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板块正经历 “真空期阵痛”——关键事件催化后持续弱势,而短期订单的缺失导致行情持续弱势。但作为“十五五”规划明确的具身智能核心落地场景,产业链的产能建设与技术突破从未停滞。
其中,作为T链核心供应商,被称为“机器人界富士康”的拓普集团,其机器人业务已从技术验证期迈入量产兑现期,电驱执行器、灵巧手电机已实现量产并批量供货。
2025年以来,拓普集团的股价表现略显疲态,全年累计涨幅约25%,10月末以来回调约20%,与A股三花智控回调节奏基本同步,但股价弹性始终稍逊一筹。这种差异在三季报中得到部分印证:拓普集团实现收入同比增长8%,净利润却下滑近12%,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而三花智控同期收入、净利润增速分别达17%和41%。
不过将时间轴拉长,拓普集团的长期成长性更具说服力。2020年至2024年,公司业绩年均复合增速超40%,是三花智控同期20%增速的两倍;股价表现同样亮眼,同期年化收益率49.8%显著高于三花智控的33.9%。这种长期优势与短期压力的反差,折射出公司转型期的典型特征。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9月上旬,公司实控人邬建树关联企业及董事长邬建树、副董事长邬好年以62-71元/股的价格减持,合计减持金额约11亿元。
此次减持时点恰逢公司股价创新高,且实际减持规模超出预披露范围,一致行动人筑悦投资、派舍置业未预先披露即完成减持,合规但不合情,遭到市场负面反馈。
此外,尽管同属特斯拉核心供应商,拓普集团的人均薪酬竞争力不及三花智控。2024年拓普集团人均薪酬14.41万元,三花智控则为22.64万元,两者差距明显。
主营业务分析
拓普集团的业务架构呈现清晰的“1+2”格局:以汽车零部件为基本盘,机器人与液冷业务构成第二增长曲线,无论是汽车业务还是机器人业务,拓普集团的产品线覆盖面都比较广,属于平台型企业。
汽车业务
公司从门槛较低的汽车内饰件业务起步,逐步扩大产品线,目前已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八大产品线:汽车NVH减震系统、内饰系统、轻量化车身、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部件,可向客户提供一站式、系统级、模块化的产品与服务。其中,其中与电动化、智能化强相关的汽车电子业务(空气悬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部件)表现最为突出,2022-2024年增速高达847.92%。
2025年5月耗资3.3亿元收购芜湖长鹏100%股权,是公司优化汽车业务的关键动作。这家为奇瑞、比亚迪、吉利等车企供货的内饰件企业,给公司带来了4.55亿元收入和0.33亿元净利润,不仅提升了拓普在内饰领域的市占率,更完善了对自主品牌的客户覆盖。
![]()
2024年拓普集团收入规模266亿,单车配套金额约3万元,对应装车量约88.7万台。相较于国内3000多万台、全球7000多万台的汽车销量,公司的汽车业务收入规模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机器人业务
作为公司战略级业务,拓普集团专门拆分设立电驱事业部攻坚具身智能领域。其发展路径清晰可循:从直线执行器切入,逐步拓展至旋转执行器、灵巧手电机等核心部件,目前已实现“执行器+灵巧手+结构件+感知系统”的全链路覆盖。
![]()
技术与产能的双重突破标志着业务进入兑现期。直线执行器定位精度达±0.01mm,寿命超2万小时,成本仅为日本THK同类产品的1/3;旋转执行器采用“行星齿轮箱+谐波减速器”方案,成本较德国产品低45%。
产能方面,宁波基地已投产两条生产线,2025年一季度周产量达3000台,2026年目标提升至1.5万套/周;泰国工厂将于2025年11月启动调试,设计产能达2万台/周,对应百万台年配套能力。据公开信息显示,相关零部件已从2025年三季度开始批量供货,部分产品将在2026年一季度放量。
![]()
![]()
液冷业务
依托在汽车热管理领域的技术积淀,拓普集团成功切入液冷服务器赛道,目前已向华为、NVIDIA、META等头部客户供应液冷泵、温压传感器等产品,拿下首批15亿元订单,覆盖液冷、储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这一业务不仅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更与机器人业务形成互补。
核心运营数据
2024年公司收入结构中,内饰件和底盘系统贡献主要份额,且成长性梯队差异显著:汽车电子(847.92%)、机器人电驱、底盘系统(84.54%)、热管理(56.32%)构成前四大增长产品。
![]()
公司综合毛利率近几年稳定在20%-23%区间,分产品来看毛利率表现同样分化,机器人电驱系统超50%的毛利率成为“盈利利器”,底盘系统、减震系统等传统业务毛利率维持在20%以上。
因此,底盘系统兼具成长性与规模,是未来核心关注亮点;机器人电驱系统随着规模提升,有望进一步优化公司盈利能力。
拓普集团的客户矩阵覆盖国内外主流车企,国内包括华为、赛力斯、小米、吉利、比亚迪、奇瑞、理想、蔚来等,海外以特斯拉、福特、宝马等为主。其中特斯拉作为第一大客户,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约35%,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超60%,显著高于三花智控的30%左右。
而较高的集中度,导致客户的销量情况对公司业绩影响大,从最新收入情况来看,核心客户特斯拉、吉利、赛力斯的销量表现对公司业绩呈正向,比亚迪和理想在2025年三季度销量出现同比、环比下滑,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之一。
产能布局的全球化是公司应对客户结构风险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在美、巴、马、波、墨、泰等国设立生产基地,墨西哥一期已投产,泰国基地预计2025年底投产,波兰二期规划中。
![]()
不过海外收入占比从往年的29%降至2024-2025年的20%以上,且海外与国内毛利率差距从2022年的6%缩窄至4%以内,最新只有20%以上,全球化的盈利效应有待释放。
![]()
财报及估值点评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公司核心资产为固定资产(资产占比35.6%)、应收款项(资产占比16.4%)、存货(资产占比11%),这几项资产占比变化不大,整体资产结构偏重资产,显著高于三花智。
2020-2024年,公司呈现“重资产投入支撑高增长”的特征:固定资产从43亿增至137亿(+218.6%),存货从15亿增至40亿(+166.7%),同步驱动收入从65.11亿增至266亿(+308.5%),净利润从6.28亿增至30.04亿(+378.3%)。
收入、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资产与存货增速,说明资产投入有效转化为产能与营收,没有出现存货积压及减值风险。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随着固定资产规模扩大,未来折旧成本可能对利润形成一定压力,后续需持续跟踪公司产能利用率及毛利率变化。
现金流方面,公司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强,117亿元应付账款规模远超68亿元应收账款,应收款项占比控制较好,存货和固定资产未出现大幅新增,产能可控性较强。
2023年开始,公司大幅举债进行资本开支,结合现金流情况来看,目前不存在流动性压力。
从经营情况来看,2020-2024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1%,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7.9%,整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且盈利增速持续跑赢收入增速,体现规模效应下盈利质量的提升。
而驱动这一增长的核心是源于上述提及的产能扩建支撑业务放量。
2020年至2024年,拓普集团毛利率经历了先升后稳的波动,2024年至2025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较2023年逐年下滑。
![]()
而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率在呈现持续上行趋势,体现了公司有效的费用管控,但2025年三季报,公司毛利率降至六年最低点(19.2%),净利率也回落至9.41%,接近2020年水平。
除了行业内卷加剧的整体原因,2025年三季报主要是受新投产能的产能利用率不足、新工厂建设、以及新业务研发投入增加影响,导致公司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最后聊聊估值。考虑到公司盈利能力、出海方面不及三花智控,对应业务估值打一定折扣,分业务测算如下:
传统汽车业务,按年均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计算(过去4年收入及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均在40%以上),预计2027年,公司营收445亿,归母净利润42-45亿左右,给20倍PE,估值840亿-900亿;
机器人业务,假设2027年特斯拉实现100万台产量,公司单机配套价值1.2-2.5万元,对应收入120-250亿元。参考成长期科技企业估值,高增长高毛利属性支撑10倍PS,对应估值1200-2500亿元;若按净利率20%、40倍PE测算,估值960-2000亿元;
![]()
液冷业务:参考同行英维克不足10%的净利率,以15亿元订单为基数,给予50倍PE,估值约75亿元。
综合来看,公司合理估值区间1875-3475亿元,较当前1059亿市值存在显著上升空间。
不过需要警惕估值假设风险:人形机器人2027年100万台的产量目标依赖行业技术突破与需求释放,若市场需求疲软或资本市场行情走弱,需重点关注估值下限。
相较于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的成长性和业务想象空间更大。但客户集中度偏高、重资产折旧压力、短期盈利承压等问题也更为突出。未来需重点跟踪公司在机器人业务上的量产进度与毛利率表现、海外基地产能利用情况、特斯拉等核心客户的订单情况。若这些指标持续得到验证,公司有望兑现估值潜力。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