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双十一,进入了终极物流大考阶段。这两天,各家快递公司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为了让海量包裹能实现高效分拣、精准投递,一系列数智化手段已经悄然应用。
![]()
双十一第二天,镇宁路的这个圆通站点单量暴涨,调配了临时人员前来支援。前来增援的小史,对区域并不熟悉,但手机软件自动根据快递件数,帮他做了路线规划,他只要按图索骥即可。“压在箱底的是最后一个小区的,袋子里的才是第一个小区的,”小史一边整理包裹一边解释,“这样放就不会翻来翻去,速度就快了。”
![]()
从快件数量最多的东方剑桥小区开始,停车、找件、送单,在软件的AI“老师傅”指引下,初来乍到的史林杰走得熟门熟路。不到三个小时,已经辗转了3个小区,完成了近100个快递投送,速度甚至能赶上片区常驻的快递员。
![]()
“本来三个小区是从近到远送,现在路线一条龙规划好,我啥都不用管,送起来特别顺,”史林杰说。就连在这片跑了四五年的老快递员石俊鹏,也从一开始“不服”变成了“真香”:“用了之后路线更顺、效率更高。旺季时每天能多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
![]()
APP上还拥有“批量外呼”功能,给小哥们省下了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客户的时间,一键就可以告知多名用户即将上门派送。
“派件效率整体提升了约10%,特别是新员工,效率至少涨五成,”圆通速递上海镇宁路分公司管理部经理胡永兵表示。
![]()
借力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能力,快递行业不仅大大提升了末端派送效率,整个物流网络体系也在重塑,像圆通公司里还诞生了新的岗位,“AI路由规划师”,他们的核心工作就是利用AI,在17种车型、130多个集运中心和9万多条线路的数据海洋中,为每个快递打捞出一条最优的运输路径。1月上线以来,这套系统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对既有的运输线路进行了2000多次优化升级。
“比如系统检测到义乌中心单量明显上升,就会预判到发往西安的运能可能不足,自动推荐增派车辆或调整车型,确保快件及时转运,”圆通科技AI智能路由项目负责人马颖巍解释道。
![]()
技术的升级,让快递即便在双十一这样的高峰中,也能够更快更准的送达市民手中。顺丰这个位于浦江镇的物流中转站,坐拥近60条分拣线,每天可以处理180万件包裹。如此大的巨无霸,从事搬运、装卸的员工只有不到100个人。在这里,高速相机能瞬间识别出包裹上的条码。将信息回传系统核验后,就能把快递精准送入目的地格口。随后,无人叉车出动,将完成分拣的货物运送至装车区域,发往各网点。
![]()
“无人分拣线每小时处理约6000件,人工只有2000件左右,分拣效率大幅提升,错误率也从5%以上降至3%以下,”上海浦江转运中心负责人倪其坤介绍。
![]()
在业内专家看来,快递行业对于数智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会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也许能为目前快递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量增利减、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
快递物流专家赵小敏认为:“随着企业对科技投入加大,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会明显提升,快递员也能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
如今依靠AI和无人化设备的深度融合,物流业正重塑筋骨,从汗水流淌到数据奔流,AI赋能下的效率革命,也是技术催生的职业进化,与此同时,技术进步解放出来的人力,是否能够更好的解决长期以来,用户对于快递行业在最后一公里服务上的诟病,也等待着市场的检验。
看看新闻记者: 翟煜森
编辑: 张予洋
视频编辑: 王岑峰
摄像: 查家旻,周颢珺
责编: 李鹏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