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新博弈 林一白
逛街时种草一件衣服,就能同步看到其线上报价;买完东西不用手机,看一看就能支付;身材管理期看到美味的食物,就知道将摄入多少卡路里借助AI眼镜,这样的场景正在变为现实,甚至在很多人还未完全意识到可能由此掀起的深层变革时,智能眼镜已经迎来了新一轮消费热潮。
天猫销售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平台智能眼镜品类成交额同比暴涨2500%。其中,多品牌的智能眼镜产品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Rokid相关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7倍,雷鸟创新同比增长超80%。
诚然,当前智能眼镜的消费者大多还是为科技创新的新奇体验买单,但从背后的玩家来看,大厂入局、资本看好,则指向了智能眼镜可能带来的革命性突破,AI技术持续完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之下,AI眼镜已然成为被寄予厚望的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
接入AI大模型后,智能眼镜更好卖了
此次消费热潮并非没有预兆,双11期间,智能眼镜赛道迎来一轮集中上新。
而在通用大模型出现之后,智能眼镜开始尝试接入AI大模型,从实用功能着手拓展应用场景,也就是当下火热的AI眼镜。事实上,智能眼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销量突破,就是在接入AI大模型之后。
时间线拉至2023年下半年,当时,Meta与Ray-Ban合作推出第二代智能眼镜,最初该产品只具备拍摄、听音乐、接打电话等基础功能,在2024年4月更新后,才尝试接入Meta自研的Llama3大模型,后来又进一步适配了Llama4,Ray-Ban Meta的功能也逐渐延伸到实时对话、AI识物等。相对应地,据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透露,2024年底,Ray-Ban Meta的销量突破100万副,之后,Ray-Ban母公司Essilor Luxottica在财报中披露,2025年上半年,Ray-Ban Meta系列AI眼镜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200%。
之所以呈现出如此走势,一方面在于市场需求驱动,另一方面,AI眼镜释放的想象空间,让急于寻求技术落地的大模型厂商看到新的发展方向。要知道,在AI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AI未来将成为操作系统的核心早已是行业共识,尤其是通用大模型出现之后,无论是科技巨头还是互联网大厂,几乎都在做自己的AI大模型。
但当下的局面是僧多肉少,技术的突破需要找到落地的应用场景,才能完成商业化的突破。而在国内市场,尽管移动智能终端与AI应用场景适配,也连接大众市场,但背后的华为、小米等主流硬件厂商,也都在这轮技术热潮中,积极布局自己的大模型产品,第三方大模型厂商很难拿到长期的系统权限。于是,AI眼镜成为新的落地突破口,也迅速吸引了更多重磅玩家入场。
典型案例如阿里,旗下的阿里云与通义大模型虽然在AI基础设施层面技术领先,但阿里一直缺少一个重量级的C端落地出口。
而就在夸克AI眼镜S1预售前一天,平台正式上线AI对话助手,基于通义千问最新的闭源模型,更新后的夸克APP集成了深度搜索、拍照识图、AI写作、翻译等诸多功能,进一步豆包化。这些功能与AI眼镜当下的探索方向高度一致,夸克智能眼镜S1中同样搭载的是最新的闭源模型。夸克的这些动作被行业普遍视为阿里AI发力C端市场的尝试,在此之前,阿里将夸克的生态定位明确为阿里AI旗舰应用,而夸克智能眼镜A1,则是阿里AI To C下的首款智能硬件设备。
技术融合、提升舒适度,是当下发力的主要方向
不过,从具体的融资情况看,当前更受资本欢迎的还是以AR眼镜研发为主的厂商,雷鸟创新、XREAL等都是此类公司的代表。原因在于,AI眼镜的发展相对更晚,且多是大厂直接布局。此外,就当下智能眼镜产品的发展走向看,AI与AR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技术驱动下,智能眼镜大概率将逐步兼具实用性与娱乐性。
今年10月,雷鸟创新CEO李宏伟在与科技博主王自如的对话播客中提到,公司新一轮融资金额大概在8亿元左右。随后,雷鸟创新在11月完成C+轮融资,虽未披露具体金额,但公司称:本轮融资创下2025年国内AI+AR眼镜领域单笔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资金将用于加速在AI+AR眼镜的技术研发及生态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