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用了12年,理想用了3年,小米汽车仅用一年半就实现单季盈利,创下全球汽车工业史上最快盈利纪录。
2025年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三季度业绩报告,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盈利,经营收益达7亿元。这一消息瞬间引爆行业,小米从2024年3月开始量产交付到实现盈利,仅用了不到一年半时间,比特斯拉快十倍。
01 盈利速度碾压同行
小米汽车的盈利速度,让整个汽车界为之震动。
特斯拉用了12年才实现盈利,期间几次经历生死存亡。理想汽车用了3年才勉强开始季度盈利。而小米汽车仅用一年半就跨过了这道行业公认的“生死线”。
这一成就在行业内几乎前所未有。更为难得的是,小米汽车是在连续两个季度经营亏损收窄后实现的盈利转折,经营亏损从第一季度的5亿元收窄至第二季度的3亿元,直至第三季度实现盈利7亿元。
02 业绩全面爆发
第三季度,小米汽车交付108,796辆,创下单季交付纪录。这一数字使得小米前三季度累计交付达到266,722辆,几乎两倍于去年全年销量。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的平均售价不降反升,从去年三季度的238,650元提升至今年三季度的260,053元。高单价车型小米SU7 Ultra和YU7系列的交付比例上升,推动了整体均价上涨。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跃升至290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毛利率提升至25.5%。
03 规模效应是关键
小米汽车能够快速盈利,规模效应是最关键的驱动力。
随着交付量大幅提升,固定成本被大幅摊薄,小米汽车的单车亏损从2024年的4.5万元一路降至6500元,并最终实现单车盈利。
小米通过自建工厂和供应链效率提升实现了显著的成本优化。通过投资30余家供应链企业,深度参与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研发,缩短交付周期并降低成本。
雷军年初还表示SU7定价24.59万也是亏钱的,如今仅过半年多,小米汽车已实现单季盈利。
04 未来挑战仍存
尽管实现盈利,但小米管理层对未来的预期保持谨慎。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我认为今年第四季度的整体态势仍将保持稳定,但在2026年会面临较大挑战。”
交付周期较长也制约着业绩的进一步增长。小米汽车APP显示,小米YU7锁单后预计交付周期为35-38周,小米SU7的交付周期为28-31周。
此外,近期关于车辆安全的舆论压力也为小米汽车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小米汽车已成为最快盈利的新势力品牌,但其盈利之路才刚刚开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盈利能力才是真正的考验。
随着价格战愈演愈烈,小米汽车能否保持这一势头,将是雷军面临的下一场大考。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