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为了下一次腾飞,钧达股份准备了两步先手棋……

IP属地 中国·北京 赶碳号 时间:2025-11-14 22:16:34

引言

“反内卷”已进入深水区,叠加多空资本利益博弈,光伏反复被各种小作文收割。越在这时候,光伏人越需要修炼“静气”,稳扎方能稳打,静水才能深流。

钧达股份,正是一家始终保持“静气”、保持专注的企业,于行业艰难之中极致深耕。如果说每家企业都有路径依赖的话,那么技术上的持续创新、海外市场的精准布局以及资本化的超前眼光,正是钧达股份的路径依赖。

正是抓住了P型电池向N型电池的变革的关键节点,率先布局TOPCon电池,钧达股份才成为N型电池技术的领导者,成为N型时代表现最出色的专业化电池企业。

在光伏严重内卷的当下,钧达股份支持行业自律,限产限价,但仍继续苦练内功,“卷”研发,继续占领光伏技术高地;继续推进全球化,强化抗风险能力。

11月5日,钧达股份传出好消息:在滁州生产基地,公司完成了首片产业化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的下线流程。至此,钧达股份已完成钙钛矿叠层电池从实验室方案到产业化验证的跨越,具备独立开展叠层工艺研发与小规模生产的能力。现在,最先做TOPCon,又最先量产了钙钛矿叠层电池。


01率先实现钙钛矿叠层小规模生产能力

钙钛矿是公认的下一代光伏技术,现在各家光伏企业都在进行与钙钛矿有关的技术研发。而钙钛矿叠层,被认为是最快商业化、最具商业价值的技术路线。

谁最先在钙钛矿叠层技术和产业化打开局面,谁就是这一轮光伏淘汰赛的幸存者,是下一轮光伏竞争的大赢家。

钧达股份自2022年起启动了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的研发项目,并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了多轮性能测试。11月5日下线的叠层电池片尺寸为210×105mm,由钧达股份(子公司捷泰科技钙钛矿团队)自主开发、独立调试完成全流程工艺打通。


钧达股份的滁州钙钛矿叠层项目,围绕“TOPCon底座+钙钛矿上层结构”的兼容性与工艺稳定性开展研发,重点攻克了以下关键技术:

底电池结构设计优化:提升叠层结构匹配度与界面稳定性;

高效多层介质钝化膜沉积技术:显著降低复合损失;

亚微米级绒面开发技术:增强光学吸收与制程一致性;

纳米级修饰层控制技术:改善载流子输运效率;

钙钛矿宽/窄带隙组分调控技术:确保能级匹配与长期稳定性。


此次实现产业化面积下线,标志着公司在工艺兼容性、可制造性与稳定性控制方面已取得实质性成果,进一步验证了叠层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潜力。

下一步,钧达股份将继续聚焦长期稳定性与一致性的研究,深化叠层工艺优化与大面积验证,加速推动高效电池产业化落地,为全球光伏行业提供更高发电效率、更高可靠性的电池产品。

在实验室研发方面,钧达股份在今年3季报中称:公司与外部机构合作研发的钙钛矿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2.08%,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02 TOPCon持续升级+BC量产在即

现在,光伏行业反内卷,产品提价、行业利润只传导到了硅片环节。今年3季度的情况是,硅料、硅片赚钱,电池、组件仍然亏损。一体化企业和专业的电池、组件企业仍面临较大压力。

钧达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6.82亿元(同比下降30.72%),归母净利润亏损4.19亿元;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0.18亿元(同比增长10.42%),亏损收窄至1.55亿元。

对于光伏企业来说,除了希望继续推进反内卷、期待终端价格上涨外,只能继续在企业内部推动降本、提效。

一位光伏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只有高效的电池、组件才有市场,才能获得溢价。光伏技术提升、技术改造势在必行。”

事实也是如此。今年专业化电池企业钧达股份继续深耕光伏核心技术,持续对N型电池工艺技术优化升级,通过金属复合降低、钝化性能提升、光学性能优化、栅线细线化等多项提效降本措施的探索及导入,持续提升电池转化效率,降低非硅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钧达股份通过半片边缘钝化、波浪背场、超密细栅+等技术的量产导入,使电池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持续改善电池产品的可靠性,通过对制备工艺的优化,使UV衰减得到进一步降低,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技术储备方面,钧达股份在N型电池技术和工艺升级方面持续投入,力争满足市场对于高效光伏产品的需求,打造高性价比电池,提升终端电站发电量及收益率。公司正积极研发导入激光边缘钝化、多分片等电池技术,同时在电池结构、电极复合、组件技术协同等方面积极布局。

此外,钧达股份也在积极布局BC技术。三季报显示,钧达股份中试xBC电池转化效率较主流N型电池效率可提升1-1.5个百分点,各项参数与行业一线水平保持一致,并持续推动xBC 电池的量产准备。


03海外营收占比从0到51%,只用了两年

今年,钧达股份销售的最大亮点是海外市场的释放。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销售业务占比大幅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年初钧达股份海外营收还几近空白,仅用了一年时间,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提升到24%,今年三前季度,更是大幅跃升至51%。

目前,钧达股份已开拓并认证亚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客户,不断构建和完善全球销售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化客户服务能力。公司凭借行业领先的电池技术及产品质量综合优势,成为海外多个国家、地区光伏电池的主要供应商。

这些成就得益于钧达股份对海外市场的精准判断。

对于电池的海外需求,钧达股份认为:2025年前三季度,除传统欧美等新能源主要市场外,中东、非洲等众多具备独立价值体系的新兴市场正逐步兴起,海外光伏需求增速较快。同时,海外各国出于能源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就业等因素考虑,正逐步构建本土光伏产业链,海外组件产能已初具规模。受制于光伏电池高技术壁垒及对人才、研发要求较高等因素,海外光伏电池产能较为短缺,对光伏电池的需求持续旺盛。

海外市场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钧达和土耳其客户的合作。今年以来,钧达股份与中东及周边地区等部分新兴市场的本地组件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高效电池项目,以满足当地及全球其他市场对高性能、高可靠性光伏电池的迫切需求,填补区域电池产能结构性缺口。这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全球化产能配置能力与全球客户服务响应效能。

同时,公司三季报称:“针对公司原计划的阿曼年产5GW高效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公司将结合国际贸易、关税政策和海内外市场情况,充分评估项目收益与风险,审慎推进项目。”

后 记

钧达股份的布局“先手棋” 的本质,是对技术迭代不可逆、市场全球化不可逆趋势的坚定践行。

站在全局看,钧达股份的“先手棋”,其实不只体现于光伏技术迭代、全球化投资与业务拓展,也体现为超前的资本化布局。

今年5月,钧达股份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光伏行业首家 A+H 双平台公司。依托深交所与港交所两大资本市场,公司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港股更灵活、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股权激励工具,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对接海外项目和客户资源,为公司后续海外产能布局和新一代高效电池技术放量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与完善的机制保障。

在光伏行业从 “规模扩张”向“生存质量竞争”转型的新阶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技术研发速度能否跑赢行业迭代周期、市场布局能否匹配全球需求结构。

所谓“君子藏器于身”,静待天时。光伏反内卷,是企业的外部环境。等到行业真正反转那一天,一定不会再像上一轮周期那样你好我好,雨露均沾,留下来的将是强者。只有在那一刻到来之前一直在做着充分准备的企业,才会重新起跳、腾飞、绽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