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新能源汽车全额免征购置税政策的临近结束,国内汽车市场已进入紧张有序的冲刺阶段。截至11月13日,理想、蔚来、奇瑞、问界、智界、小米、极氪、智己、长安、猛士科技、深蓝、坦克、广汽、东风亦派、领克、上汽奥迪、别克等17家主流汽车品牌相继宣布推出购置税兜底方案,企业将自掏腰包为今年内锁单的消费者全额补贴购置税,这一举措预计将为消费者节省数万元不等的购车成本。
据了解,此次车企集体"兜底"购置税的背后,一方面与多数新能源车企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交付周期较长有关,通过补贴政策可以稳定消费者预期,避免订单流失;另一方面,年末历来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旺季,车企借政策调整之机,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刺激消费,力图在政策红利退潮前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万辆,同比增长37.9%,市场渗透率已超过30%。购置税减免政策作为近年来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杠杆,自2014年起实施,历经多次调整,有效降低了消费者购车成本,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然而,随着产业逐步成熟,政策退坡已成为必然趋势。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政策调整不仅是税收手段的变化,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的关键转折点。在政策保护伞逐渐收拢的背景下,严格的技术门槛将倒逼车企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优化能耗表现与续航能力,而非单纯依托政策红利进行低成本竞争。
"购置税减免政策的退出,实际上是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的催化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表示,这一转变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建设,推动行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0万辆,美国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面对全球化竞争,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亟需摆脱对单一政策红利的依赖,构建更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深刻变革,不再是简单的销量比拼,而是会升维为一场以技术为根基、安全为保障、品牌为旗帜、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全球化综合竞赛。那些能够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在产品品质上精益求精的企业,将在后政策时代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Suky)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