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京东集团在江苏无锡正式签约落地"狼族机器人全球智能工厂"项目,标志着全球智能物流机器人超级工厂的诞生。 这一重磅项目选址无锡锡东新城,规划占地100亩,将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生产基地。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图片来源于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无锡硬科技根基与全链生态,吸引京东百亩机器人超级工厂
京东集团“狼族机器人全球智能工厂”重磅落户无锡锡东新城,这一全球智能物流机器人超级工厂的布局,并非偶然,其背后正是无锡多年来精心培育、日益雄厚的产业生态在发挥强大的吸引力。
项目签约的同一片土地上,创新的浪潮始终奔涌不息——从汇聚全球精英、签约金额超千亿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到聚焦“卡脖子”环节、吸引57个高端装备与关键材料项目落地的集成电路创新发展大会,无锡以其在芯片、传感器等核心硬件领域的坚实根基,为智能机器人的“大脑”与“神经”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产业支撑。
前沿科技的突破在此持续上演。以上海交大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的“实用化光量子计算芯片”项目荣获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为标志,无锡在量子科技、光子芯片等下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这种对前沿技术的敏锐和投入,与京东狼族工厂所代表的智能制造巅峰形成了同频共振。
更为重要的是,一座面向未来的“机器人之城”正在这里加速崛起。随着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数据采集与实训中心的启用,以及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无锡已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上形成闭环。从伺服电机、关节模组到智能检测装备,本地化的高效供应链生态,将为京东狼族机器人从核心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组装的全流程提供极大便利。
![]()
(图片来源于无锡惠山发布)
这一系列产业图景,共同印证了无锡作为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的深厚底蕴。正是这种从集成电路的“硬科技”、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软实力”,到智能制造的“全生态”的完整拼图,让京东集团选择将这座百亩超级工厂植根于锡东新城,携手开启全球智能物流的新篇章。
精准政策与立体生态,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沃土
京东集团“狼族机器人全球智能工厂”选择落户无锡,其决策眼光不仅看中了这里坚实的产业基础,更洞察了无锡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所精心营造的优质营商环境。这座城市正通过一套“组合拳”,将政策红利与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为创新企业提供从孕育到壮大的全周期支持。
无锡将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城市级战略,其政策支持“直球到位”、精准有力。出台的《市政府关于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的政策意见》,创新性地以“算力券、模型券、数据券”三券齐发,直接为企业分担高达30%、最高200万元的核心要素成本,有效破解了算力、模型、数据这AI发展“三驾马车”的投入瓶颈。在人才这一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上,无锡同样不惜重金,从顶尖人才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到太湖人才计划的千万元创业支持,再到面向青年人才的专项资助,构建起一条强健而完整的人才链。
同时,无锡也致力于打造一个“立体式”的产业服务生态。总规模1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1亿元的场景开放专项资金,则旨在鼓励将技术应用于实际,打造城市级的创新试验场。在法治保障层面,无锡超前谋划,通过出台《无锡市数据条例》为产业划定清晰规则,并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中心与专家律师库,主动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与一站式法律服务,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
截至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上企业已达356家,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50余家人形机器人核心企业在锡集聚。这一切都印证了,无锡通过系统化的布局与精准高效的服务,成功营造了一个对人工智能企业极具吸引力的发展沃土,让创新的种子能够在此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以用为本锚定AI+制造,系统谋划打开无锡发展新局
无锡战略最独特的务实之处,在于其始终坚持“以用为本”。无锡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坚定地将主攻方向锚定在自身最具优势的“AI+制造”领域。无论是雪浪云的“工匠大模型”将工业设计效率提升数十倍,还是无锡优奇智能实现人形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在车间协同作业,都是这一战略的生动体现。为进一步促进技术供需匹配,无锡还打造了名为“‘犀’数空间”的AI解决方案超市,主动邀请全国制造企业前来“探店”对接,让前沿技术真正走进车间、解决实际问题。
在巩固现有产业集群的同时,无锡已先行谋划更具潜力的未来产业。无锡经开区明确提出构建以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等为核心的“7+X”未来产业体系,并重点打造“天生机智”——即商业航天、合成生物、类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四大领域作为未来产业新地标。
为支撑这一未来蓝图,无锡正着力夯实“算力+数据”这一AI时代的核心基础。一方面,通过对智算集群建设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补助,并推动与上海、杭州的算力中心互联互动,积极构建长三角算力集群;另一方面,创新性地提出打造“中国数码头”战略,旨在为AI产业提供高质量、易获取的“数据半成品”,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模型训练的数据瓶颈。
同时,通过构建“锡港沪创新走廊”,设立由丁汉院士领衔的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并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清华大学等顶尖机构合作,无锡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网络,将外部高端智力与本地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从夯实算力基础到开放应用场景,从布局未来产业到推动区域协同,无锡正以一套系统性的组合拳,将今天的制造优势转化为明天在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为其长远发展打开了充满想象力的战略空间。
文/陈建桦
资料无锡市政府办公室 新华网 新华财经 无锡日报 新华日报 中国网 无锡市数据局 无锡滨湖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无锡新吴区人民政府 中国江苏网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