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100%国产化!国产机器人灵巧手突破“卡脖子”壁垒

IP属地 中国·北京 IT之家 时间:2025-11-16 08:08:23

IT之家 11 月 16 日消息,央视新闻昨日(11 月 1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深圳一支平均年龄仅 20 余岁的年轻团队,历时五年攻克了机器人“灵巧手”核心的触觉传感器“卡脖子”技术,成功实现 100% 国产化。

在深圳南山区的一家机器人企业实验室里,新一代机器人灵巧手正熟练地执行拧灯泡等精细操作。这背后是其搭载的 1140 个传感单元协同工作的结果,能感知多达 15 个维度的信息。



五年前,作为核心部件的触觉传感器仍是国内技术空白区,严重依赖进口,单片价格一度超过 10 万元,是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为突破瓶颈,这支年轻团队投入五年时间,专注于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这一核心课题。


这项关键技术的突破,离不开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的战略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投入超 30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为企业集中力量攻关提供了坚实后盾。


得益于此,该团队成功实现了触觉传感器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如今关键零部件价格降至 199 元起,成本骤降 99.8%,五年前购买一片进口传感器的费用,足以装备一整套国产灵巧手,成本的大幅降低为该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应用铺平了道路。

推动这一变革的是一群平均年龄仅 20 多岁的年轻工程师。他们将公司的休闲咖啡角改造为跨部门协作的“脑力激荡区”,合力攻坚技术难题。


从最初几个人的初创团队,到如今超 600 人的规模;从面对技术空白,到参与定义行业标准,这群年轻人用奋斗实现了从 0 到 1 的突破。目前,他们的产品已远销欧美,服务于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医疗康养等领域的上千家企业。



央视报道中并未明确提及这家公司的名称,仅提及该公司联合创始人为聂相如,IT之家查询公开资料,他是帕西尼感知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



这家企业的成功是深圳机器人产业生态蓬勃发展的缩影。“十四五”期间,深圳机器人相关累计专利申请量达 7.8 万件,位居全国首位,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国产化率已超过 90%,形成了“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完备产业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