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三驾马车”驱动,预制菜产业从“量变”走向“质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07-18 20:06:15

南方财经记者高慧超 实习生许诺 陈乐怡 佛山报道

预制菜产业“超级派对”又在佛山顺德开启。7月18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在“世界美食之都”顺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农村部门、预制菜产业链供应商、渠道商、经销商代表,以及远道而来的外国客商们3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机遇。与此同时,2025广东(佛山)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也在同一地点举办,超2万平方米展区、超200家参展企业阵容,展现出预制菜产业的无限活力和蓬勃生机。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既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链”,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发展的“新赛道”,更是服务“双循环”、传播“粤味道”的“开放桥”。艾媒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4.2%。在政策规范、供应链升级与全球化浪潮驱动下,预制菜产业正从混沌粗放的野蛮生长转向理性协同的高质量竞争。

会上,央广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主流媒体还联合发布了《“媒体+”助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媒体是舆论引导与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媒体+”联盟将凝聚行业智慧,以文化传播推动产业升级,助力预制菜从“产品输出”迈向“品牌输出”的新阶梯。 在多级部门指导下,南方财经就牵头成立广东预制菜出海产业联盟,整合多方资源,推动“金牌年菜”出口澳新,组织全产业链考察团出海打造海外“共享工厂”,助力预制菜亮相巴黎奥运会等国际舞台。

今年是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第三次落子佛山顺德。自2023年启幕以来,大会吸引超200个党政企业代表团齐聚佛山、共谋发展,已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翘楚结成紧密伙伴。

三载迭代,动能升级。以大会为桥梁,顺德、南海、三水三大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安井食品、袁记食品等头部企业纷纷抢滩入驻。顺德区围绕“一心两翼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深度推动“一园多区”建设,初步构建预制菜“农产品供应+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贸易销售+品牌推广+科技研发”的发展生态圈。

“首届大会以‘佛山一桌好菜’诚邀天下客,点燃了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第二届大会精心奉上‘招牌菜’‘拿手菜’‘致富菜’三道硬菜,推动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佛山市委常务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战表示,借第三届大会契机,佛山将立足产业基础扎实、底蕴厚重的优势,加强政策引领和服务,持续攻关核心技术,重点支持企业参与国际质量认证,突破海外高端市场准入壁垒,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锻造产业策源、合作聚能、出海领航三个预制菜产业“新高地”。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潮起珠江,佛山顺德在预制菜产业风乍起时,便延续其惯有的先知先觉、先人一拍、快人一步的风格,以国际博览会为平台、产业园为载体,集聚全球要素资源。依托“佛山制造”实力,推动“世界美食之都”的文化禀赋实现工业化跃升。同时以“媒体+”战略构建全球文化IP,强化产业文化的引领力与支撑力,彰显佛山顺德的战略眼光、产业实力、创新魄力与产业建设的爆发力。在新消费时代,佛山预制菜产业的崛起,让人充满期待。

“三年前,预制菜还只是一个‘风口’;今天,它已成长为年产值近万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有幸亲历并见证这一跃升,也有责任在此基础上竭力推动这一有意义、有价值的时代产业走高走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以产业的担当谋划新时代的新食品、新技术、新生产、新链条、新业态,此五新必然创造新生活;要坚持“食品化+工业化”的方向,加快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协作模式,推动原料基地规模化、标准化,让更多“土特产”变成“金招牌”,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征程中,预制菜产业已成为广东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引擎,更是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艾媒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广东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960亿元,占全国的13.7%,同比增长率超过28%;预制菜企业约8000家,占全国的11.9%。当前,全省15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已形成“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佛山大盆菜、汕头牛肉丸、湛江金鲳鱼、珠海海鲈鱼、梅州客家菜等地方特色预制菜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广东预制菜产业“三驾马车”的强劲驱动。

一是“小产业”撬动“大经济”,点燃县域发展新引擎。广东坚持“以产兴县、以链强镇”,推动预制菜与县域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当前,预制菜产业带动上下游超1.5万家企业协同发展。佛山顺德、珠海斗门、广州南沙等15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成势见效,有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老手艺”融合“新科技”,跑出智造加速度。依托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广东攻克超低温锁鲜、风味物质保真等关键技术,让“广式烧鹅”“潮汕牛肉丸”“顺德双皮奶”等珍馐美味实现“锁鲜如初、风味不减”。“安全、美味、便捷”的品牌标签,正推动“广东预制菜”从区域美食走向全国餐桌。

三是“本土味”飘向“全球桌”,打响国际开放牌。2024年,广东预制菜全口岸出口额达317亿元,覆盖全球六大洲;“金牌年菜”出海行动中,广府盆菜等年俗美食成为海外华人“乡愁的滋味”、国际餐桌的“中国年礼”,真正实现“粤味出海、全球共享”。

“广东是预制菜‘概念策源地’、全国政策‘先行者’、新兴产业‘领跑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案例中心主任慕玲表示,预制菜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农业工业化的体现、消费变革的缩影,未来需通过标准制定、产学研协同、品牌国际化,推动产业从“量”到“质”的跃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团队赴粤实地深研后,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还入选第八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优秀奖。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科学、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发布了《2024-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和《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暨广东特色食材名录》。《蓝皮书》显示,当前中国预制菜产业正经历深度变革与升级迭代,从高速扩张期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4年,预制菜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长37%的同时,小微企业淘汰率达21%。随着我国预制菜市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扶持政策的落实,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

根据产业集中度、产业规模、消费能力、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蓝皮书》还评选出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产区20强,广东佛山顺德位列榜首;广州白云、佛山南海、肇庆高要也进入席位。

其中,双汇集团、海底捞、温氏食品、圣农发展、新希望、得利斯、金字火腿、广州酒家、味知香、国联水产入选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TOP10,广东省3家企业入选,领跑全国。2025年广东特色食材名录中,湛江对虾、顺德鳗鱼、台山鳗鱼、西牛麻竹笋、增城迟菜心、中山石岐鸽、杜阮凉瓜、韶关南雄板鸭、顺德草皖、澄海狮头鹅等特色食材入选TOP10,为预制菜产业注入“地域文化魂”。

面对千亿级预制菜蓝海市场,预制菜企业如何借助新营销平台,触达更多消费者?会上,小红书、本来生活等平台分享了创新实践。

“小红书具有搜推联动、商业流量协同、智能化提效、全维度人群、精细化数据五大核心营销能力,助力商家实现从种草到转化的站内闭环。”小红书官方商业化营销经理凝光现场介绍,通过打造“食谱场景x烹饪痛点”差异化内容,一个新锐复合调味料品牌产品上线6天就实现小红书广告流订单量破万,站内GMV超20万,站外带动电商平台流量增长。以此为借鉴,预制菜企业营销跳出“产品功能罗列”思维,有望实现从“流量曝光”到“长期复购”的全链路增长。

针对预制菜“便捷化、品牌化”需求,本来生活为广州酒家、陶陶居等老字号提供定制化运营服务,推动预制菜从“产品”向“品牌”升级。本来生活战略中心副总经理韩玲表示,本来生活将以推动农产品食品化、品牌化等行动,助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预制菜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还需构建与之匹配的产业文化体系,以文化赋能产业,以品牌引领价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庄严表示,当前预制菜产业在研发端面临传统烹饪技术数字化、生产工艺标准化、烹饪装备智能化及品质传统化保留等几个瓶颈。而“媒体+”行动恰好能发挥独特价值:通过呈现产业里的好案例、好技术,以及消费者的真实体验,既能帮企业找准方向,让产品更贴合市场需求,也能更好地回应消费者对传统风味保留的期待,为破解研发瓶颈提供助力。

拍摄:昝金玉 袁祎 高慧超

剪辑:王学权叶卓铮 杨凌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