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旭化成杨瑞朝:从场景深耕到技术突破,以毫米波雷达深耕适老化赛道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11-14 14:11:15

环球网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10日闭幕。连续第四次参展的旭化成株式会社以“赋能多元材料,共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亮相本届进博会。展会期间,围绕公司核心技术毫米波雷达的适老化应用、本土场景适配、行业生态共建等话题,旭化成电子科技市场开拓部总监杨瑞朝接受了环球网记者的采访,详解旭化成如何以技术创新回应中国“银发经济”需求,助力健康养老产业升级。

锚定银发经济:毫米波雷达开辟适老化新路径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智慧康养、智能家居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旭化成精准捕捉这一社会课题与市场机遇,将毫米波雷达技术作为切入适老化赛道的核心支点。本届进博会上,旭化成重点展示的天线一体型毫米波雷达模组“AiM”,无需摄像头即可非接触监测多人位置、动作及呼吸心率,为家庭健康守护与隐私安全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第八届进博会旭化成展台毫米波雷达体验区

“在中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当下,我们一直在考量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方案有助于应对这一社会课题。”杨瑞朝称,毫米波雷达在生命体征监测、跌倒检测等场景具备突出优势,“尤其是在隐私保护需求上,乃至准确探测人体生命体征、呼吸心跳等方面,都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这种特性让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浴室、卧室等私密场景,既实现对老人状态的实时监测,又避免了摄像头带来的隐私顾虑。

旭化成的战略远不止单一产品输出。杨瑞朝透露,公司希望以毫米波雷达为核心,构建更全面的适老化系统解决方案:“我们希望以此为支点,把更多的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EMG产品等,加入到整个适老化产品应用中,从而提供更广泛功能的系统集合。”这一布局与旭化成“赋能多元材料,共创新质生产力”的参展主题高度契合,也彰显了企业深耕中国健康养老市场的决心。

本土适配:从场景深耕到技术精准突破

面对中国市场独特的应用场景与需求差异,旭化成坚持“本地化适配”原则,在技术优化与场景拓展上持续发力。杨瑞朝介绍,公司采取“由简入繁”的场景拓展策略,“首先聚焦浴室内等跌倒监测,再扩展到全屋监测”,逐步实现从单人监测到客厅多人生命体征监测的“以点到面”。

针对中国家庭常见的浴室水汽干扰、多人口居住等场景痛点,旭化成正与国内伙伴开展深度合作。“我们会先检测浴室中有哪些干扰物,再结合后期深度学习的算法处理,提高监测的准确率,这是我们重点突破的方向之一。”杨瑞朝表示,团队正通过深入探讨场景细节、优化算法模型,力求做到本土场景的精准适配。在跌倒检测准确率提升方面,除了运用最新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与边缘大算力计算架构,旭化成还注重结合中国用户的实际生活习惯,让技术更贴合日常使用场景。

生命体征监测精度是适老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杨瑞朝透露,旭化成正与合作伙伴从多维度探索优化路径:“我们不断探索新算法,完善状态逻辑判断,优化安装使用场景,同时结合算力发展、算法升级和成本降低的趋势,力求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让产品获得用户广泛接受。”这种“技术+场景”的双重优化,让毫米波雷达技术在中国适老化市场的落地更具竞争力。

隐私守护:无摄像头技术构筑信任壁垒

在民用健康监测场景中,隐私保护是用户最核心的关切之一,这也成为旭化成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差异化优势。与依赖摄像头的监测方案不同,旭化成的天线一体型毫米波雷达模组“AiM”无需摄像头即可实现生命体征监测,从源头规避了隐私泄露风险。

“我们认为,隐私保护是技术落地的核心考量。”杨瑞朝强调, “一方面,我们作为芯片提供商,给国内的方案商和产品制造客户提供芯片,本身并不会在最终客户使用产品时收集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在产品开发阶段涉及到数据应用时,我们会和伙伴一起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制定产品开发对策。”这种严谨的隐私保护机制,为毫米波雷达技术在家庭、养老机构等场景的普及奠定了信任基础。

行业共建:以联合创新推动标准落地

当前,中国适老化科技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的现状。面对这一行业格局,旭化成选择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联合创新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我们目前还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底层逻辑,主要与机构,生产企业,设备集成商对接。”杨瑞朝表示,旭化成计划先通过场景深耕形成成熟解决方案,再推动行业标准完善,“先将浴室场景的监测做到准确识别,再扩展到客厅等其他场景,对跌倒姿态、生命体征等做到更精确的监测,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会推出更完善的法律法规”。

依托日本在适老化领域多年的积累经验,旭化成也在探索推动行业协同发展的可能。“日本在养老院建设、养老制度、软硬件匹配等方面有深厚经验,我们会将这些经验与新技术结合,完善产品性能。”杨瑞朝提到,不排除未来联合多个本土伙伴建立机构组织,共同推动行业规范形成。同时,旭化成已将自身模型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场景、数据相结合,开展联合研发,“在IoT、家电等方面做定制化探索,进一步适应中国用户群体的使用需求”。

未来布局:多传感融合拓展产业边界

谈及行业趋势与未来规划,杨瑞朝称,毫米波雷达正朝着高精度、低成本、多传感器融合方向发展,这与旭化成的技术布局高度契合。“我们看到传感器集成已经是一个趋势,旭化成自身除了毫米波雷达,还有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肌电传感器等,未来会将更多传感器集成到一起,通过多传感融合的集成式方案,在提高性能的同时,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在保持核心技术优势方面,旭化成坚持“细节极致化”的创新思路。“每个企业都应该找到自己赖以生存的核心价值,旭化成更注重在一个很小的细节上做到极致,然后再扩展到面。”杨瑞朝称,公司将持续降低产品成本,结合更强的算力支持和更广的算法覆盖,提升产品性价比,让适老化科技产品走入千家万户。

作为连续四次参展的“进博老友”,旭化成借助这一平台深化了与中国市场的联结。杨瑞朝称,依托旭化成在深圳、上海设立的车载共创中心,以及苏州、上海等地的实验室与技术中心,公司将进一步推进“技术落地+联合创新”模式,“更深度地融入中国产业升级与银发经济发展进程,以材料与传感技术创新,为健康养老生态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