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罗雅静
当一颗精度达千亿分之一的激光气体传感器守护工业安全,当智能水表实现全国三成市场占有率,当3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谷集聚3000余家产业链企业——在中原大地,智能传感器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赛道,正以“河南速度”书写着从跟跑到领跑的产业传奇。
![]()
顶层设计引领,“一谷多园”格局成型
智能传感器作为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感知神经”,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石性环节。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正以年均20%的复合增长率高速扩张,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河南敏锐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将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链,通过顶层设计与市场驱动双轮发力,构建起极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2019年,郑州高新区与深圳昊博集团携手,启动覆盖3平方公里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规划建设,拉开了河南传感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序幕。历经六年培育,这片产业热土已从蓝图变为现实,集聚智能传感器企业29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43家,占全区高企总量的23.8%,总产值320亿元,在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传感器园区排名中位居第四、中部第一。
记者在郑州智能传感谷内看到,创业孵化大厦、中试基地、产学研基地等功能载体一应俱全。走进传感谷的汉威科技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科技气息。这里,MEMS(微机电系统)工艺正在流水线上精准运行。一枚枚比指甲盖还小的气体传感器芯片,经过光刻、蚀刻等数十道工序后,被封装成最终产品。这些传感器随后被安装到全国各地的化工园区、煤矿井下和城市燃气管道上。当环境中出现浓度超标,它们能在毫秒间触发警报,为安全生产和民生保障筑起第一道防线。
依托传感谷的核心辐射效应,河南“一谷多园”的产业格局加速成型。郑州航空港区打造泛半导体全产业链生态群,洛阳聚焦半导体材料制造,新乡做强电子气体与芯片封测,各地特色园区错位发展、协同互补,构成了覆盖材料、芯片、封装、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网络。
企业创新引领,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企业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引擎。在河南传感器产业集群中,以汉威科技、新天科技为代表的链主企业,正以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升级。
汉威科技作为国内气体传感器行业龙头,每年10%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3000人团队中三分之一为研发人员,其自主研发的激光气体传感器检测精度达到千亿分之一水平,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解决了国内高精度气体检测仪器依赖进口的局面。如今,汉威科技已形成17大系列300多种传感器产品,从工业安全监测到民用燃气探测,从环境监测到具身智能机器人配套,构建起多元化的产品矩阵。为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汉威科技搭建的MEMS中试平台已服务10余家上下游企业,本地供应商达数十家,实现了电子元件、精密模具等配套的本地化高效对接。
新天科技是中国智能表计及系统行业的先行者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和高速发展,新天科技已成为中国智慧能源、智能表及系统的行业领导者之一。公司产品涵盖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表计及系统(包括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热、气、电表)和智慧能源(包括智慧能源互联网云平台、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农业节水灌溉等),其中智能水表及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智能燃气表及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前三。截止目前,公司拥有各类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00余项,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编制30余项。
在链主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创新型企业快速崛起。仕佳光子研发的多款光通信芯片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日立信的MEMS氢气、甲醛传感器成功应用于核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累计销量超10万只;中宜创芯的电子级高纯碳化硅粉体项目填补了河南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空白。从芯片设计到终端应用,从材料创新到算法迭代,河南传感器企业正形成多点突破、协同共进的创新格局。
场景深度融合,产业前景广阔可期
技术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上。河南传感器产品已广泛渗透到工业制造、民生服务、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冠军”。
在工业领域,PPB级精度的气体传感器守护着化工园区的安全,智能传感器助力生产线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监测;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井盖传感器实时监测井盖状态与地下管网情况,市民扫码即可上报问题,让城市管理更高效精准;在智慧水务、智慧环保领域,河南企业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已成为行业标杆,为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面向未来,随着具身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河南正紧抓这一趋势,在汽车电子、医疗健康等细分赛道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传感器年需求预计将突破1500万颗,电流传感器等产品国产替代率已超70%,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2025传感器大会的举办,既是对河南传感器产业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从郑州传感谷的单点突破到全省“一谷多园”的协同发展,从技术跟跑到部分领域领跑,河南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崛起,是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2025传感器大会的启幕,必将进一步激活产业创新活力,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让更多“河南造”传感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原大地上,一颗千亿级的产业明珠正冉冉升起,为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河南力量”。
编辑:张邓乾
二审:白 松
三审:池里军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