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重庆女博士拯救清远鸡“纯正血统”,一年赚了9个小目标

IP属地 中国·北京 花朵财经 时间:2025-11-21 18:10:48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一年出栏3000万只清远鸡,你每吃三只,就有一只来自她家。

全国人民都知道广东人吃鸡厉害,但很少人知道被誉为“岭南第一鸡”的清远鸡险些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清远鸡种源,一位重庆女博士毅然辞去企业高管职务,带着丈夫一头扎进养殖场,开始了漫长的良种繁育之路。

历经二十余年的努力,2024年,她培育的清远鸡出栏量为3270万只,在该细分市场占比超59%,超过行业内其余所有竞争对手的总和。

她的名字叫张正芬,一位将地方名鸡从濒临灭绝带向资本市场的传奇女性。

PART.01

养鸡西施

张正芬出生于重庆农村家庭,1980年,她考入了西南农业大学的动物营养专业,后在北京农业大学(现称中国农业大学)完成硕士学位,又于2008年在瑞士维罗利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多所院校任教。



1994年,张正芬进入国内头部农牧企业温氏集团担任技术总监。工作期间,她到清远考察,发现清远鸡种源退化严重,很多养殖户只顾经济利益,在不具备科学规划的情况下,盲目引种杂交、无序近亲繁殖,导致清远鸡血缘混杂、肉质风味大减,纯正清远鸡血统岌岌可危,农户们守着这块“金字招牌”,生活却过得很贫困。

危即是机,从那时起,张正芬内心就种下了培育纯种清远鸡的种子。她坚信资源的稀缺代表着价值,只要她把品质做到极致,清远鸡一定能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看着眼前这片广阔的蓝海,她动身了。



张正芬与丈夫肖文清

2003年,她拉上丈夫肖文清,一同辞去行业头部企业的高薪岗位,创立了天农食品,专注于清远鸡的产业化开发。

在与当地政府沟通后,他们接手了保种场仅有的3000多套原种鸡。然而正当张正芬准备大展身手时,现实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这批原种鸡品质堪忧:白血病阳性率超过30%、白痢阳性率高达90%、成活率刚刚过半、每只鸡年产蛋仅为50-60枚,产蛋率低得吓人。

面对此等困难,张正芬顶住压力,发挥自己学术和行业资源的优势,制定了一系列选育方案。育种团队采用国际先进的基因筛选系统,淘汰所有携带遗传性疾病的病鸡,定向保留纯种基因。

与此同时,他们为鸡群设计了尽可能贴合自然的成长方案。针对清远鸡好动、好斗的原始本性,鸡群在山林间自然放养,只喂五谷杂粮,饮山间清泉,每日保证足够的“运动量”,以确保“鸡有鸡味”。

经过多年的精心选育,张正芬重建了清远鸡从原种、曾祖代到商品代的完整良种繁育体系。鸡群成活率大幅提升至96%-99%,年产蛋量增加到约150枚......各项数据显示,纯种清远鸡的产业化已打下坚实的基础。



逐步搭建良种繁育体系的同时,张正芬又领着团队转战清远鸡推广。可“名门血统”并不等于好生意:长得慢、吃得精、回本晚,三条“硬伤”劝退了不少农户。担心鸡养不活、卖不掉、赚不着,这三块巨石死死压在推广纯种清远鸡大规模养殖的路上。

为了打消农户们的顾虑,张正芬团队向农户们承诺提供养鸡补贴。另外,他们与养殖户们签下保底协议。

具体来说,天农会负责提供鸡苗、饲料和养殖技术等一系列工作,并且会有技术员每周来到养鸡场,提供喂料、保温、喂水、疾病防治等指导。只要鸡养大了,天农就按约定价格全部收购。

对当地农户来说,他们要考虑的事情就少了很多,“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把鸡养好”。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加持下,农户们终于愿意加入进来,清远鸡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天农也由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不过,企业发展并非从此一帆风顺。

2013年-2014年,H7N9型禽流感席卷全国,给整个家禽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张正芬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惜卖掉房子、押上全部身家,也坚持保价保量地从农户手里回收清远鸡。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太难了。但也正因如此,农户对我们更加信任,愿意养清远鸡的农户越来越多。”据张正芬回忆,那或许是她创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时期。

但正因这份坚持,如今清远鸡已经成为清远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从事相关产业人数超8万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外地回到家乡,踏上了养鸡之路。而张正芬和天农也在不断攀登高峰。

PART.02

三度冲击资本市场

10月30日,天农集团向港交所正式递交了招股书,若上市成功,将成为“中国清远鸡第一股”。说起来,这已经是其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

2020年,天农便启动了A股上市计划,与辅导机构签约并在广东证监局完成备案。但不到两年,这次辅导便悄然终止;2022年11月,天农更换辅导机构再次筹备A股上市,却在2025年6月再度以“调整未来发展及相关计划”为由终止辅导。

两次“冲A失败”的经历,给此次冲刺港股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

回看天农集团近年的经营数据,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9.52亿、35.96亿和47.76亿;同期利润分别为3.41亿、-6.69亿和8.90亿。可以看出,天农2024年营收利润暴增,尤其是利润,同比暴涨约1559%。

虽然去年业绩亮眼,但数据起伏犹如坐过山车,显示天农集团仍未跳出养殖企业的“周期”问题。

具体来看,以清远鸡起家的天农去年卖出超2800万只鸡和超140万头猪,拥有清远鸡及其他土鸡、生猪产品,生鲜及其他产品这三大品类。



自2012年通过成立重庆日泉进军生猪养殖领域以来,天农的生猪产品业务越做越大。目前,生猪产品已成为企业的第一大营收支柱,营收占比稳定在60%以上。2024年,天农的营收规模在中国西南部生猪养殖企业排名第八,值得一提的是,其成本控制突出,单头生猪的毛利是全国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第二位。

今年上半年,“清远鸡及其他土鸡”板块营收同比下滑16.03%至4.61亿元,营收占比20.7%;“生猪产品”营收同比增长5.98%至14.72亿元,占比66.3%;“生鲜及其他产品”营收同比增长30.91%至2.88亿元。

相比起鸡业务,生猪及其他业务板块对天农的影响更加密切,并且这一趋势仍在加深。

本质上来说,所有肉禽的产品价格主要受供给影响。由于它们的生产周期较长,供给端的调节往往滞后于行业产能和市场价格,这也是存在“猪周期”“鸡周期”的原因。

招股书披露,公司清远鸡及其他土鸡的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每只37.7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每只30.7元,降幅超过20%。同时,该类产品的毛利率也呈现出过山车式的波动,2022年-2025年上半年在0.7%-16.4%之间波动。

天农集团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经营业绩受到饲料和饲料原料成本、以及活畜活禽市场行情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天农集团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周期,仍然未能实现“逆周期”发展的企业目标。如此一来,即使天农成功登陆港股,短期内也无法跳出传统养殖企业的估值逻辑。

不过,天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此次IPO募资的首要目标,便是拓展加工肉制品生产和线下餐饮服务业务,往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转型。

天农集团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其农文旅融合战略:计划未来五年投资打造多元化消费生态圈及线下餐饮,其中包括建设以清远鸡、生猪产业相关的文旅消费和特色餐饮。

上市不是终点,产业不止养殖。一家农业企业只有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才有资格将自家优秀产品分享至全国、甚至全世界。目前看来,天农还需要继续努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