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处于波动之际,小米集团交出了2025年三季度成绩单。财报显示,小米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4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80.9%;经营利润151亿元,同步增长150%。
![]()
具体到各大分部,手机×AIoT分部收入841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60亿元;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5.6%;互联网服务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境外互联网收入达33亿元。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本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同比下降3.1%,出货量则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4310万台增至4330万台,实现了0.5%的增长。
对于这“一增一降”,小米集团在财报中解释称,手机出货量的同比提升,主要是由境外市场出货量增加所致。而智能手机收入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下降,即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每部人民币1102.2元下降3.6%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每部人民币1062.8元,部分被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尤其是Xiaomi 17系列出货量占比提高带动的ASP上升所抵销。
今年9月发布的小米17系列,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焦点。对于其市场表现,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财报会上对包括《凤凰WEEKLY财经》在内的媒体透露,小米17系列开售5天销量突破100万,并在11月初突破200万台。他宣称,双十一期间,小米17 Pro Max成为各个平台6000元以上价位段国产手机的销量冠军,是“唯一一款能够对抗iPhone的产品”。
卢伟冰表示,小米在4000-6000元价位段已基本立足,下一阶段的战略重心是攻坚6000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场。他坦言,每将价格段上移1000元都压力巨大,因为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消费人群,攻克这一市场的核心,仅靠改善型或跟随型创新很难达成,需具备原创元素。
尽管小米业绩保持增长,但从整个手机行业来看,核心元器件成本持续攀升,尤其是存储芯片(内存)在经历长期低迷后,价格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直接挤压了厂商的利润空间;同时部分市场的消费刺激政策退坡,以及行业内愈演愈烈的“卷配置、卷价格”的竞争,都让市场环境充满挑战。
对此,卢伟冰表示,小米的目标非常明确。第一是保持积极进取的经营策略,在目前的环境基础上保持稳健的经营,同时全面优化业务结构,保证业务的高质量增长,这是大的基调。
他强调,小米已不是一家单纯的手机公司,IoT设备所带来的营收和利润,正有效分散单一业务所带来的压力。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