南都讯 日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第三期“校长下午茶”活动举行。校长张光宇与来自相关学院和部门的一线教师代表围桌而坐,共同回顾已成为学校发展关键词的议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八新行动’”实施一周年的点滴历程,畅谈收获、共绘蓝图。
![]()
构建“专业共建+人才联培+科研共创”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一年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印发《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八新”行动方案(试行)》,明确“学科专业新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等八大领域改革方向。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中心的成立,形成了“校级统筹+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随后,《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和校院两级分层推进机制的建立,为改革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数字校园建设、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示范中心等10个特色强校重点项目,以及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对“OBE理念+数智赋能+产教融合”路径的明确,共同构筑起“八新行动”实施的坚实基座。
教育教学改革是“八新行动”的核心。学校主动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2025年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并开设“大模型工程+专业应用设计开发技术”等5个微专业,实现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升级。课程改革同步加速——《人工智能基础》升级为《人工智能导论》,3个AI课程改革项目入选省级“质量工程”,5个AI相关教学团队获校级立项。
师生素养提升方面,学校率先发布国内民办高校首部《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与应用指南》和《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与应用指南》,并开展7期全覆盖式AI主题培训,从AIGC教学融合到DeepSeek模型实战,累计培训超千人次,推动教师从“AI使用者”向“AI教育创新者”转变。
2025年,学校在一个月内接连揭牌华为ICT学院、科大讯飞AI产业学院、优必选智能机器人产业学院,构建“专业共建+人才联培+科研共创”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同时,智能技术应用研究院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成立,聚焦AI与产业融合创新。技术平台建设上,学校完成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并与、肇庆市融媒体中心、佛山乐从供销集团等开展9项产教融合合作,实现技术赋能产业、服务区域发展。
学校将持续推动AI与教育教学等深度融合
在“校长下午茶”的交流环节,计算机学院解成俊、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廖干洲、文学与传媒学院叶静宜、创意设计与建筑学院林熙等教师代表分享了参与“八新行动”的实践体会。
一年耕耘,硕果满枝。据了解,学生在“挑战杯”、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多项大奖,获奖数量居全省民办高校前列;“绿源科技”“智锂管家”等学生项目充分展现创新与实践能力。教师团队同样表现亮眼——张光宇校长主持的教学成果获校级特等奖并推荐培育省级奖项;教师发表AI相关论文18篇,出版《人工智能应用通识教程》等教材;4名教师在集团教学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其中,在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国机器人大赛赛区)全国总决赛上,广应科团队在竞争激烈的2D机器人赛项中一路领先,最终荣获全国总冠军。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也是本届大赛所有参赛项目中唯一获此最高荣誉的民办高校。
校长张光宇指出,“八新行动”的核心是“赋能”,目标是“育人”,学校将认真吸纳教师们的宝贵建议,持续深化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如今,学校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与未来布局已形成系统化、多层次的推进路径,接下来还将在产教融合、跨学科应用、场景拓展和育人体系创新等方面开拓创新。比如,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动跨学科融合,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学科,融入体育、艺术、文学等领域;聚焦社会服务和科研,拓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服务教学与社会需求;探索“微专业”模式,实现人工智能与专业深度结合。
据悉,为深化“适者大成”核心理念,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精心打造“校长下午茶”品牌活动,旨在构建一个校长与师生常态化、面对面交流的暖心平台。广应科“校长下午茶”搭建的不仅是一次分享会,更是学校在25周年校庆之际,开启师生对话新篇章的重要标志,体现学校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共进的美好愿景。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李帆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