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为一个专家点赞,他就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第六届全国养老金发展论坛上,郑功成直击要害,指出了当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真的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我们来看看郑功成的几个观点,第一,“多缴多得”的逻辑并不成立,为什么呢?因为缴费来源不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主要依靠国家财政供款,居民基础养老金则完全来自财政,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个人缴费约占四分之一。
![]()
也就是说有人并没有多缴,却多得了。有人可能会说那城乡居民最受益,基础养老金100%来自财政。完全错了,郑功成说这种政策取向的结果必然是“强者通吃”。
谁是强者呢?懂得都懂。就看人均财政补贴就知道,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人均补贴是最高的,是城乡居民的好多倍。居民基础养老金虽然完全来自财政,但2025年全国标准只有143元,也就意思一下。
第二,个人养老金不能进一步提高税收优惠了。本来现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在为高收入者锦上添花,而不是为低收入者雪中送炭。
确实是这样,对于低收入者来说,他们需要更多养老金,但根本没能力购买个人养老金。而对于高收入者来说,他们养老金很充足,却还要给他们税收优惠,让他们的养老金更高,这样只会进一步拉大养老金差距。
第三,基本养老保险在任何国家都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公共品,即使是极致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也不例外。
![]()
说实话,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差距,能相差个几倍,甚至超过10倍,确实不多见。很多人发达国家退休后的养老金差距其实很小,即便是底层老百姓,也都能有一份能够糊口的养老金。
所以,郑功成觉得“十五五”时期,也就是未来5年,要把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作为重要任务,还要制定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具体怎么做呢?郑功成也提了一些建议。第一个就是加大财政补贴,稳步提高农民的养老金待遇。
这个就不用说了,要缩小养老金差距,肯定要快速提高一下农民的养老金。之前有很多专家已经给出了建议,基本上都说要提高到500元以上,而且是尽快实现,而不是按一年涨一二十元的速度。
第二个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应实现标准化的全国统筹。咱们现在只是实现了养老基金收支的全国统筹,但缴费基数,待遇计发政策等等,都是地方来制定的。
![]()
确实可以从缴费标准,到养老金发放标准,由国家来统筹,这样就可以大幅缩小不同地区的养老金差距。
第三个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打破与财政分级负责制紧捆绑关系,将财政责任提升至省级统筹,中央政府相应分担责任。
第四个是解决灵活就业特别是新业态就业人群的养老保险筹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现在新业态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如果缴费全部由个人负担,很多人根本就承担不起。
其实,我个人觉得没那么复杂,可以参考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蔡昉的建议,先建议一个不缴费,普惠性的养老金制度,每个人统一的养老金,先做到公平公正,为低收入者雪中送炭。然后再建立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多缴多得,为高收入人群锦上添花。
不管怎么说,目前农民养老金水平确实低,应该优先考虑快速提升一下。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