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安卓之父重返机器人赛道:这次,他要在东京造真正的Android

IP属地 中国·北京 DeepTech深科技 时间:2025-11-13 22:13:23

“Android”这个词来自希腊语,意为“像人一样的机器”——由表示 “人” 的“andro-”和表示“形状”的“-eides”组成。三十多年前,安迪·鲁宾(Andy Rubin)在苹果公司工作时,因为痴迷机器人而被同事们戏称为“Android”。他后来用这个外号命名了自己创办的移动操作系统,让全球数十亿部智能手机运行着这个“机器人”。如今,六十二岁的鲁宾决定让这个词回归本源——他要真正去造人形机器人了。


图丨 Android 系统的机器人形象(Google)

据报道,这位 Android 操作系统的创造者已经在东京悄然启动了一家名为 Genki Robotics 的人形机器人公司(“Genki”在日语中意为“元气、活力、健康”)。目前公司仍处于隐身模式,没有公开网站或招聘信息,但已经在东京设立了办公室,团队正在研发原型机,鲁宾本人也居住在东京,积极招募人才扩充团队。

鲁宾向媒体证实了自己正在从事机器人创业的事实,但拒绝透露更多细节。对于熟悉鲁宾职业轨迹的人来说,这个选择并不意外——机器人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图丨 安迪·鲁宾(Wikimedia Commons)

1963 年出生于纽约州的鲁宾,父亲经营着一家电子产品直销公司,从小他就浸润在各种电子设备之中。1986 年从尤蒂卡学院(Utica College)获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后,鲁宾先是在德国光学制造商卡尔蔡司(Carl Zeiss AG)担任机器人工程师,1989 年加入苹果担任制造工程师。正是在苹果,同事们因为他对机器人的痴迷给他起了“Android”的外号。离开苹果后,鲁宾先后在 General Magic 和 WebTV 工作,参与开发了摩托罗拉 Envoy 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早期移动设备。

1999 年,鲁宾与他人联合创办了 Danger Inc.,推出了面向年轻人的 Hiptop 移动互联网通讯设备,即后来与 T-Mobile 合作推出、风靡一时的 Sidekick 手机。2003 年,鲁宾创办了 Android Inc.,最初在风险投资公司 Redpoint Ventures 孵化这个项目。他曾在采访中坦言,如果没有 Google 的收购,Android 作为初创公司不可能盈利——当时他们的商业模式是免费提供 Android 操作系统,通过向运营商销售服务来赚钱。

2005 年,Google 以约 5,000 万美元收购了 Android,鲁宾随之加入这家互联网巨头,成为移动和数字内容高级副总裁。在他的领导下,Android 从 2008 年首款商用设备 HTC Dream 问世开始,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2007 年 iPhone 发布时,鲁宾正在观看发布会直播,他意识到 Android 当时的设计“看起来太九十年代了”,于是重新评估了整个开发方向。

当苹果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发现 Android 加入了类似 iPhone 的特性后,召集了一次会议,包括鲁宾、Google 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 iPhone 开发主管斯科特·福斯特(Scott Forstall)。据报道,乔布斯在会上批评鲁宾抄袭,甚至说他连发型、眼镜和风格都在模仿自己。鲁宾据说在办公室挂了一块牌子:“史蒂夫·乔布斯偷了我的午餐钱。”

2013 年,鲁宾离开 Android 部门,转而负责 Google 的实验性机器人部门,该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包括后来声名显赫的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致力于开发制造业和零售业的机器人。2014 年,鲁宾离开 Google。官方说法是他想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创业和慈善事业,但《纽约时报》2018 年的报道揭示,他的离职实际上与一起性骚扰指控有关——Google 内部调查发现,他与一名下属发生了不当关系。尽管鲁宾本人否认有任何不当行为,称这些指控是离婚和监护权之争中的抹黑行动,但这一事件给他的职业生涯蒙上了阴影。离开 Google 时,他获得了据报道高达 9,000 万美元的遣散费。

2015 年,鲁宾创立了创业孵化器和风投公司 Playground Global,专注于支持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筹集了 3 亿美元资金,投资人包括 Google、惠普、富士康、红点创投、希捷科技和腾讯等。

然而,鲁宾随后的几次创业尝试都未能复制 Android 的成功。2015 年推出的智能手机公司 Essential 在 2017 年发布了一款基于 Android 软件的高端手机,熟悉数码圈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品牌有所耳闻,但由于各种原因,其最终在已经拥挤不堪的市场中遭遇惨败,新锐手机制造商 Nothing 后来收购了 Essential 的品牌权利。


(9to5google)

他还尝试过名为 Simple Things 的家庭安全创业项目,同样未能获得市场认可。2019 年,鲁宾离开了 Playground Global。今年早些时候,他启动了 Genki Robotics 项目。

鲁宾选择在此时重返机器人领域,恰逢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 AI 驱动的新一轮热潮。特斯拉 Optimus、Figure AI、中国的宇树科技和小鹏汽车等企业都是备受瞩目的选手,风险投资争相涌入。但与这些高调的美国和中国公司不同,鲁宾选择了东京作为创业基地。

日本在机器人领域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才储备。一些全球领先的工厂自动化机器人制造商都是日本企业,如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 Electric)和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发那科自 1974 年推出首台机器人以来,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占据全球数控系统 70% 的市场份额。东京大学拥有国际知名的实验室,在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机器人研究方面享有盛誉。日本投资巨头软银集团一直在寻找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机会。

不过,日本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也经历过辉煌与低谷。从 1980 年代到 2018 年,本田的 ASIMO、软银的 Pepper 等日本企业曾引领第一波人形机器人浪潮,但这些产品最终都因成本高昂或实用性不足而停产。ASIMO 的造价高达 250 万美元,远超雇佣真人护工的成本。日本在 2010 年东日本大地震后经济长期低迷,企业无力继续支撑不盈利的人形机器人项目。更关键的是,当时 AI 技术尚未成熟,早期人形机器人主要依赖传统运动控制算法,只能执行预设动作,环境适应能力有限。


图丨ASIMO 机器人(Honda Global)

当前这波人形机器人热潮的核心驱动力是 AI 大模型和强化学习技术的突破,让机器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场景泛化和自主决策。鲁宾在东京重启机器人创业,某种程度上或许是在日本的精密制造传统与 AI 新技术之间寻找结合点。他既拥有在 Google 领导机器人部门的经验,也深谙 AI 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建设。Genki Robotics 若能融合日本在硬件制造方面的优势和美国在 AI 软件方面的创新,或许能在拥挤的赛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过,鲁宾近年来的创业记录并不理想,Essential 和 Simple Things 的失败表明,即便有丰富经验和充足资金,在新兴市场取得成功也绝非易事。人形机器人行业虽然吸引了大量投资,但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公司寥寥无几。行业分析师指出,2025-2026 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从研发示范转向量产和商业化的关键窗口期,但要真正打通商业闭环,还需要克服成本、可靠性、应用场景验证等多重障碍。此外,鲁宾个人的争议也可能影响 Genki 的融资和业务拓展。

但无论如何,从“Android”这个外号到 Android 操作系统,再到如今在东京真正制造机器人,鲁宾的职业生涯似乎正在完成一个圆满的循环。这位曾经改变了数十亿人使用手机方式的工程师,正试图再次改变人们与机器交互的方式。而“Android”这个词,或许也要以它本来的含义——“像人一样的机器”——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了。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android-creator-andy-rubin-launches-robotics-startup-tokyo?rc=jn0pp4

2.https://www.nytimes.com/2007/11/04/technology/04google.html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dy_Rubin

运营/排版:何晨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