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显然,在撤回前次申报材料重启上市之后,延安医药因在近两年中再未进行现金分红,其启此番动新一轮的上市“报告期”就能顺利规避掉“清仓式”分红的争议。不过如果就此对延安医药此后的北交所“二进宫”之路报以乐观之态,目前依旧还为时过早。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雷 都@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北交所因其相较于沪深两市IPO更为容易触及的上市标准和更具宽容度的审核理念,早已成为了诸多“上市困难户”企业一再试水资本化的最佳场所。
纵然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北交所上市申请受理速度明显放缓,多家企业在完成上市辅导后更是被北交所直接拒之门外,但这也无碍于后来者对冲刺北交所上市的趋之若鹜。
日前,继前度闯关创业板IPO失败后迅速欲改投北交所怀抱向其递交上市申请的芜湖佳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佳宏新材”)后,又一家同样已在A股上市路上有过受挫履历的企业,其谋划多时的重返北交所计划已行至关键之期,如箭已上弦,正在等待着最后的放“矢”指令。
这家正一步一步接近北交所上市申报之门的企业即为上海延安医药洋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延安医药”)。
延安医药为一家注册于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但办公地址却在上海市的综合性医药企业,其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药品制剂涵盖消化系统、糖尿病、皮肤、抗感染以及呼吸系统等多个用药领域。
据海南证监局披露的相关信息显示,在2025年11月中旬,在历经了近11个月的时间后,延安医药北交所上市辅导工作正式进入验收环节。如果延安医药能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海南证监局下发的上市辅导工作的验收完成函,那么也就意味着延安医药已完成了北交所上市申报前的所有流程,其可以择机在上市辅导验收完成函的12个月有效期内向北交所正式吹响进军的号角。
正如上述所言,这也是延安医药即将第二次踏上A股上市的征程。
在两年之前的2023年9月,延安医药就曾获得了一次冲刺北交所上市的机会,彼时,在天风证券的保驾护航之下,延安医药顺利地向北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在2022年时扣非净利润就顺利突破5000万元大关的延安医药,在当年同批次申报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中业绩还算较为出挑。
然而在2024年4月中旬完成北交所对其上市审核的第二轮问询后,延安医药原本推进顺遂的上市审核进度却突然放缓。
2024年10月8日,北交所突然宣布终止对延安医药上市审核,给出的理由即为在2024年9月13日,延安医药主动向北交所递交了撤回上市材料的申请。
由此,延安医药首次上市之旅以失败告终。
不过令人稍感诧异的是,在延安医药主动叫停首次北交所上市计划后刚满两个月,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次上马了新的上市计划,且目的地也同样剑指北交所。
2024年12月9日,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延安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在当日与相关中介机构签订了北交所上市辅导协议并于同日向海南证监局报送了辅导备案申请材料。
为延安医药此次迅速重启上市铺路的辅导机构仍为天风证券。
一般而言,如果不是迫不得已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企业是不太可能主动终止已经推进至盘中的上市审核进程的,而延安医药又能在失败后短期内重启上市计划,则至少证明此前影响其上市推进的“难题”其已有了化解之道。
前次上市失败刚刚两个月后又在“跌倒”之地重启,延安医药前次北交所上市审核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根据延安医药自己的公开说法,其主动终止此前北交所上市审核是“由于资本市场环境变化”,故“经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及审慎分析后”,公司对上市规划安排进行调整。
但究竟是什么样“环境变化”,延安医药并未详细披露。
“延安医药前次主动北交所上市,主要还是因为其触及到了北交所对拟上市企业‘清仓式’分红监管的红线。”一位接近于延安医药的中介机构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
2023年下半年以来,拟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清仓式”分红问题越来越频发引起媒体负面舆情及受到监管机构关注,陆续出现带有“清仓式”分红问题的企业中止/终止IPO的情形。
2024年8月,对拟上市企业“清仓式”分红的严监管之风也席卷至北交所。
这便应是延安医药所谓的资本市场“环境变化”。
2024年8月30日,北交所发布并实施《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业务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下称《适用指引2号》),其中明确指出:“保荐机构应当关注发行人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大额或高比例现金分红,充分核查说明报告期内及期后分红政策执行是否保持一致,执行程序是否依法合规,前述分红背景下本次募集资金的合理性,并发表明确意见“。
北交所在《适用指引2号》称,若发行人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应当审慎推荐:“1.报告期内实施的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占报告期内实现的净利润比例超过80%;2.报告期内实施的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占报告期内实现的净利润比例超过50%且累计现金分红金额超过1亿元,同时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占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超过20%。”
斯时的延安医药显然正因其在2020年至2022年中的几笔巨额现金分红成为了《适用指引2号》中认定的“清仓式”分红企业。
公开数据显示,在延安医药前次上市申报的报告期2020年至2022年,其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345.58万元、4788.9万元和5059.2万元,累计扣非净利润约为1.32亿元。
在同一时期内,延安医药的现金分红总额则达到了1.3亿,几乎将此三年内额利润瓜分一空,远超《适用指引2号》所明确规定的“报告期内实施的累计现金分红金额占报告期内实现的净利润比例超过80%”需“审慎推荐”的政策红线。其中,仅2022年一年,延安医药现金分红额度就高达8991.6万。
不仅如此,原本按照延安医药的计划,其在2023年中还欲大手笔继续分配现金红利约2994.84万,但最终在延安医药提交前次上市申请前夕,为了不对此后的资本化路径带来影响,其股东大会才否决了继续分红的决议。
显然,在撤回前次申报材料重启上市之后,延安医药因在近两年中再未进行现金分红,其启此番动新一轮的上市“报告期”就能顺利规避掉“清仓式”分红的争议。
不过如果就此对延安医药此后的北交所“二进宫”之路报以乐观之态,目前依旧还为时过早。
近期监管层对拟上市企业的辅导验收明显收紧,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在验收环节已耗时数月仍未获得完成函,如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品驰医疗”)、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株洲时代华鑫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其上市辅导验收时长皆已超过两个月,其中,品驰医疗甚至已耗时近一年。
即便能顺利获得证监局的上市辅导工作的验收函,延安医药这第二次申报北交所上市的相关材料能否获得受理,也充满了未知数。
正如文章开篇所言,自2025年下半年以来,已有6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在受理环节即被北交所“劝退”,其中不乏净利润规模过亿和原本计划A股主板上市的企业。
此外,佳宏新材已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马上就两个月之久了,至今也未获得北交所受理,而佳宏新材此前曾申报创业板IPO并还获得过深交所上市委的审核通过。
1)再次上市的障碍仍待翻越
![]()
“清仓式”分红或许只是延安医药前次上市告败的主因之一。
在以“时间”换来新的上市“空间”之后,虽然现金分红的争议得以有效化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延安医药接下来的北交所申报和上市道路上不存在坎坷了。
恐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延安医药首先需要向监管层证明的就是其财务内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在前次北交所上市的审核过程中,北交所曾要求延安医药详细说明对其货币资金真实性,是否存在异常资金流水、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延安医药及其相关中介机构皆称其“货币资金真实,不存在重大异常资金流水”;其“相关内控制度健全有效”。
根据北交所上市审核的有关要求,如果拟上市企业在报告期内存在财务内控不规范事项,皆需要在申报之前进行清理与整改,并就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拟上市企业与关联方存在资金拆借,即为监管层明确认定的财务内控不规范事项之一。
在2023年9月下旬延安医药向北交所递交的前次上市申报材料中,其明确称,曾在2021年3月至7月之间向关联方天津君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君安”)拆出资金。
但在2021年12月,天津君安已全部偿还了相关资金,除此之外,其不存在其他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形。
而在上述上市的报告期内,延安医药则不存在向关联方拆入资金的情形。
![]()
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随着延安医药重启北交所上市进入辅导工作的验收程序,日前,天风证券向海南证监局递交了延安医药上市辅导工作完成报告。
在这份落款时间为2025年11月12日的报告中,天风证券称在辅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之一即是有关延安医药与关联方的资金拆借。
![]()
据上述延安医药上市辅导工作完成报告称,在2023 年和 2024 年,为满足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临时性资金周转等资金需求,延安医药存在向关联方拆入资金的情形。
因延安医药前次北交所上市的审核时段为2023年9月27日至2024年10月8日,而在其申报时称不存在向关联方拆入资金的情形。
也即是说,延安医药在前次北交所上市审核的过程中,存在着一边坚称“相关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一边却依然偷偷与关联方进行资金拆借而存在内控不规范的问题。
虽然对于2023年和2024年的有关资金拆借事项,天风证券称通过最新一轮上市辅导,延安医药已经归还全部拆入资金,且辅导机构已经督促公司关注该事项,规范关联方资金拆借事项。但前车之鉴之下,延安医药又将如何保证接下来的内控真实和有效性呢?
除了公司治理层面,延安医药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性的羸弱,也是可能对其接下来的上市路形成障碍的一环。
在前次申报北交所上市的审核过程中,有关延安医药的创新性特征就被监管层一再重点诘问。
如在研发费用上,延安医药的投入占比远低于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间,延安医药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67%、5.24%、4.86%,而同行业可比企业的平均数则分别达到了6.67%、6.14%和7.15%。
在发明专利数量上,至2023年底,延安医药虽有多达15项之多,虽然远超北交所对拟上市企业创新性评价中要求的“拥有Ⅰ类知识产权(如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大于3项”的规定,但细究延安医药的这十余项发明专利,其含金量却并不高。
延安医药自己也承认,在这15项发明专利中,有6项是与四川大学曾以建立联合实验室的形式合作研发的,但该合作于2022年9月提前协议终止,但这些于2021年获得的发明专利,其研发成果并未产业化,也未形成主营业务收入。
除了上述6项与四川大学合作的未产业化的发明专利之外,延安医药其余大部分发明专利都是在2016年之前取得的,唯一一个在2021年单独获得的发明专利也是在2023年初通过收购杭州汉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才实现的。
据延安医药刚刚披露的2025年中报称,目前其共拥有发明专利16项。
也即是说,在过去三年中,在与四川大学终止合作研发后,延安医药仅新增了一项发明专利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延安医药也在前次上市申报材料中披露,其主要核心技术与已取得的专利对应关系中,其仅有三项发明专利被应用到其核心技术中,而这三项与其核心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也分别是延安医药在2010年、2014年和2016年获得的。
上述种种数据可见,延安医药已有近十年未能在核心技术上出现较大的创新突破。
内控有效性待榷,创新性特征也需自证,此情此景之下,正欲等待监管层对其上市辅导工作进行验收的延安医药又遭遇到了更急迫的业绩“危机”。
“对于当下延安医药来说,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应是其能否顺利重启上市计划的关键了。”上述接近于延安医药的中介机构人士感叹道。
在2024年终止前次北交所上市后,延安医药能紧锣密鼓地再度筹谋闯关北交所,与过去两年中,其业绩的持续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叩叩财经获得的一份财务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延安医药的扣非净利润曾创下同比高达45.6%的增幅,使其当期扣非净利润高企至7366.09万,而在接下来的2024年中,延安医药虽未能延续此前业绩的大幅增长态势,但依旧以同比9.23%的增幅,让延安医药的扣非净利润顺利突破8000万规模。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增长持续性保持多年的延安医药却在此关键时刻出现了“变脸”——在2025年的1-6月中,延安医药营业收入仅录得2.19亿,同比下滑11.97%,而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6188.67万跌至3262.2万,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47.1%。
不得不承认,在2025年上半年,延安医药利润的几近腰斩,将让其接下来的重启上市计划充斥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延安医药在2025年的最后几个月中扭转之前的业绩大幅下滑趋势,就有可能让其不满足北交所上市申报的相关要求。”上述中介机构人士担忧地表示,按照北交所上市审核的相关规定,若“发行人最近一年(期)经营业绩指标较上一年(期)下滑幅度超过50%的,如无充分相反证据或其他特殊原因,一般应认定对发行人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2)欲携双倍融资计划再战北交所
![]()
或许对前次北交所上市失败的“耿耿于怀”,此番再战A股上市路,延安医药似乎誓要加倍夺回自己所失去的。
在两年前,延安医药初次试水北交所上市之时,其抛出的融资计划还算较为合理。
据彼时延安医药披露的上市申报材料显示,其欲通过发行2000万股新股以募集1.82亿资金投向“制剂生产线建设”和“多功能制剂研发中心”等两大项目,二者的投资金额分别为7261.41万和1.1亿。
北交所在对延安医药前次上市审核时,仅第一轮就其相关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进行问询,在延安医药进行回复解释后,便未就此再进行追问。
如今,重启北交所上市的延安医药虽上市辅导工作尚未通过验收,但其募资计划却已先一步出炉。
据叩叩财经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根据延安医药的新一轮上市计划,其上市募资投向虽依然为“制剂生产线建设”和“多功能制剂研发中心”两大项目,但计划融资总额却已经攀升至3.58亿,是延安医药前次申报北交所上市融资计划的近两倍,其中,“制剂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投资资金增长至2.34亿,多功能制剂研发中心项目的资金投资也放大至近1.6亿。
“北交所目前不缺上市申报项目,所以在当下的受理环节更为审慎,希望能筛选到真正符合北交所定位要求的优质企业,成为中小企业创新成长的坚实依托。”早前,曾有接近于监管层的资深投行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
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北交所的上市门槛远不及沪深两市,但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却已至少有6家企业连北交所的上市申报之关都未能闯过。
2025年7月,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烽光电”)选择了撤回申请的方式暂时放弃了北交所上市的推进,其是在2024年12月底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后一直未获得受理。
广东天波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波信息”)和广东志达精密管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志达精密”)在2025年8月中旬先后倒在了北交所的上市申报环节中。
在十年前就曾向创业板IPO吹响上市集结号的北京翰林航宇科技发展股份公司(下称“翰林航宇”),则是在2025年9月初在申报北交所上市两月余未获受理后,无奈宣布终止的。
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11月3日,北京普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普祺医药”)的投资者们才刚刚不得不面对北交所申报失败的事实。
作为一家“零营收”企业,普祺医药本想趁监管层重启未盈利企业IPO的热潮“试水”北交所上市,但在递交上市申请长达四个月后,还是败下了阵来。
紧接着,2025年11月11日晚间,浙江亘古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亘古电缆”)也宣布撤回申报多日也未能被北交所受理上市申报材料。
此外,在2025年9月23日即向北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佳宏新材,已快两个月过去了,其名字依然未能出现在北交所的受理名单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会也愈发渺茫。
同样在2025年下半年以来,也仅有8家企业的上市申请被北交所受理。
那么,等待在延安医药二次闯关北交所上市道路前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拭目以待。
(完)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