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全民AI时代,内化AI的百度逻辑到底改变了什么?

IP属地 中国·北京 江瀚视野 时间:2025-11-13 18:19:16

最近几年,伴随着世界AI产业的全面崛起,AI正在深刻变革着世界,就在最近百度世界大会开幕,透过百度对于AI的理解我们该怎么看这个AI的时代?内化AI是如何成为百度的核心驱动力的?


一、全民AI时代的百度

据海报新闻的报道,2025年11月13日,2025百度世界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效果涌现”为主题,聚焦国产芯片最新进展、大模型升级、AI应用创新与全球出海,呈现了百度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如何将AI技术内化为产业发展的原生动能,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可落地的“百度方案”。

大会主论坛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演讲中深入阐释了内化AI能力的核心价值和关键路径。他指出,“当AI能力被内化,成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智能就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AI能够提升决策质量、发现新增长点,让成本更低、利润率更高、创新周期更短。企业内化AI能力,有三个代表性应用方向,一是AI代替重复性劳动,二是生产力的无限供给,三是AI超越人类认知。”

最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了一系列创先领先的AI应用,在呼应了“效果涌现”的主题同时,其萝卜快跑的全球化进展和昆仑芯的超预期能力,更是让百度的AI技术和产品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大放异彩。这背后,得益于百度长期的技术投入和科技驱动革新的价值信仰。在长期主义收获期逐渐显现的同时,也给外界带来了重新审视百度的视角和契机。


二、内化AI的百度逻辑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ChatGPT掀起全球AI革命时,市场一度陷入追赶的狂热与守成的焦虑之中,如今百度的世界大会正在释放的核心信号昭示着一个深刻的产业经济学命题,在全民AI时代,企业竞争的终极战场已从技术工具的表层应用,转向“内化AI能力”的深层重构,这样的百度逻辑我们该怎么看呢?

首先,提早布局占位构建优势生态位,为内化AI奠定坚实基础。众所周知,所谓产业经济的技术周期反复强调先发优势的作用,百度的AI布局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观察样本。

一方面,百度对AI产业的战略判断远早于我们说的OpenAI引发GPT革命,这种起大早的本质不仅仅是技术押注那么简单,而是对整个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的预判。当移动互联网红利在2015年前后达到顶峰时,百度将自己的战略从原先的互联网逻辑转移到了投资回报率更不确定的AI基础设施上去,这一决策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上曾经备受质疑,但如今,却体现出了当时百度的前瞻性。这种超前布局使得百度能够在ChatGPT引爆生成式AI之后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全国首个推出文心大模型的科技巨头,更为其后期的昆仑芯、萝卜快跑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用“起大早,赶大集”的逻辑去理解百度,一切似乎就顺理成章了,百度通过自己持续十年在AI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深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差异化壁垒,甚至我们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AI技术高边疆。当对手还在努力发力大模型参数规模的时候,百度已经在持续布局AI的应用赛道了,原先的积累让其可以在已经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的技术底座上实现能力的快速复用与迭代升级,从而真正产生了高效率。

与此同时,赶大集的战略智慧体现在对前沿赛道的选择性攻坚。百度没有将早期积累消耗在短期变现上,而是聚焦于无人驾驶、智能云、AI芯片等具有赢者通吃特征的高壁垒领域。以萝卜快跑为例,其全球出行服务次数突破1700万次、每周全无人订单超25万的运营数据,不仅验证了L4级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临界点,更重要的是积累了海量的长尾场景数据与安全管理经验。目前,百度已在全球范围内覆盖了22座城市,自动驾驶里程超过2.4亿公里,这其实才是百度最值得关注的护城河。


其次,内化AI的战略升维,让AI成为原生动能。如果说早期的AI布局是筑基,那么2025年百度世界大会所倡导的“内化AI”则是结丹。李彦宏明确指出:“只有当AI被内化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实现效果的涌现。”这一判断超越了单纯的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指出了现在AI应用的核心难点,如何让AI真正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停留在“两张皮”的表面结合。

为此,百度提出新时代企业生存的三大哲学:一是借势,呼应时代频率,主动拥抱内化AI趋势,将AI视为基础能力而非附加功能;二是重构,调整自身拥抱新技术,打破传统的企业组织惯性与路径依赖,以AI逻辑重新设计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三是加速应用创新,找到最优增长答案,通过快速试错与场景验证,将AI转化为可以快速变现的商业价值。

依托于这三个方法论体系,最终的目的则是效果涌现,当足够多的个体与企业将AI内化为原生能力后,整个产业系统会产生1+1>2的涌现效应。例如,在2025年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的具有“自我演化”能力的智能体FM,表面上看,这是一次AI能力边界的拓展,它标志着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跃迁为“自主决策者”。FM智能体能够深入复杂系统,在交通调度、金融风控、农田灌溉、产线优化等高维现实场景中自动建模、推理与迭代,将原本依赖专家经验与大量试错的决策过程,转化为高效、可扩展的智能优化流程。当这样的智能体进行全面推广时,无疑将会对工作效率产生质的提升,这也正是李彦宏所说的“智能红利转化为社会红利”的应有之义。

第三,忘掉路径依赖、打破思维桎梏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AI时代之所以被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其实本质上是来自其堪比当年工业革命对传统农业社会的颠覆。在此背景下,延续过往的成功经验反而可能成为限制发展的桎梏。正如武侠小说中张三丰教导张无忌太极拳时强调“忘掉所有招式”,企业若想在AI时代重生,也必须敢于忘掉上一时代的舒适区,无论是流量思维、渠道优势,还是传统IT架构。

以传统制造业为例,过去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靠大规模机械化大生产和低成本劳动力来获取竞争优势。然而,在AI时代,这种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制造业企业需要借助AI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通过引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企业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精度和一致性。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对市场需求的精准预测,优化生产计划,降低库存成本。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自己独立构建AI体系无疑是不现实的,反而是类似于百度这样的AI产业提供者,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AI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构建新的能力机构体系。

不仅如此,内化AI的本质是组织能力的分子级层面的重构。传统企业的能力架构基于职能分工,研发、生产、销售线性排列。而内化AI企业的能力架构则完全不同,AI能力像DNA一样重新组合甚至于对原先组织进行重新编码,甚至于企业需要考虑是不是把数字人与自然人员工进行混编分组,将我们这种碳基劳动力和数字人硅基劳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并制定出相对应的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的新玩法,从而实现AI与人类真正的产业协同。


回望百度十年的AI长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科技企业的战略转型,更是数字经济革命浪潮下一家科技企业的上下求索,百度通过“起大早”的战略预判占据生态枢纽,通过“赶大集”的攻坚意志锁定高壁垒场景,通过“忘记优势”的哲学勇气实现能力跃迁,通过“十年一剑”的战略定力构建不可复制的护城河,最终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内化AI企业的有效样本。

从长期看,百度真正的护城河并非某一项技术或产品,而是其系统性构建AI原生能力持续追求的精神,在全球AI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深墙高垒式的长期投入与坚持也许才是百度真正的长期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