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矽智能又一次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刺。
11月11日,英矽智能更新了招股书,再次准备背水一战。这已经是其第四次备战港股IPO,前三次均以失败而告终。
这次胜算几何?
目前来看仍不乐观。更新后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现了1922万美元的亏损,而上年同期为盈利803万美元。
业绩大变脸,意味着公司面临的压力和质疑更大。如何向监管部门和投资者讲述公司在全年亏损收窄即将迎来盈利曙光之时,业绩走势却突然出现了逆转?
若要再次赢得市场的信任,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四闯港交所
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研发公司,通过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连接生物学、化学和临床试验分析,聚焦癌症、纤维化、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衰老相关疾病等未被满足医疗需求领域,推进并加速创新药物研发。
曾有望冲刺“国内AI制药第一股”的英矽智能,已经连续3次被挡在港交所门外。
英矽智能第一次递表是在2023年6月27日。同年11月,公司拿到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但最终未在港交所规定的6个月审核期内通过聆讯,上市申请自动失效。
第二次递表时间为2024年3月27日。此次递表是对首次失效申请的再次尝试,不过依旧没能在6个月审核期内通过聆讯,上市申请再度失效。
2025年5月8日,英矽智能三闯港交所。8月,公司收到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反馈意见,要求其反馈说明2025年4月股权转让原因、定价依据及所得税纳税情况,以及E 轮融资是否涉及境内国资背景股东情况,还有药物临床试验研发的具体实施主体相关情况。而且,证监会还要求其说明前次备案之后未能完成境外上市的原因。
此次递表最终也以失效收尾。
2025年11月11日,英矽智能更新了招股书,再次想迈进港交所的大门,这是其时隔半年多后再次冲击港交所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依旧为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广发证券(香港),阵容可谓豪华。
业绩大变脸
如果不是更新财报,英矽智能走出的是一条亏损逐渐收窄的业绩数据。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公司分别录得亏损2.22亿美元、2.12亿美元和0.17亿美元,尽管三年累计亏损金额超过30亿人民币,但2024年的亏损幅度明显有所收窄,似乎盈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但不幸的是,更新到今年上半年的数据,让这种趋势戛然而止。
最新数据显示,英矽智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为2746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969万美元下降54%;期内亏损为1922万美元,上年同期为盈利803万美元。
业绩大变脸,不知英矽智能如何解释才能让市场信服?
似乎为了对冲上半年亏损的影响,就在招股书更新前一日,英矽智能还宣布与全球制药巨头礼来达成潜在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研发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创新靶点领域开展候选化合物生成、设计及优化,英矽智能将依托其Pharma.AI平台及研发能力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商业化版税等收益。
不过,具体能拿到多少钱,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当务之急,是急于从资本市场拿到真金白银。
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为关键临床阶段管线候选药物的进一步临床研发提供资金;开发新的生成式AI模型和相关的验证研究工作;进一步开发并扩展自动化实验室;为早期药物发现及开发的研发提供资金;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其现金流有所改善。截至2025年6月30日,英矽智能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2亿美元,相比2024年末的1.26亿元,现金流明显增加。
现金流的增加主要是2025年5月的1.1亿美元E轮融资。这轮融资由亚洲最大的独立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惠理集团旗下的私募股权基金、浦东创投和浦发集团、锡创投和宜兴国控联合领投,投后估值为13.3亿美元。
但上市后能否撑起这样的估值,目前尚存悬疑。
而且,此轮融资发行的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这意味着投资者不仅可以在IPO成功后选择转换为普通股,还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行使赎回权。
这无疑是把双刃剑,如果IPO再度失败,英矽智能面临的将是潜在资金链断裂与优先股赎回的双重压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四次冲刺IPO 的英矽智能,更是在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豪赌。(金通社)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