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我国科研团队突破稀土材料电致发光关键技术瓶颈

IP属地 中国·北京 IT之家 时间:2025-11-20 18:22:53

IT之家 11 月 20 日消息,据科技日报今日报道,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 SIGS)韩三阳副教授团队联合黑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捕获电生激子实现可调谐的稀土纳米晶电致发光”为题,于 11 月 19 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期刊,为稀土材料在现代光电技术中的产业化应用扫清了关键障碍


报道称,稀土纳米晶(镧系掺杂纳米晶)因发光颜色可调、谱线窄、稳定性高等优势,被视为电致发光领域“潜力股”。但该材料的绝缘特性导致电流无法直接注入,使其长期难以应用于 LED、OLED 等现代直流电致发光器件。

针对这一核心瓶颈,联合团队创新性提出有机 — 无机杂化策略,通过表面修饰为稀土纳米晶穿上“能量转换外衣”。该有机分子界面可精确调控能级结构,将激子能量高效传递给稀土离子发光体,成功解决了电致发光中激子产生、输运和注入的关键难题,实现高色纯度、光谱可调的高效电致发光。


▲ 镧系纳米晶-有机分子杂化发光单元的设计制备

刘小钢、许辉、韩春苗、韩三阳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黑龙江大学 2023 级硕士生谭静、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2024 级博士生张鹏以及黑龙江大学 2022 届硕士毕业生宋晓晴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包括黑龙江大学教授张静、副教授段春波,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王锋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志龙。

IT之家附论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