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连续两年亮相COP:伊利代表中国乳业给出可持续发展路径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新零售财经 时间:2025-11-17 16:16:53



2025年,全球气候治理的目光聚焦于巴西贝伦——“地球之肺”亚马孙雨林的门户。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上,一个来自中国的老朋友再次受邀出席。

作为多年蝉联全球乳业五强的亚洲最大乳企,这是伊利集团连续第二年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伊利集团副总裁徐克表示,面对气候变化,企业不应是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伊利正是基于这一初衷,积极开发碳中和产品,并开展全链路的双足迹管理。



在伊利集团的可持续版图中,金典品牌始终是开路先锋和战略支点。如果说去年金典在COP29进行产品上新,是把新品发布会搬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向行业证明一杯真正全程减碳的牛奶可以被造出来。那么今年,金典则是带着一个成熟的“绿色有机减碳产品矩阵”,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乳业在气候治理领域的系统性成果与“有机、减碳”的实践样本。

01

为什么乳业必须出现在COP30?

时间来到2025年,气候治理不再只是政府谈判桌上的宏大议题,而已经深度渗入日常生活与产业体系的底层结构。

食品与农业体系跨越土地、水、能源与运输四条关键链路,对全球碳排放具有长期而深远的结构性影响。这意味着,我们每天吃什么、喝什么,以及这些食物如何被生产,正在真实改变地球的未来。

而乳业正是这个体系中的核心链条之一。此外,对乳业企业而言,气候命题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关乎长期发展的商业命题。

商业世界,全球资本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转变:从关注增长速度,转向关注组织韧性——企业能否在长期不确定性中稳定经营?其生产、供应、资源配置是否可持续?

换句话说:可持续能力,就是企业面对未来风险的真正韧性。

乳业,恰恰是这样一条连接土地、水源、能源、养殖、加工、冷链运输直至消费者的超长链条。链条越长,风险点越多,越考验韧性;链条越复杂,越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关键问题是:谁能给出真正可执行的可持续方案?

这正是伊利集团连续第二年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真正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乃至全球乳业的头部力量,被正式纳入了全球“可持续行动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序列。

因为,当许多企业还停留在讨论可持续、发布理念性ESG报告的阶段时,伊利已经在系统落地可持续发展行动——集团发布了全球食品行业首个《ESG价值核算报告》,并通过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上下游伙伴共同开展减碳与创新,逐步形成高标准、高韧性的可持续产业生态。

伊利集团副总裁徐克



而要让这套体系被公众真正感知与验证,必须有具体的品牌载体。金典,正是伊利将“可持续”理念转化为产品实践与消费价值的重要代表。

02

金典的可持续路径,从“有机”开始

在可持续这件事上,行业真正的难点从来不在认同,而在如何落地。

金典之所以是伊利可持续体系的开路先锋,首先在于它不是从减碳出发,而是先把“有机”做成可被感知、可被信任、可长期坚持的消费选择。毕竟只有先成为“一杯优质的有机纯牛奶”,可持续才有可被规模化的基础。

对此,金典从“标准、产地、奶牛和营养”四个层面构建了一条闭环且可验证的有机全链价值体系。
这个体系的起点,是定义高规格标准的决心。对金典来说,“有机”不是拿到几个认证就结束了,而是要按照六国有机体系,把有机当成一道严苛的门槛:它决定了什么可以进入链路,什么必须被排除。

这一高标准,首先落实在天然有机产地。金典将牧场建在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大草原。这些草场拥有天然的生态循环和自我修复能力,纯净草源本身就是碳汇系统,为有机品质奠定了天然的生态底色。

好土地孕育出优质的奶源。金典在有机牧场坚持高标准饲养管理,奶牛以有机牧草为食、自由放牧生长,远离化肥和农药环境,确保原奶天然纯净。通过科学饲养与严格的有机管理体系,金典在奶源环节实现了营养、安全与可持续的平衡,为有机乳品树立高品质标准。

随后,这些天然营养通过膜过滤、低温处理等工艺被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下来,稳定转化为有机乳品。

最终,这条价值链回归到消费者的最好口感与鲜活体验。金典采用GAP一级认证牧场,使生牛乳标准高于欧盟,再通过三重美味工艺带来纯净顺滑的质感。对于日常消费来说,只有品质稳定、口感适宜,才能让有机成为可持续的生活选择。

这正勾勒出金典“有机、减碳、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品质是它的底层逻辑,可持续是它内生的结果。

但把“有机”做到行业天花板,只是第一步。真正决定可持续能否走得更远的,是第二个问题:金典如何让这种选择能够被更广泛、持续地坚持。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金典在做的事情——把“天然有机”升级为可持续的系统性样本。

03

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样本

去年,金典在COP29进行产品上新,以一款有机减碳纯牛奶向行业证明:一杯真正全程减碳的牛奶,可以被制造出来。

而今年COP30,金典带来的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完整、具备商业可扩展性的绿色有机减碳产品矩阵。它清晰区分了理想形态与可普及路径。

一方面,标杆定义行业天花板,“金典呼伦贝尔有机纯牛奶”和“金典娟姗有机纯牛奶”两款堪称典范的碳中和产品,代表了“零碳”的理想形态。

另一方面,以“金典减碳有机纯牛奶”和“金典低碳牧场纯牛奶”两款全链路减碳产品为中坚力量——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以更亲民的价格,让更多消费者参与到有机生活、绿色减碳的商业闭环中来。



这个矩阵的意义在于,它同时解决了减碳的高度和广度问题。上限更高,下限更稳,这使可持续真正具备了规模化的可能性。

支撑这一矩阵的,是金典构建的全链路减碳体系。除了在上游源头端通过“有机”标准实现了天然的生态减排,金典的减碳体系在中游和下游同样硬核。

在中游的生产端,金典率先建成了中国乳业首家通过碳中和认证的“零碳工厂”。零碳工厂不是“排放为零”,而是将能源结构、设备效率和生产流程整体重构,把生产过程造成的碳排放尽量减少到最低,不可避免的排放则通过经审计的碳汇进行对冲——工厂从排放源变成了减排发生的地方。

而在更长的链路上,金典也在系统化推动减碳,从牧草种植、牧场运行,到加工、运输等环节,按照明确的排放核算方式持续降低碳足迹。

在面向消费者的环节,金典率先在行业全面采用FSC可持续包材(可回收),让可持续不再停留在理念,而成为一件可以被拿在手里、通过一次购买就能完成参与的行为。

从工厂到产品,从供应链到消费者的参与,金典把有机理念延伸为一整套可执行的减碳流程,打造了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样本。



但对于跨越土地、牧场、水源等多重资源环节的乳业企业来说,“碳”只是可持续体系中的一个维度。与之同等重要,但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是“水”资源。因此,基于乳业行业特性,伊利在COP30上提出了覆盖原料、生产、运输到产品的“碳足迹+水足迹”双足迹管理体系,用以更全面地衡量并改善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表现。

在这个双轮驱动的蓝图中,金典是“碳足迹”的先锋,安慕希则补全了“水足迹”的关键版图。

安慕希通过建立并完善节水程序,获得了行业内首个由必维认证的《水足迹认证证书》。其与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共同推出的限定环保包装,不仅通体采用可回收PET瓶身、海洋环境友好型纸箱等材料,还在行业内首发油墨可去除高阻光标签、植物基可降解垫片等创新材料,斩获了包括IDF乳品创新奖在内的8个荣誉奖项——这亦是一套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的系统解决方案。



从金典到安慕希,伊利提供了一个覆盖“碳”与“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COP30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中国乳业样本。

结语:让减碳成为一种日常选择

有了系统解决方案,气候治理才真正来到了决胜点。

因为真正决定可持续能不能走下去的,从来不是理念,而是成本——不是金钱意义上的,而是行为成本。如果一件事需要额外付出、需要记得、需要改变习惯,它就很难成为日常。

金典正在做的,就是把“可持续”嵌进日常生活的最小单位:一杯牛奶。当消费者拿起金典时,他不需要改变什么,不需要学习额外知识,也不需要为“环保”付出额外的牺牲,选择已经变成了参与。

换句话说,金典不是在呼吁公众“要去做点什么”,而是在把更好的选择,直接放在货架上,让可持续切实成为一种可以坚持的日常。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