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杀疯了!特斯拉起诉30多家中国企业:只讲法律不讲情?

IP属地 中国·北京 雷科技 时间:2025-11-20 00:09:31

11月19日,据电车界报道,特斯拉正以每月起诉10家公司的速度,把它的企业客户们送上被告席。

前几天,无忧传媒就发现自己突然成了特斯拉的起诉对象。原因很简单:2022年该公司用企业名义买了一辆特斯拉,当时特斯拉垫付了7761元国家补贴,条件是两年内车辆需行驶满2万公里。结果这车没跑够里程,特斯拉没拿到补贴,转头就把无忧传媒告了。



图源:界面新闻

整件事最有争议的地方在于特斯拉的做法,连招呼不打一个,直接法庭见。

不过这场官司刚有点热度就结束了——11月17日,无忧传媒打款结清,特斯拉也已提交撤诉申请。

不过,无忧传媒也只是冰山一角。一查法院记录,好家伙,过去四个月特斯拉一口气告了30多家公司,从深圳到嘉兴再到上海,全是追着要补贴款的,金额从7000到15000不等。不少企业收到传票时都一脸懵:买车时可能都不知道几十页的合同里,居然还藏着这么一个“雷”,等到传票上门,才反应过来自己“欠”了特斯拉的钱。



图源:微博

让人想不通的是,特斯拉车机系统早就能实时监控里程,也发过类似“里程不够快多开点”的短信,但最终特斯拉却跳过了正式沟通环节,直接选择法律途径解决。这就好比朋友欠钱忘了还,你连个招呼都不打,直接去法院立案。

从法律层面看,特斯拉确实站得住脚。财政部文件写得清清楚楚:企业购车需在两年内行驶满2万公里才能享受补贴,车企先垫付后报销,不达标就得自己承担损失。特斯拉不愿吃这个亏,那就只能让客户补回来。

但“合法”不代表“合理”。小雷看来,特斯拉这波操作虽然合规,却没留一点情面。企业用车大多是接送客户、员工通勤,很少跑长途,两年2万公里平均每天得30多公里,对小公司来说根本不现实。

对比国内如比亚迪、蔚来等品牌,遇到类似情况大多会提前审核企业资质、签补充协议或协商分期,毕竟企业用户是长期饭票,从没听说这样批量起诉的。

可特斯拉不管这些,直接法务部骑脸输出,不就是觉得企业客户好拿捏吗?不提醒、不协商、直接起诉,说白了就是觉得企业客户都是软柿子。



图源:特斯拉官网

据了解,这不是特斯拉首次要求退还新能源汽车补贴。早在2022年6月,就有企业用户收到过补缴通知,只是当时没掀起太大水花。说起来,2019-2022年新能源补贴疯狂期,车企为了销量拼命垫付,如今潮水退去,只剩一地官司。

特斯拉自己曾是补贴时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也一直宣传其直营售后“高效透明”。可面对几千块的补贴纠纷,连坐下来谈的耐心都没有,直接传票伺候,这样的服务态度,跟宣传口号形成了不小反差。小雷看来,特斯拉这波看似赢了官司,实则却输了人心。

说到最后。

国家推出新能源补贴本意是推动产业与用户双赢。如今补贴时代已结束,行业越来越规范,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如果特斯拉还是这样“傲慢”,只讲法律不讲人情,只计较经济账却不顾用户体验,迟早风评也会逆转。

目前,大多数被起诉企业都选择退款和解,毕竟为几千块折腾官司不划算。但这件事也给大家提了个醒:签合同前,真得仔细看条款了,无论是多靠谱的企业,不然迟早会被市场教育一顿。

对于这件事,有人说特斯拉按政策办事,追讨补贴天经地义;也有人骂它店大欺客,几千块钱就把老客户推上法庭太没人情味。不知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聊聊。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