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千问”项目,全力进军AI to C市场,全面对标ChatGPT,加入全球AI应用的顶级竞赛。
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AI To C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5%,这个数字让任何科技企业都无法忽视。基于Qwen的优秀性能和国际影响力,阿里管理层认为,11月份正式启动AI面向全球C端市场的服务时机已经成熟。
“千问”C端之战
据阿里巴巴官方微博消息,千问APP免费开放,人人可用,阿里巴巴用“最强”模型打造最佳个人AI助手。不仅能与用户“对话”,更能为用户“办事”,打造未来的AI生活入口,将陆续覆盖办公、地图、健康、购物等多个生活场景。
千问APP公测版目前已登陆各大应用商店,网页端与PC版同步开放。据报道,阿里核心管理层将其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希望借助Qwen的开源技术优势赢得竞争。基于Qwen的优秀性能和国际影响力,阿里管理层认为,启动千问C端之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阿里在AI领域的布局早有铺垫,媒体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阿里已宣布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设定了到2032年将云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扩大十倍的长期目标。
阿里巴巴目前已经抽调上百名工程师秘密办公,在阿里巴巴位于杭州的总部园区,已有两层办公楼被划为“千问”项目的专属区域,财联社报道与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9月宣布的追加AI投入计划相呼应。
面向全球市场的国际版千问APP也在同步研发,将借助Qwen模型的海外影响力与ChatGPT直接争夺海外用户。与ChatGPT的封闭模式不同,千问采取“开源+闭源”双轨策略构建技术壁垒。
其开源版本在全球主流社区下载量达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国际版千问APP甚至被英伟达、微软等国际巨头用于二次开发,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开源大模型。
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2025 GTC 大会上就直言,阿里通义千问,已占据开源模型大部分市场份额,且领先优势持续扩大。“从某种角度看,中国AI企业已从国际规则的追随者,转变为全球生态的共建者。”黄仁勋说。
此前,阿里一直把“重兵”布局在B端AI市场,通过阿里云向各行各业提供模型API服务。基于Qwen的优秀性能和国际影响力,阿里管理层认为,11月份正式启动千问C端服务的时机已经成熟。
AI To C市场规模将达1.3万亿美元
根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沙利文最新报告,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市场,阿里以17.7%的份额位居第一,AI云市场更是以35.8%的占比超过2—4名总和。
潇湘晨报在报道中指出,虽然B端已经足够强势,但AI时代竞争的数据重要性告诉我们,缺乏C端用户的海量数据“喂养”,技术迭代就会失去源头活水。
“哪怕只是为了保证支撑自己B端强势地位的技术迭代,也必须进军C端市场。长远看,C端市场很有可能就是大模型领域的主阵地,”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曾明确表示,“未来C端市场的体量将是B端市场的十倍。”
2024年底至2025年初,阿里巴巴就已经通过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和战略部署,正式加码AI To C业务。2024年12月,阿里巴巴将AI应用“通义”的产品团队从阿里云智能划入智能信息事业群。
调整后,通义的PC端及App端团队与夸克平级,共同探索AI在C端市场的应用场景,而通义实验室仍保留在阿里云体系内,继续负责基础技术研发。今年3月13日,阿里巴巴宣布推出AI旗舰应用——新夸克,作为阿里巴巴AI To C的代表产品。而此次宣布的阿里“千问”APP,后续将与夸克如何协同发展,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AI To C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5%。这个数字让任何科技企业都无法忽视。
今年以来,华为、京东、腾讯等科技巨头均加大AI投入,例如,华为推出盘古大模型,腾讯混元图像3.0上线LiblibAI平台,均试图在AI消费应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这种竞争态势下,阿里巴巴通过“技术领先性+场景落地速度”构建“护城河”,Qwen大模型的持续升级是关键支撑,其性能已超越GPT5、Claude Opus 4等国际竞品,并被Airbnb CEO等行业领袖认可,为智能体AI的精准服务提供基础。
在用户获取方面,厂商之间的比拼也逐渐“白热化”。字节旗下豆包已经获取了海量用户流量,根据QuestMobile《2025年三季度AI应用价值榜》,豆包月活环比增长22.2%至1.59亿,月均下载量达3447万。
腾讯元宝则一度靠着DeepSeek流量急速攀升,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腾讯元宝的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55.2%。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随着AI应用融入更广大用户的日常生活,曾经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屡次上演的“互联网巨头”竞争大戏,如今将在AI的舞台上或将迎来全新演绎。
(经济观察网 李强/文)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