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有变化才是永恒。——赫拉克利特
软件的产出速度,从未像今天这么快。以 ChatGPT、GitHub Copilot 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LM)驱动代码生成器和编程助手,正在重塑软件开发者的工作方式。LLM 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一个随时待命的虚拟搭档。AI Coding 正在成为全球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的战略焦点。
然而,尽管沉浸在 AI Coding 中的软件开发者们将工作效率提高了 26 %,但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当 AI 可以生成实用代码,我们还在“开发”什么?当效率被 AI 极致放大,创造力与思考是否正在被稀释?
日前,莫纳什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团队通过实际访谈 22 名软件开发者,探讨了 LLM 对软件开发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这种影响。
![]()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511.06428
结果显示,LLM 有助于提高开发速度、维持开发流程、促进创业等,但也存在导致损害开发者声誉、影响个性(如懒惰)、阻碍开发者提升技能等风险。
此外,研究团队还提出了一套关于如何最佳使用 LLM 进行软件开发任务的建议。
研究方法
为了理解软件从业者在采用 LLM 进行软件工程活动时的真实感受,研究团队采用了社会技术扎根理论(STGT)方法。
该研究共分三轮,基于 22 位软件从业者的访谈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在第一轮中,研究团队采访了 6 位初级开发者;在第二轮中,他们采访了 13 位初级与有经验的开发者,以提炼核心概念与类别;在第三轮中,他们又进行了 3 场访谈,以验证和完善理论。
![]()
图|研究方法的全流程概述
就 LLM 使用情况而言,多数参与者使用过多种 LLM 工具, 其中 ChatGPT 最常被使用。大多数参与者使用 LLM 的时间超过一年,约 59% 的参与者每天与 LLM 至少交互 6 次。
![]()
图|受访者使用 LLM 的情况
研究结果
基于上述方法,研究团队根据个人、团队、组织和社会层面,识别和分类了采纳 LLM 进行软件开发任务的益处和弊端。分别如下:
LLM 如何帮助软件开发者进步?
个人层面,LLM 有效提升了软件开发者的开发效率和学习能力。。LLM 能自动生成样板代码、修复语法、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开发者节省时间、减少中断并保持“心流”状态。
同时,LLM 也是学习与反思的工具——开发者能借助它理解陌生代码、掌握新语言、比较不同解法。LLM 还能够为开发者提供心理支持,让他们敢于提问,不怕暴露自己的无知,从而增强信心与主动性。
![]()
图|LLM 对个人开发者的积极影响
团队层面,LLM 减少了开发者之间的协作干扰与沟通成本。新手小白能够先借助 LLM 解决问题,再向同事求助,团队的运转更高效。LLM 还能提供“第二意见”,帮助团队跳出惯性思维,提升整体创造力。
组织层面,LLM 节约了软件开发公司的时间和成本。LLM 能够加快整体调试、排错与代码审查等流程,特别是对中小型企业而言,能以更少的人力完成更多的任务。
社会层面,LLM 促进了创新创业。许多开发者用 LLM 快速完成原型设计、学习商业与技术知识,降低了创业门槛。LLM 甚至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智能顾问,帮助解决时间规划和信息检索等问题。
LLM 如何阻碍软件开发者发展?
当然,基于 LLM 的 AI Coding 也并非没有弊端。
例如,许多软件开发者发现,LLM 在生成代码或提供建议时容易出现错误或“幻觉”,反而拖慢了进度,还需要花额外时间验证结果。而且,频繁的上下文切换、提示分解和反复修正也让工作量不减反增,
过度依赖 LLM 也可能削弱开发者的代码理解力与学习动力。一些开发者提到,长期使用 LLM 会导致自己变得懒惰、冷漠,甚至对自身能力失去信心;新手则更容易陷入“让 AI 替我思考”的陷阱,导致技能停滞。更严重的是,当 LLM 生成错误代码时,责任仍由开发者承担,影响个人声誉。
![]()
图|LLM 对个人开发者的负面影响
此外,由于担心 LLM 输出的代码涉及版权或许可问题,部分软件开发公司会明令禁止员工使用 LLM。而且,LLM 生成代码中可能隐藏漏洞,引发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成本问题也是一大阻力——频繁调用 LLM 需要付费,增加了企业的运行负担。
最后,LLM 的普及也让一些人面临失业的风险。虽然高精尖开发者依旧重要,但依赖经验和重复性工作的技术岗位正变得岌岌可危。
软件开发者如何正确使用 LLM?
那么,既然 AI Coding 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开发者如何“既要又要”呢?
根据访谈结果,研究团队发现,许多开发者会在不同 LLM 之间反复试用,直到找到最契合自己工作需求的 LLM。
通过这种比较,他们逐渐认识到 LLM 并非“智能体”,而只是基于统计的工具,于是选择使用不同 LLM 解决不同问题,例如,用 ChatGPT 处理需求沟通,用 Copilot 辅助编码,这反映了软件工程向“代理式”系统演进的趋势。
此外,不少开发者更倾向让 LLM 参与代码优化而非直接生成,从而保持对逻辑与结构的控制。他们甚至出于隐私考虑,选择在本地运行模型,哪怕牺牲部分便捷。
当前,软件开发者需要与 LLM 维持一种成熟的关系:既信任其能力,又保持理性距离,用人机协作的方式扩展自己的边界,而不是被取代。
总之,无论使用什么工具,在软件开发工作中都离不开“直觉”。这里的“直觉”不是模糊的感觉,而是开发者在长期经验积累中形成的快速判断能力。它是一种经验性思维,帮助开发者在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境下做出决策。
这种基于经验的直觉在开发者与 LLM 协作时,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当 LLM 提供错误或误导性的建议时,帮助开发者识别出问题、避免盲从模型的输出。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当开发者越来越依赖 LLM 生成的代码或建议,他们的直觉是否会被侵蚀呢?
整理:潇潇
如需转载或投稿,请直接在本文章评论区内留言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