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运行刚两个月,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首个成果发布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1-19 12:20:18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粒子,在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弄清中微子的质量,是理解宇宙为何呈现今日面貌的核心问题之一。

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发布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简称JUNO)首个成果——测量了被称为“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混合角12及其相关质量参数,相比过去50年间实验的最高精度提高了1.5到1.8倍。

JUNO是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位于广东省江门市附近的地下700米处,可以探测53公里外台山和阳江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并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它们的能谱。

凭借其超高探测灵敏度,JUNO除了聚焦中微子质量顺序这一核心目标,还将精确测量中微子振荡参数,开展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及地球中微子的研究,并寻找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JUNO由高能物理研究所于2008年提出构想,2024年12月探测器主体建设完成,开始灌注6万吨超纯水与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装过程中,项目团队将液位差控制到厘米量级,流量偏差不超过0.5%。尤为关键的是,超纯水与液体闪烁体的超高洁净度、透明度和极低放射性本底等特殊要求全部得到满足。

2025年8月26日,JUNO正式运行,首次物理取数。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越设计预期。

“此次发布的首个成果,正是对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数据的分析结果,我们一共检测了2379个中微子。”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JUNO合作组物理分析负责人温良剑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JUNO项目经理和发言人王贻芳表示,“短短2个月完成如此高精度的测量,表明JUNO探测器的性能完全符合设计预期,超过国际上其他实验装置十到二十年的积累。相信其前所未有的测量精度将使我们很快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检验3种中微子振荡的框架,寻找超出此框架的新物理。”

作为高能物理研究所领导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JUNO合作组成员涵盖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75个科研机构的700多名研究人员。“看到这一里程碑成果,我感到非常自豪。”JUNO机构委员会主席、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马科斯·德拉科斯说,JUNO的成功反映了整个国际团队的投入和创造力。

据悉,JUNO的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后期可升级改造为世界最灵敏的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装置,以检验中微子是否为自身的反粒子,并探测中微子的绝对质量。

原标题:《运行刚两个月,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首个成果发布》

题图灌水前的中心探测器。受访对象

作者:解放日报 黄海华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