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备注了“送货上门”,却只收到一条取件短信,包裹被径直放进快递柜或快递服务站。据媒体报道,“双11”快递高峰后,不少消费者开始抱怨,一些包裹的派送停在了“最后一百米”。
快递不上门的问题由来已久。无论是身边还是网上,都不乏这样的场景:快递箱堆得满满当当,甚至人们需要蹲在临时堆放地上翻找半天,才能找到自己的包裹。其实,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的修改后《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早已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快递企业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不经同意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然而,此类服务乱象却屡禁不绝。
细究之下,快递送不上门的原由,人力成本不足是主要因素。有业内人士告诉媒体,为控制人力成本,不少快递企业不愿在站点加派人手,一个快递员常常要背负好几个小区的派送,每天单量动辄几百件,不堪负担。
目前大部分快递企业,大多靠着加盟制和低价策略拓展市场规模。加盟商需要压缩成本,对于送货上门这类服务质量问题,自然缺乏主动改进的动力。处于快递企业末端的快递员,则面临工作量大、业绩考核等多重压力,更难以保证逐家上门派送。
2024年我国快递包裹业务量达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5%;我国快递包裹市场规模已连续11年保持全球第一。但服务细节不到位,仍让中国快递的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
这一问题,除了要靠快递企业、电商、监管部门的多方协同,快递企业未来还可通过科技破局,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据悉,今年已有不少快递企业开始研发专属的无人机配送技术,在智能化背景下,物流末端配送效率与用户体验可能将有优化的空间。
对普通人而言,快递不上门显然是带来不便,但也不必苛求快递小哥——因为受限于行业模式与现实条件,整个快递产业链仍亟待优化,解决问题的关键终究在于企业运营模式的升级和行业服务意识的提高。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