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财经观察】从“双11”战报看电商消费新趋势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11-18 08:11:03

环球时报

编者的话:刚刚过去的第17个“双11”购物节,天猫发布战报称“实现四年来最好增长”,京东称“成交额再创新高”,下单用户数增长40%。今年各大电商平台集体不再公布GMV(商品交易总额)具体数据,而是转向品牌表现、消费趋势等更高质量指标。对于有人提出“电商渗透率见顶”等说法,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企业和专家表示,“电商渗透率”并不能衡量一国的消费实力。“电商渗透率”话题背后隐藏着中国年轻人“悦己消费”爆发式增长、银发族消费潜力增势迅猛等故事。

“用电商渗透率来衡量消费趋势并不科学”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169亿元,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398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2%。电商渗透率,通常指上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阿里巴巴创始人之一蔡崇信去年曾表示,“未来5年中国电商的渗透率将超过40%,较目前30%的水平大幅提升。”实际数据是,2023年电商渗透率达到27.6%的顶峰后,2024年回落至26.8%,2025年则维持在25%左右。

从数据上看,电商渗透率确实已经达到“天花板”。“此数据目前不能完全反映中国消费领域的实力。”淘天集团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左臣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社会消费可以笼统地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以各大电商平台为代表,线下则涵盖便利店、超市、百货商场等实体零售业态。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渗透和消费模式的持续演进,电商与实体店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融合也是大趋势。

一名电商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电商平台也进一步分化为“远场电商”和“近场电商”。“远场电商”指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商品当天、次日或者几天后送达,即物流从外地发出,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商;而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近场电商”,则以本地销售、同城配送的方式,实现“小时达”或“分钟达”,实际带动的是线下实体店发展,既包含商品消费也包含服务消费。该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用电商渗透率来衡量消费趋势并不科学。”

彭博资讯2023年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7年,电子商务将从2022年仅占美国零售总额的25%增长到1/3。但实际情况是,疫情结束后,疫情催生的“居家经济”红利逐渐消退。

根据DigitalCommerce 360对美国商务部数据的分析,2024年美国电商渗透率为22.7%,2023年该数据为20.3%。DigitalCommerce 360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今年第二季度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继续放缓。

上述电商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欧美国家的电商渗透率低于中国。美国人习惯去沃尔玛等大商超消费,更多地将电商平台视作一个消费渠道的补充,但并不能以该数据来判定,美国市场消费水平低于中国。

中国电商平台,也较早观察到市场消费趋势的变化,不断拓展电商边界,向线下实体消费场景铺路。以淘宝为例,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此前消费者打开App就弹出“万能的淘宝”口号,而现在则改为“购物·外卖·旅行”。

左臣明解释称,前者蕴含着“在万能的淘宝中购买各类商品”,而后者则延伸到餐饮、文旅、票务等多元服务性消费品类。这意味着,电商平台积极谋划转型成大消费平台,不仅需要满足实物消费需求,还需要将商品与服务相结合,全方位服务消费者。

年轻人的“新三样”:潮玩、户外和智能

服务性消费中,“情绪消费”目前增长明显。“年轻人目前热衷消费三样新事物——潮玩、户外和智能产品。”左臣明根据淘宝大数据总结称,这“新三样”中,潮流玩具、户外用品消费在过去两年增长迅速,这两类产品本身也是情绪消费代表。而AI眼镜、运动相机以及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近些年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实际也是年轻人尝试引领新趋势、满足情绪价值以及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以潮玩为例,最新发布的《2025闲鱼潮玩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5年潮玩交易迎来爆发式增长,二季度闲鱼平台订单量同比提升330.2%,交易额增长309.7%。

“卡牌、谷子和潮玩等年轻人消费热点都是我们会关注的品类。”闲鱼二次元与泛娱乐事业部总经理雪海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回顾,从2021年开始,“兴趣消费”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此后每一年兴起的风口都有不同。例如,2021年起,闲鱼平台上棉花娃娃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2023年是“卡牌”大年,闲鱼卡牌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70%;2024年“谷子”(英文“Goods”音译而来,指由动漫、游戏等二次元文化IP衍生的周边商品——编者注)市场爆发,整体增速超100%;今年则是潮玩赛道,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雪海还观察到,新的“兴趣消费”风口兴起的同时,“服务性消费”也在该平台快速发展。闲鱼统计显示,目前消费服务年度购买用户在闲鱼平台已经达到3800万人,同比增速超过67.8%,主要是00后用户。

雪海举例称,漫展期间,许多线下参展用户,需要将自己打扮成动漫中人物造型,他们往往会在平台搜索能提供化妆服务的“妆娘”,以及制作假发造型的“毛娘”。

调查显示,过去一年闲鱼平台上从事类似“妆娘”“毛娘”等副业的卖家规模已经超过1900万,其中超过60%是95后,41%是00后。

今年“双11”期间,非遗消费再次爆发。数据显示,淘宝上的非遗商品,连续两年成交额突破千亿大关,稳定保持着双位数增长趋势。年轻人正成为非遗商品消费主力军,2023年至2024年间,在淘宝购买过非遗商品的2.5亿消费者中,90后、00后用户占比超过一半。

左臣明在长期走访甘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地后发现,消费群体针对非遗产品的消费,背后是明显的情感推动,“他们寻求文化认同,尤其是年轻人,希望通过非遗产品重新连接本土文化,寻找家族记忆或者地域身份。”此外,许多年轻人喜欢独特性,追求个性化表达,热衷“原创有故事的产品”,他们更喜欢限量版或者不可复制的小众产品,如景德镇手工制作的瓷器,或者苏绣团扇等。

彭博社日前报道称,中国规模逾2.5亿的Z世代群体正塑造着一种新的消费范式:他们在奶茶等日常消费上追求高性价比,却愿意“在自己的爱好上花大钱”,在玩具、名人周边和时尚珠宝上花费数百甚至数千美元。报道分析称,投资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以Z世代为重点的股票,如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等被持续关注。

如何挖掘消费潜力是根本问题

除了消费特征明显的年轻群体,银发群体的消费需求近些年也出现明显上升态势。最新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消费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万亿元。

根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发布的《银发人群年龄划分及人群命名》,将银发人群划分为四个主要年龄段:银发青年(55-64岁)、银发中年(65-74岁)、银发老年(75-89岁)、长寿老人(90岁以上)。左臣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钱有闲”的银发青年与银发中年等群体,正成为未来5-10年消费市场的“潜力股”。他还表示,银发族消费特点是,对保健食品的需求较大,更看重服务消费,比如旅游、养老以及医疗等。

以医疗领域为例,京东近年也借助其医药供应链,尝试为包括老年群体在内的用户提供医疗健康商品及服务。京东健康相关负责人介绍,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用户,会选择在“双11”期间买药,京东健康平台有医生、药师等,为用户提供用药指导及健康管理服务。

淘宝总结的今年“双11”银发消费新亮点包括:日常消费持续升级,中国风、丝绸锦缎材质服装等备受青睐;健康消费持续升温,国际医药、医疗器械等健康相关的品类消费额实现双位数增长;智能出行、智能手表等前沿科技产品也受到欢迎;情感需求催生宠物消费以及兴趣消费,鲜花园艺、乐器、文玩等老年兴趣消费规模可观;文旅消费火热,飞猪数据显示,银发人群对出境邮轮、自由行等品质旅游产品的消费增势迅猛。

长期研究中国消费市场变化的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讨论电商或实体占比,以及年轻或者银发一族消费能力,其背后根本问题是如何挖掘中国消费潜力。

“促进消费繁荣,必须从服务业入手。”滕泰称,研究显示,人均GDP超过1万国际元(采用购买力平价,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编者注)之后,服务消费将快速增长,并在居民消费中占据主要比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消费占比在60%—70%之间。根据国家发改委10月31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比2015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达到46.1%,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升至46.8%,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有专家表示,无论是电商还是线下商业实体,都在紧跟服务消费快速崛起的步伐。对于企业而言,把握好消费者的多元化体验需求、为其创造独特价值是获得增长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