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人均分期消费金额提升18%,金融“国补”促消费显成效

IP属地 中国·北京 北京商报 时间:2025-11-16 22:08:52

11月过半,电商平台的"双11"大促活动陆续落下帷幕。在国家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持续发力下,消费市场呈现稳步回暖、结构升级的良好态势。本年度"双11"大促中,国家贴息与分期免息的创新结合,也向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消费提振答卷。

11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蚂蚁消金了解到,国家贴息政策应用到分期免息场景后,"双11"期间人均分期消费金额较9月提升了18%,超6500万用户浏览了淘宝天猫的国家贴息专区商品,近200万新用户使用了分期免息。此外,依托于海尔集团的线下门店,海尔消费金融智家分期达成的交易额累计达到1.3亿元。

这些数据背后,是政策精准发力、市场积极响应、消费者广泛受益的多方共赢格局。有分析人士指出,提振消费需要社会多方协力,从"双11"国家贴息应用到分期免息场景看,这是国家顶层政策设计和市场经济自身智慧的有效结合,形成了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


国补+免息新玩法

"双11"期间,银行、消费金融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不同消费场景下的优惠活动,并联合电商平台推出分期免息、消费返现等优惠。在"双11"带来的消费热潮下,国家贴息政策与分期免息的结合也有了更多新玩法。例如,淘宝天猫上线"国家贴息"商品专区,消费者选择花呗分期付款,就可以享受国家贴息。

在大促这类天然的消费场景中,国家贴息与分期免息的碰撞也释放出强劲的消费拉动效应。11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获取的数据显示,淘宝天猫"国家贴息"商品专区自10月30日上线以来,累计吸引6500万人次浏览,大促期间享受国家贴息的消费者人数较9月增长19%,人均分期消费金额较9月提升18%。同时,还有近200万从未使用过分期免息的消费者首次体验该服务,分期消费模式正在向更广泛人群渗透。

整体来看,高价分期商品更受消费者青睐。而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数码、家电家具等"以旧换新"政策范围内的商品时,还能享受"双重补贴"——既获得以旧换新补贴,又享受国家贴息分期免息,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

重庆市民张女士的购物经历正是众多消费者的缩影,她原本因6465元的国产品牌多门冰箱一次性支出压力大而犹豫,最终在"国家贴息"专区享受到1293元"以旧换新"补贴后,剩余5172元通过花呗12期免息支付。"每月仅需还款431元且无任何利息,资金压力一下子减轻,终于能提前给家里换台好冰箱。"张女士表示。

这种消费意愿的提升,直接转化为商家经营业绩的增长。波司登集团副总裁赵翔在接受采访中指出,分期免息服务已经成为推动成交转化的重要引擎。据其介绍,2025年"双11"期间,波司登百元以上商品的分期免息覆盖率达97.8%,分期免息支付金额占比为12.7%。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金融国补"与分期免息相结合,构建了供需两端协同激活的"共赢"生态。一方面降低消费者的信贷成本与大宗商品消费门槛,推动消费观念从"储蓄型"向"适度信贷型"转变,释放潜在需求;另一方面助力商家提升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形成"销量—利润—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政策、平台、商户三方协同

从整体消费结构来看,家电、数码、家居等以往决策周期长、单价高的大宗消费品类,在分期免息的加持下成为核心受益领域,既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也推动了整体消费结构升级。

事实上,2025年"双11"的消费热潮并非单一主体推动,而是国家政策顶层设计、平台技术落地支撑、商家市场积极响应三方协同的结果,每一环紧密衔接,共同构建起消费提振的强大合力。

从政策层面来看,2025年以来,国家对消费的支持力度持续加码,6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率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聚焦大宗消费、新型消费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8月财政部等三部门进一步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细化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1%年化贴息的具体措施,9月政策正式落地实施。

按照政策规划,18家银行与5家消费金融机构成为首批贷款经办机构。在紧锣密鼓的布局中,银行机构依托全渠道优势,并与外部平台联合实现不同场景的覆盖,消金公司同样依托关联公司场景进行深耕。

其中,蚂蚁消费金融通过花呗分期将贴息红利传递给消费者,用户无需额外提交申请,在"国家贴息"专区下单时即可自动触发免息权益,全程线上化操作,大幅降低了政策享受门槛。海尔消费金融则在石家庄、兰州、西安、内蒙古、南宁、贵州等地的500多家海尔专卖店,推出海尔家电全场免息专项优惠活动,减轻消费者购买压力。截至目前,通过海尔消费金融智家分期达成的交易额已累计达1.3亿元。

在政策与平台的双重推动下,商家积极响应并主动加码,形成了完整的市场闭环。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过往商家的贴息预算有限,为消费者提供的分期免息只能覆盖部分商品。而在有了国家贴息进来补贴消费者后,商家的贴息预算就可以拿来提供更多免息服务,不仅愿意扩大覆盖范围,还主动延长免息期数。其中,朗姿集团就将花呗分期免息覆盖商品比例从不足5%提升至50%以上,免息期数从3期延长至12期,直接带动毛呢大衣、羽绒服等高客单刚需品类的分期支付占比大幅上升。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增武表示,提振消费需要社会多方协力,从"双11"国家贴息应用到分期免息场景看,国家实现消费补贴的精准滴灌,平台商家带动了自身销量增长,消费者也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是国家顶层政策设计和市场经济自身智慧的有效结合,形成了多方共赢的长效机制。

金融助消费从短期到长效

国家贴息与分期免息的结合,不仅是2025年"双11"期间的短期消费提振手段,更开创了"金融国补"与电商平台大促场景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对消费者而言,既能以更低成本享受品质商品,又能灵活规划资金;对商家而言,无需承担过高成本就能吸引客流、提升转化,这也让这类创新模式产生了更广泛的市场接受度。

细化来看,这类创新模式精准应对了当前消费市场的关键挑战,以分期免息的方式化解大额消费的资金压力,显著降低购买门槛,并通过少量财政贴息有效撬动平台与商家资源,形成多方协同的补贴合力。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与技术能力,实现政策在短期内广泛触达用户,大幅提升消费红利的落地效率。

这一模式的成功,也与当前消费市场的发展背景高度适配。2026年将近,即将开启的"十五五"也将"大力提振消费"摆在重要位置。"十五五"规划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王鹏指出,根据官方测算,1%的贴息比例下,1元财政资金可撬动100元贷款投入消费领域。监管部门以较小投入撬动更大规模的消费信贷,促使分期免息从"应急工具"转变为居民日常的"财务规划手段",激活了消费市场的基本盘。与此同时,政策与稳就业、促增收等措施形成"组合拳",有效修复市场信心,为经济回升提供持续支撑,实现从短期刺激向长期消费机制建设的平稳过渡。

王鹏认为,这一实践为政策与市场的双向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后续随着政策框架不断完善、金融科技赋能风险防控与用户体验,消费信贷将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升级,覆盖更多民生与服务型消费领域,最终形成"省心、省时、省钱"的高质量消费市场,实现金融助力消费从短期刺激走向长效赋能。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