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首席科学家”学术不端要说清,更要把好审核关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游新闻 时间:2025-11-20 18:21:20

据现代快报报道,曾任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郭某涉嫌学历造假、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问题,已被警方带走调查。

11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发布通报称,“2025年9月,学校收到我校教师郭某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按规定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学校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解聘、报案,学校及时回应的态度值得肯定,但通报仅用郭某“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描述,显然难消公众疑问,更未能直面问题核心。

媒体报道称,郭某拥有多个“头衔”:陕西省高考状元、国家科技进步奖得主、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然而,郭某这些看似完美的履历却存有很大疑点。

作为曾经江苏科技大学的首席科学家,郭某涉嫌“造假”显然不是一时发生。自2023年起,郭某被引进江苏科技大学已有两年,他究竟有没有170余篇SCI论文?究竟是不是高中生?这些其实并不难调查。

“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等称号显然不是随意评定的,背后必然有一套严格的审核程序。当这一称号与“学术不端”联系在一起时,崩塌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还会引发对审核制度的质疑以及对学术生态的反思。

此事公众关注的点还在于,郭某究竟是怎么“蒙混过关”进入江苏科技大学的?郭某的教训是否能引发其他高校警示?严肃处理个案并非难事,但难的是如何举一反三,建立更好的审核体系,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今日是江苏科技大学遭受了“欺骗”,那么下一个“郭某”又会在哪所高校出现呢?彻底铲除学术不正之风,必须要扎紧制度的篱笆,更需要时刻高悬监管的利剑。

​​​​​​​​​​上游新闻 贾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