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估值44亿,国产伟哥要IPO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投资家 时间:2025-07-18 22:21:52



魔幻的医疗赛道,卖“伟哥”的也要IPO。

作者 |笔锋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魔幻的医疗赛道,卖“伟哥”的也要IPO。

2025年,港股医疗IPO的火热已无需多言,从脑动极光的“数字疗法首股”到纽曼思的营养品布局,从维昇药业的“生长发育第一股”到映恩生物引爆ADC赛道,再到恒瑞医药创下近五年港股医药最大IPO,资本的嗅觉已经逼近“下一个风口”。而现在,另一个低调玩家,也悄悄站上了这场资本接力的节点。

近日,因新获批“国产伟哥”引爆话题流量的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旺山旺水),再次成为创投圈焦点。证监会刚在6月26日放行其IPO备案,12天后便有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核心产品TPN171新药“昂伟达®”获批上市。这款药恰好在备案之后获批,一前一后,节奏精准,不仅打破了常规流程的节奏,更让这家估值44.5亿元的药企,顺势站在了舆论与资本的聚光灯下。



港股市场历来偏好“节点与兑现”,而旺山旺水的IPO备案与“国产伟哥”获批的无缝衔接,直接为其估值逻辑打下锚点。

旺山旺水,不止有伟哥。

外界对这家企业的印象过于单一,尤其是在其刚获批的ED新药“昂伟达®”快速出圈后,公众容易将它贴上“国产伟哥”的标签,仿佛这家公司只会在男性健康领域发力。但如果翻开招股书,真正了解旺山旺水过去的产品布局和技术路径,就会发现“伟哥”只是一个引爆点而非全部。

真正构筑公司长期护城河的,是其覆盖抗病毒、神经精神及生殖健康三大治疗领域的九款创新资产矩阵。而“昂伟达”不过是其庞大拼图中的一块,真正曾让资本疯狂的,是抗新冠药物VV116。这款小分子药物曾创下纪录,2023年单凭对外授权就给公司带来1.96亿元收入,占当年总营收的98%。如今转向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治疗,其婴幼儿干混悬剂型已进入II/III期临床,目标直指2035年10.67亿元的中国RSV药物市场。

神经精神领域的LV232,则承载着更大想象空间。作为潜在同类首创的双靶点5-HTT/5-HT3调节剂,计划2025年启动II期临床,有望切入2035年规模达188亿元的抑郁症治疗蓝海。而新近获批的昂伟达,则凭借“30分钟起效、可饮酒同服”的差异化特性,为国产ED药物打开了高端替代的空间。此外,公司还布局了仿制药管线(如达泊西汀、瑞巴派特),通过稳定现金流支撑创新药研发。

从资本市场的视角看,旺山旺水的IPO逻辑,同样建立在“创新药+仿制药”的组合拳上。尽管2024年前9个月营收暴跌95%至1000万元,但其C轮融资后44.5亿元的估值,已明确将TPN171的放量预期与VV116在RSV等新适应症的潜力作为估值锚点。

中国男性健康市场这块年容量超百亿的蛋糕,长期被辉瑞万艾可、拜耳艾力达等进口药垄断,国产品牌鲜有突破。而昂伟达凭借差异化优势,直接瞄准了跨国药企定价虚高的软肋。更关键的是,其医保准入路径清晰,一旦纳入报销目录,将彻底打通医院、药店、线上三端高频且刚需的消费场景,赋予产品真实的市场转化可能,成为撬动80亿ED市场的战略支点。

资本市场对这样的产品格外敏感。昂伟达的获批,不仅意味着旺山旺水有了“说得出、看得到”的核心资产,也避免了生物医药企业常见的“讲故事没有兑现”的尴尬。港股投资者重视节点兑现,这款产品恰恰在备案通知发布后不久拿到批准,节奏紧密、逻辑清晰,符合成为资本眼中的“爆款故事”。

全球ED市场的入场券,此刻成了昂贵的赌注。

高调的IPO进程背后,暗藏重量级玩家。

相较于外界对该公司核心产品的关注,真正让这家企业起飞的,是2018年周鸿祎旗下中财奇虎以2000万元天使投资入股的决定。彼时公司估值并不高,却在随后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IPO前市值已达44.5亿元。当年那笔看似普通的投资,如今已增值至1.29亿元,成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纵观其投资轨迹,从2006年以免费杀毒软件撕开安全市场缺口,到2021年斥资29亿元押注哪吒汽车,当传统赛道被巨头垄断时,周鸿祎始终聚焦技术迭代带来的结构性机会,投资旺山旺水同样遵循此逻辑。

从信息安全到生物医药,或许专精不同,但周鸿祎所具备的资本眼光和操作节奏在两边始终贯通。2018年国内创新药企估值尚处低位,而沈敬山团队在小分子药物研发的深厚积累,契合其寻找“技术破壁点”的策略。这种判断在2023年获得初步验证,核心产品VV116授权收入在2023年占公司营收的98%,成为推动估值跃升的关键因素。

资本市场中一个知名科技人物的背书,往往能引发大范围的关注和信心预期,特别是当医药板块本身存在政策、监管、审批节奏不确定时,互联网大佬的出现,给了外界一个新的判断锚点。这种心理杠杆,往往比一次简单的高估值,更有效地推动资金流向。

从股权结构来看,旺山旺水的设计体现出多方利益的平衡。中财奇虎的持股比例虽不高,但通过与国资背景企业的合作增强了资源整合能力,而沈敬山家族则通过员工持股平台以较低价格获得部分股权,进一步巩固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例如,金青等核心成员以副经理身份持有1.18%股份,对应价值超5000万元,这一安排既规避了高管薪酬限制,又通过股权激励强化了团队稳定性。

然而资本故事再响亮,也无法替代商业落地的硬指标。中财奇虎目前仅持股2.91%,在众多机构股东中仅为信号补充力量,而不是决策主角。接下来关键还是要看如何推进VV116在RSV的II/III试验结果,以及LV232进展能否打出市场化节奏。

尽管昂伟达®的商业化前景被反复提及,为旺山旺水提供了绝佳的出圈契机,但这场看似顺风顺水的赴港IPO冲刺并非没有隐忧。

首先最直观的挑战是业绩承压。2022年凭借特效药VV116的热度及授权转让收入,公司估值一度从6亿元跃升至44.5亿元,2023年确认相关收入近2亿元。但这种高光时刻终究是一时,当VV116市场热度降温,这种单一产品依赖的薄弱基底,立刻暴露无遗。

2024年前九个月营收锐减至约1000万元,同比下降约95%,净利润更由同期盈利4237.1万元转为亏损约1.56亿元,这意味着曾经支撑公司估值的丰厚现金流瞬时化为泡影。细究之下,VV116在特定市场的特许使用费收入也随之大幅下滑,2024年前九个月仅为538万元,同比减少约54%。

与此同时,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高企,2024年前九个月就投入研发约1亿元、支出压力与收入断崖式下跌形成鲜明反差,短期偿债能力严重不足。尽管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505万元,但仍需依赖进一步融资缓解运营压力。

产能方面也令人担忧,连云港工厂设计能力达年产1亿粒胶囊和6亿粒片剂,然而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1.1%和0.2%,大量闲置产线不仅浪费资本,更加剧了财务负担。尽管IPO募集将用于建设青岛新工厂和进一步扩产,却因现有产能利用率之低引发合理性质疑。

公司治理结构同样存在隐忧,创始人沈敬山虽在2023年6月辞去非执行董事,但仍通过控股及IPO前2.8亿元股权激励,核心控制权始终紧握在沈敬山博士及其配偶金洁手中,其学生田广辉任董事长,另一门生胡天文任副总,家族控制力不减。

总的来看,旺山旺水此次IPO的背后,既有融资扩张的迫切需求,也暴露了单一产品依赖、产能过剩、现金消耗与治理结构不稳等多重隐忧。

站在上市前的窗口期,旺山旺水需要证明其不仅是一家“讲故事”的生物医药企业,而是具备可持续商业化能力的实体。从市场环境看,抗ED药物道虽广阔,但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头部产品的价格战已持续多年,昂伟达®若想突围,必须在定价策略、患者教育及渠道覆盖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此外,公司还需加速推进其他管线,如抗病毒药物VV116新适应症、抗抑郁药物LV232的临床进展,以构建多元收入来源,避免重蹈单一产品依赖的覆辙。毕竟,一旦中间环节断裂,再好的药也难逃困在实验室的命运。

当科学家变身资本玩家,当早期投资人静待套现,当创业团队背负44亿估值期望,这场豪赌已无退路。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