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很乱,不但消费市场乱,资本市场也乱,不但一级市场乱,二级市场也乱,老读者朋友知道我是医美行业的参与者,亲身经历了很多事情,感触尤其深刻。
实际上我多年前的看法有问题,我以为市场如此黑暗,应该会冒出几家定海神针一般的巨头公司,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标杆。
所以爱美客、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这玻尿酸三剑客,理论上都有机会,但实际上毫无进展,行业越来越分散,小作坊越来越多,品牌效应几乎没什么用。
主要原因还是行业太暴利,比如一张成本几毛钱的面膜,卖几块钱是常见的,还有几十甚至上百元的,这东西没任何技术含量,反正没什么实际作用,你投点钱也可以做。
即便是只卖几块钱,那也是10倍以上的利润,所以催生了无数小作坊,有的是自己弄个品牌,有的是假冒,套路都一样,靠社交裂变销售。
面膜只是一个例子,所有化妆品和护肤品都一样,谁有流量,或者谁能整合流量,谁就能做这么个产品。
![]()
我估计全网的美妆和美食博主是最多的,因为爱美和爱吃是人的天性,现在不但女孩子爱美,小伙子也爱美,所以市场空间非常大,加上很多产品没有技术含量,所以自然就乱象横生。
如果有点技术门槛的,比如需要动刀的,或者需要注射的,也很乱,但乱的是销售终端和销售渠道,大部分人往肉里面打的东西,都有可能是假货或者水货。
水货的意思是把一支正品产品分成2份或者3份,再用别的东西勾兑,采购一支可以当两三支卖,效果多多少少也会有,多划算。
我以前觉得乱象也是机会,行业可能会跑出几家类似国际化妆品巨头那样的公司,但是我低估了这个事情的难度,而且那些国际奢侈品巨头,有独特的历史原因。
当然不要误解,面膜不是不能用,虽然治标不治本,但经常治标也是可以的,不过不管多好的治标效果,都不如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多运动。
然后资本市场的乱象就很简单了,比如华熙生物,2019年上市的时候才那么点市值,到2021年短短两年时间市值将近1500亿,现在又跌到只剩250亿。
![]()
包括爱美客和昊海生科也都比较惨,他们三家走下坡路的转折点是胶原蛋白的崛起,关于玻尿酸和胶原蛋白之间谁更好的争议,到现在也还在吵个不停。
前两年玻尿酸下滑,自然是胶原蛋白胜出,所以巨子生物和锦波生物就成为了市场的新宠,尤其是锦波生物,今年上半年短短2个月时间,股价就翻倍。
但是很可怜,半年时间又腰斩回到了原点。
巨子生物也是一样,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股价也翻倍,同样现在也腰斩回到原点。
不管是玻尿酸,还是胶原蛋白,都是资本在讲故事,券商帮腔,机构疯狂收割。
还记得前几年重组胶原蛋白是怎么突然兴起的吗?很大一个原因是对比性研究满天飞,都在说重组胶原蛋白会替代透明质酸。
我想起之前的一个闹剧,应该很多人还记得,有个博主说“可复美”产品胶原蛋白造假,要知道可复美是巨子生物的核心产品。
很搞笑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华熙生物公开支持这位博主,第二件是巨子生物居然没第一时间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吵起来了,还吵得有鼻子有眼。
更搞笑的是没过多久,巨子生物找了个台阶,说检测方法有局限性,这个事慢慢的就不了了之。
不管是玻尿酸还是胶原蛋白,只要产品质量没问题,东西是可以用的,确实可以被分解,但是年轻人最好别往皮肤里面用,真到了四五十岁,哪里凹了皱了,又不缺钱,可以弄一弄。
网上鼓吹的就是要趁年轻用,这样可以留下青春,这纯粹是为了卖产品瞎说,二三十岁就应该靠规律生活体现青春活力,等上了年纪靠这些东西重新焕发容光效果才最好,否则就是提前透支,而且很多项目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比如超声刀。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不多讲了,稍微讲一下华熙生物,在行业内所有创始人里面,我只对赵燕高看一眼,因为只有赵燕的真话多一些。
几家医美巨头的基本面详细分析,前两年我深度讲过,这些公司旗下的核心产品我都有讲解,不熟悉的可以翻以前的文章去看,现在没有变化,就不重复说了。
华熙生物不但股价经历了大起大落,业绩同样如此。
![]()
2022年是华熙生物的顶峰,随后营收就一直下滑,原因刚才说了,2022年就是胶原蛋白兴起的时候。
以前华熙生物的业务主要是B端,因为他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产厂家,专门给其他护肤品公司供应玻尿酸。
但是从2012年开始,公司转型做C端,那一年推出第一款填充剂“润百颜”,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全力冲刺C端,推出大量品牌,比如夸迪啊米蓓尔啊等等,公司的主营业务变成了功能性护肤品。
正好那些年是电商快速发展的时候,所以华熙生物吃到了电商的红利,护肤品发展得很好,尤其是润百颜,知名度越来越高,还有夸迪也不错,都是过10亿的大单品。
但是2022年之后这些品牌就都不行了,全部出现了下滑,使劲砸营销都没用,而且还导致利润恶化比营收更严重。
![]()
2022年归母净利润差一点就突破10亿大关,但是2023年下滑39%,2024年更是大幅度下滑71%,差一点就亏损,今年前三季度依然同步下滑30%。
虽然这两年一直在砍销售费用,但金额其实也不低。
![]()
2022年销售费用突破30亿,去年依然高达25亿,花这么多钱做营销,也才获得54亿的营收,利润更是没法看。
这个投入产出比当然极不划算,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公司会面临经营风险。
所以赵燕今年又回归到一线,之前她是搞研发去了。
今年销售费用下降很多,前三季度只有11亿,但是转型效果还是有的。
![]()
这是每个季度的利润趋势图,今年第一季度还是大幅度下滑,但是第二季度赚了1.2亿,去年第二季度只赚了1个亿,今年第三季度赚了3千万,去年第三季度只赚了2千万。
虽然金额很小,但是用同比增速来看,那也是20%和50%以上的增速。
不过这么小的基数,在这么高的销售费用下,倒是很容易调控,真实性存疑,但是不管怎么说,今年的销售费用率只有34%,这肯定是进步。
可是代价也不小,护肤品业务今年依然下滑很多,现在单季度同比下滑都在15%以上,也很正常,广告投放少了,产品销售自然就少了。
对了,现在公司已经不叫护肤品业务了,改名叫“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也不知道谁取的名字,这么长一串,还不顺口。
你看这个行业就是这么现实,你不买流量,很多人就不会买单,品牌力太弱了,市场竞争太激烈了。
高达71%的毛利率,之前更是超过80%,说明行业很暴利,但是最后只剩8个点的净利率,去年更是只有3个点,说明行业很乱很分散。
这个毛利率其实已经和白酒是一个水平,但是净利率就差远了,区别就在于白酒五大巨头还是有品牌力的,现在只能叫四大巨头,洋河目前已经掉队了。
而现在国内的医美行业,还没有哪家公司能扛起整顿市场,树立品牌力的大旗。
不过我始终觉得,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也没有,虽然这个时间会很长,但是就会总归一直在,这也是我依然愿意关注这个行业的原因。
![]()
其实不管是玻尿酸也好,还是胶原蛋白也好,根本不重要,玻尿酸安全性高,可以代谢吸收,胶原蛋白生物相容性好,填充的同时可以改善肤质,都是很好的填充材料和护肤材料。
还有效果持续时间更长的合成材料,比如羟基磷灰石钙、聚左旋乳酸、聚己内酯等等,不要去较真是生物材料更好,还是合成材料更好,各有优缺点。
重要的是谁能占领品牌制高点,谁就能花小钱办大事,利润率会直线上升。
这个行业并没有多少品牌忠诚度可言,包括国外的奢侈品巨头也是一样,消费者都会交叉使用不同的品牌。
但是,美容是会让人上瘾的,只要让自己的品牌被消费者纳入上瘾的产品之一,那就是鲤鱼跃龙门,公司会上升好几个等级。
你觉得华熙生物有这个可能性吗?或者谁的可能性最高?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