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石药集团”开始渡劫!

IP属地 中国·北京 木禾投研 时间:2025-11-13 22:15:54

前两天讲了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这是两家差异很大的公司,百济神州是国内独一档的存在,真正把所有身家都压在了创新药上面。

而类似于恒瑞医药的公司却很多,比如石药集团就是一模一样的路子。

石药集团在创新药这条路上,其实起步很早,也是国内创新药发展前期做得最好的公司,要知道2012年的时候,石药集团创新药贡献的业绩比例,就已经接近20%。



现在其他做创新药的公司,2012年有些还没诞生,有些才刚起步,石药就已经拿到了不错的成绩,不过后面一些年在新产品推出上面,速度慢了很多。

但是前些年创新药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大批医药公司涌入创新药赛道,旗下没几款创新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药企。

就算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研发管线总要有。

相信很多投资者都还记得上一轮医药板块涨得有多猛,明星基金经理都因此造出了好多个,不过好景不长,创新药不是炒概念,总归要落到实处才行,所以风头一过,医药板块就陷入长时间的低迷。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在医药可以说又到了一个转折点,该转型的都转型得差不多了,该收获的也快到收获期了,我估计明年又会冒出一批医药明星基金经理。

石药集团就是面临转折点的典型代表,石药的基因是很好的,而且还是“红色”的,不过前段时间内幕交易那档子事,真是让人唏嘘,懒得讲了。



当年靠着旗下几款治疗慢性病的药,赚了很多钱,比如治疗中风的恩必普,治疗高血压的玄宁,化疗后升白细胞用的津优力,还有多美素等等。

这些药可以说都是当时的明星,但结局当然是集采,慢性病只能靠药养着,为了降低患者的长期负担,当然是集采的重中之重,所以现在都是白菜价。

集采的口号是以量换价,有些产品还真不一定换得了,就比如石药的核心产品多柔比星脂质体,以前可是高达5000块一支,现在不要998,只要98。

98的价格要多少量才换得回,根本就划不来,这可能也是石药这两个月在资本市场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因为多柔比星脂质体真正的影响会在下半年,毕竟4月份才开始集采,所以从第三季度开始,业绩估计要炸裂了。



半年报的时候营收是133亿,同比下降15.6%,利润是26亿,同比下降28%,两者下降幅度已经比较大,下半年肯定更难看。

然后子公司石药创新的三季报,归母净利润亏损了两千多万。

趋势很明显,传统业务下滑,创新药还没上位,旗下扛把子恩必普现在也危险重重,石药集团真的到了渡劫的关键时期。

而且这一劫还不小,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但是也必须公平的说一句,危机危机,危险的背后也不是没有机会。

现在还愿意关注石药集团的,应该都是盯着公司的创新药,公司也很善解人意,财报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研发成果和研发管线。

你看半年报讲传统业务的内容非常少,公司也知道大家不感兴趣,但是关于研发进展的内容一长串。

这些研发管线里面,并不是没有机会,只是经历的时间还不够长。



这真不是辩解,当年的小弟恒瑞医药,花了10年的时间才成功转型,石药集团作为当年的创新药带头大哥,真正转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而且公司在BD上面的进展,速度其实不慢的,今年上半年BD收入近11亿,实际上其实不止,这是确认收入时间差的问题。

石药走了一条和恒瑞一模一样的路,也希望靠着BD造血,然后支撑创新药的商业化发展,目前来说,还算比较顺利。

现在公司的潜在交易额已经超过150亿美元,说到这里要提醒一下,任何公司的BD潜在收入,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去年全球的BD交易里面,里程碑付款的兑现率只有22%,全额兑现率更是连5%都没有,只要钱没到自己兜里,就都有变数。

所以石药还远没到可以庆祝的时候,而另一边巨额额的研发投入又刻不容缓。



港股的报表编制不一样,导致软件显示的柱子是朝小的,有点别扭,将就着看。

这几年石药的研发费用一直都在快速增长,2020年才29亿,去年52亿,今年上半年已经27亿。

恒瑞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也就是32亿,石药只少了5个亿。

不过恒瑞是很早就开始巨额投入研发,已经走过第一阶段的纯播种期,现在已经可以边收获边播种。

石药不行,石药现在还是纯播种时期,虽然BD有了收入,但是真正的梦想还是在于创新药本身。

我个人并不担心研发这个事情,我比较担心石药急功近利,BD不够想靠资本运作来凑,这是有风险的。

石药集团有资本运作的倾向,而且也有先例,事实上石药之前的市值能破千亿,主要就是资本运作的功劳。

纵观石药集团这些年在创新药这条路上所经历的事情,无外乎从资产注入开始,然后发布BD公告,最后推动市值上涨。

关于石药资产注入的事情,争议很大,这种事情我觉得没有讨论的必要性,不能单纯用好坏去评价。

但是创新药的核心,一定是扎扎实实沉下心慢慢搞研发,半点都急不来。

恒瑞医药当年是眼光和运气都很好。



上图是恒瑞医药前些年的研发费用,很明显的看到2018年~2021年疯狂砸研发,原因很简单,公司想趁着集采之前,完成初步转型。

最后成功了,所以有了今天的地位。

石药慢了一步,没能赶在集采前完成转型,所以就有了今天这个劫难。

但是历史没法重来,已经到了这一步,只能见招拆招,硬着头皮往前走,但并不是没有机会,恰恰相反,我倒觉得未来的路还长着,不急于一时,也不用太在意短期的得失。

中国的创新药才刚起步,拿得出手的创新药企业就那么几家,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按照石药集团的规划,到2028年还会有50多个创新药或适应症上市,现在临床试验项目也有一百多个,将近三分之一都到了三期。

再加上石药自己也很努力,研发费用率从今年开始,已经突破20%,到了和恒瑞同一个级别。

所以现在很可能是石药黎明前的黑暗,说不准明年就是公司出现转折的一年。

总结来看石药集团,公司有瑕疵,现阶段有困难,未来有潜力,现在就勇敢去渡劫吧!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