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 稀缺 穿透
![]()
![]()
冰火交融、身负众望。
作者:行者
编辑:闻道
风品:李莉
铑财——铑财研究院
作为连锁眼科一线企业,华厦眼科时下处境不太乐观。
最新财报显示,2025前三季公司营收32.72 亿元、归母净利4.34亿元,看似实现了双增,可同比增幅仅为2.83%、3.04%,扣非归母净利4.23 亿元,同比增速低至1.65%。9.15亿元的货币资金较年初34.88 亿元锐减约73%。第三季则出现“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罕见下滑2.37%。
截至11月13日收盘,华厦眼科股价报收20.30元,较三年多前50.88元的发行价累缩六成。
承压时刻,11月10日公司公告称,实控人苏庆灿与一致行动人苏世华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之补充协议》,将双方一致行动关系的有效期延长三年至2028年11月7日。旨在进一步巩固控制权稳定性,提升经营决策效率,为长期战略实施提供治理保障。
大海航行靠舵手,信心提振之意不言而喻。那么接下来,如何总结过往经验、应对眼前挑战,并为未来积势蓄能,考验管理层的智慧与魄力。
1
季度净利降
信用减值损失增
LAOCAI
回顾发展历程,华厦眼科是有高光时刻的。
据上市前的招股书,2018年至2021年,公司净利从1.64亿元增至4.55亿元,三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约50%。2022年登陆A股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可观,2022年、2023年,营收32.33亿元、40.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24.12%,净利5.12亿元、6.66亿元,增长12.5%、29.60%。
分水岭出现在2024年,营收40.27亿元,同比仅增0.34%,净利4.29亿元,同比大降35.63%,为近7年来首次下降,堪称“变脸”。
好在2025年前三季净利可喜回暖至4.34亿元。但若细观,也有上年同期可比基数低的因素(同比下降24.49%),若较2023年同期的5.57亿元仍有一定差距。且第三季又露出疲态:营收11.33亿元,同比仅增0.13%;净利还下滑了2.37%,这是在上年同期下降23.34%基础上的再次缩水。
客观而言,告别高增长时代,并非华厦眼科个例,另一行业龙头爱尔眼科也交出前三季归母净利同比下降9.7%、三季度下跌24.12%的成绩单,面对旺季 “寒流”,曾经 “金眼银牙铜骨” 的行业神话似乎正在褪色。
不过,所谓不迁怒无贰过,自身有无反思处呢?比如资金动向,公司前三季经营现金流净额保持正增,可货币资金较年初锐减了超七成,公司给出解释是 “使用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该科目从年初的 3.84 亿元激增至 29.61 亿元,增幅达 671.22%。
行业分析师李小敬指出,行业竞争加剧、企业身处发展关键期,将大量资金投向理财或结构性存货等,可能折射了公司遭遇增长瓶颈,或眼科领域需求出现疲软,有避险之意但也需警惕过多“躺平”不利主业发展。
再看资产质量。2025年三季度末,华厦眼科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216.15%至-918 万元,公司解释是因计提的应收款项预期信用损失增加;同时,由于存货跌价损失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增长37.04%,双重减值压力自然不利盈利表现。
整体来看,业绩承压下,华厦眼科财务健康度有所下滑,叠加大量资金投向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应更聚焦主业发展,合理规划资金用途,为下一步新曲线孵化、对抗周期备足子弹值得企业深思。
2
罚单面面观
扎牢合规篱笆
LAOCAI
的确,越是较劲处,越是修心时。看向运营层面,往期的一些违规瑕疵,提醒企业需进一步扎牢合规底座、风控篱笆。
2025年6月,因使用过期医疗器械开展诊疗活动,华厦眼科旗下子公司漳浦华厦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被当地市监部门处罚。
据信用中国信息,该医院2023年2月从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调配了一台激光治疗系统,用于开展激光治疗眼前节病,然而,这台设备于2015年购入并首次操作,至2023年漳浦华厦眼科医院投入使用时已经过期。
![]()
同样在6月份,淮南华厦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被当地监管部门罚款2万元,因该院使用护士从事眼科AB超留取检查图片,即存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违规行为。
2025年5月,因在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期间存在重复收费、将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结算行为(处罚文书号:宁医保蕉处罚﹝2025﹞1号),华厦眼科医院集团宁德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被监管部门处罚。6月,佛山华厦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被查,管理部门发现该院存“定点医药机构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行为”。
客观而言,上述罚单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可还是那句话,伴随监管趋严、合规经营无小事,如何守好品控红线、重温风控敬畏、营造一个良好营商环境,对企业行稳致远、专业形象维护至关重要。
据界面子弹财经、蓝鲸财经,厦门眼科前身是厦门眼科中心,2003年医改浪潮下,该中心寻求改制转型,实控人苏庆灿抓住契机以1700万元中标,医院性质由此转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2005年,医院经营性质又变更为非营利性。2009年公司以3032万元的底价购得一块“医卫慈善用地”使用权。之后2022年,厦门眼科中心登陆创业板,属性再次变更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在2023年报问询函中,监管方曾要求公司提供股权转让协议、股东会决议等文件,核实交易程序、关注其股权转让合法性等。
2023年12月6日,华厦眼科公告称,实控人、董事长苏庆灿因个人原因被上海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好在2024年6月6日,该措施被解除。
2025年11月5日华厦眼科公告称,11月7日,苏庆灿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华厦眼科5.11亿股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的60.85%。
3
白内障业务失速
商誉5.9亿元、换一种打法?
LAOCAI
深入业务面,华厦眼科长期深耕眼科医疗服务领域,网络已全面覆盖华中、华南、西南、华北等核心区域,初步构建起全国性、连锁化运营的诊疗服务体系。业务包括白内障、屈光、眼底病等八大专科,其中白内障项目是核心业务之一,仅次于屈光项目和眼视光综合项目。
从项目本身看,白内障手术较高依赖人工晶体,是恢复视力的关键组件,也是华厦眼科创收的一个来源。然随着医改集采的逐步落地,其价格出现波动下滑。
2023年11月30日,第四批国家组织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显示,此次集采中选产品中,人工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60%。比如,爱博诺德的非散光单焦点晶体价格从2500元/个降至近800元/个;美国强生公司的新一代单焦点晶体从1万元/个降至1100余元/个。2024年起,各省份陆续推进人工晶体集采工作,人工晶体价格大幅跳水。
伴随白内障手术整体收费标准下调,有效降低了患者就医费用,也给从业者带来显著影响。以华厦眼科为例,2024年白内障项目营收同比下降11.56%至8.7亿元,毛利率下降8.53个百分点至35.16%。2025上半年营收4.31亿元,同比再滑7.33%。
需要说明的是,政策调整仅是部分原因,从行业整体视角看,眼科医疗领域竞争愈发激烈。华厦眼科既要面对爱尔眼科、何氏眼科等民营巨头,又要承受公立医院纷纷加大眼科科室发展的压力。
比如同样是白内障手术,爱尔眼科2024年实现4.87%的营收逆增,背后折射了两企在战略布局、业务结构和运营能力上的差异。在规模和市占率上,华厦与爱尔等龙头企业还存些许差距。
好在,华厦眼科并没坐以待毙,借助“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发展战略,试图打破困局。
仅2024年,公司就收购成都爱迪、睢宁复兴、微山医大、恩施慧宜四家眼科医院,天津华厦、深圳南山华厦等多家医院也先后投入运营。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华厦眼科已在全国19个省、直辖市的49个城市开设64家眼科专科医院和67家视光中心。
考量在于,上述收购的四家医院,仅成都爱迪眼科具备三级甲等资质,其余多为区域性中小机构,专科叠加效应有限,能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带来多少改变还需时间观察。
另一厢,扩张以及网点急增后运营投入加大,需防范财务负担加重。以2024年为例,公司管理费5.04亿元,同比增长8.97%,营业成本22.47亿元,同比增长9.9%;销售费5.8亿元,同比增长9%,销售费用率14%、高于爱尔眼科的10%。2025年上半年、前三季度管理费分别增长2.37%、2.08%,销售费用率虽有可喜缩水,仍达12.85%、13.21%。
与此同时,大举并购还致商誉激增。截至2024年底为5.46亿元,同比大增215.4%,2025年前三季进一步增至5.98亿元。一旦并购标的市场表现不达预期,需警惕商誉减值吞噬利润的风险。
相比之下,研发投入还需加码。2025上半年华厦眼科研发费为3052.41万元,同比下降15.22%。2025前三季为4654万元,同比再减13.67%,是三费中降幅最大的:同期销售费下降4.03%至4.32亿元,管理费增长2.08%至3.76亿,财务费大增33.20%至3383万元。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企业发展需外延内生并举,并购扩张、加码销售有利企业快速扩容体量、市占率,但随之高企的商誉、利润侵蚀等也是把双刃剑。对华厦眼科而言,想不金瓜变暗雷,考验后续的整合力、业务协同、综合赋能、投入精准度。总体而言,无论主业精进还是新业孵化,均离不开特色研发、技术创新打底,将外延力最终转化为内生动力、产品核心竞争力,由此才能打破瓶颈、重拾增长,是否该换换打法值得企业深思。
4
四大看点,化危为机、否极泰来
LAOCAI
当然,如同硬币有两面、看待事物发展也要一分为二。槽点问题之外,能够一路披风斩棘、跻身眼科连锁一线阵营,华厦眼科自然也有实力沉淀、价值看点的一面。
一、基本盘较稳定、并展现活力。
虽然白内障项目业绩下滑,可其他多个项目表现稳健,以屈光和眼视光综合两大核心业务为例,2025上半年前者收入7.89亿元,同比增长13.75%;后者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3.42%;眼后段项目收入也达到2.76亿元,同比增长5.52%。三大项目皆保持韧性增长。
二、构建了多层次、可持续的人才发展体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医疗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院士引领和股权激励机制等,华厦眼逐步构建了较充沛的人才团队。公司汇聚黎晓新、赵堪兴、葛坚、刘祖国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眼科学界专家,并有多名学科带头人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各专业学组中分别担任副组长或委员。
2025年9月19日,“2025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Top2%Scientists2025)”发布,黎晓新、刘祖国、谢立信3人共同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及“2025年度影响力榜单”。
三、技术实力与专科布局有一定的竞争壁垒。
华厦眼科建立覆盖白内障、眼底、屈光等八大亚专科及眼视光的全科诊疗体系,尤其在复杂眼病领域具备扎实技术力。2025年9月5日,华厦眼科的厦门眼科中心已在全国率先完成2000例SMILE pro手术,仅用104天为全球最短时间突破该规模的单体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积极构建AI赋能眼科诊疗服务体系全链条,或打开未来增长空间,毕竟智慧医疗是当前医疗服务业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华厦眼科已在眼病筛查、诊断、个性化诊疗、智能客服等业务环节应用AI技术,围绕“筛查-诊断-诊疗-回访”全面构建AI应用体系。
四、赛道红利仍在,外部条件创造增长空间。
市场需求方面,伴随人口老龄化加速、青少年近视高发、电子化生活方式普及,国内眼科医疗服务需求刚性增长。比如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使用率及使用时长增长,干眼症呈现增长态势和年轻化趋势,渐成“国民眼病”。《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4)》指出,国内现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干眼患病率约21.0%-52.4%。国内干眼症患者数量已超2亿,相关诊疗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国内居民支付水平上升叠加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共同驱动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市场不断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2万元、3.51万元、3.69万元、3.92万元、4.13万元,稳步上升的趋势为眼科消费打下基础。
综合来看,华厦眼科正处在一个关键发展节点,槽点看点交织、挑战机遇并存,最考验战略精准度、市场高效率。在铑财看来,危与机总是相生相克的,克服了危就是机,但愿实控人延长一致行动协议、巩固控制权,会成为公司崭新生长的开始。
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外塑成长性、内强合规度,若能沉下心来做透冷板凳,华厦眼科的否极泰来、再攀新高不会遥远。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