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巨型吊牌、给衣服上密码锁等话题在今年这个靠跳转广告拱起来的“双十一”前后,似乎比“双十一”促销本身更引人关注。
巨型吊牌犹如电商信任赤字的一个尖锐符号,为公众揭开了行业沉疴。数据显示,女装线上品类的退货率常年维持在50%—60%,直播带货场景退货率甚至逼近70%—80%。
毋庸置疑,线上购物的“屏幕落差”是天然痛点。快时尚风潮下,女装版型混乱、尺码标准不一,加之部分商家过度修图、滤镜、特效,进一步放大了卖家秀和买家秀之间的差距。
现实来说,有的消费者将“七天无理由退货”当成“豁免金牌”,把网上服装店当成“免费试衣间”,“拍完照就退货”“蹭衣服穿”的现象的确存在。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商家定制巨型吊牌、给衣服上密码锁的举动,只能说“防君子不防小人”。在这场商业信誉的攻防战里,消费者被巨型吊牌、密码锁等“有罪推定”刺痛,卖家被居高不下的退货率重伤,没有赢家。
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商业生态,离不开商家、消费者和电商平台的合力共建。
商家与其依赖“售后防御”,不如做好“售前攻略”,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身,用精准的尺码表、真实的物料图、高清的视频,填补供需双方的信息差。当产品品质足够过硬,正常退货率自然会下降。相信,大多数消费者也是奔着想买好看衣服才会下单。
诚信为人之本,消费者须知“无理由退货”不是“无条件退货”,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应承担责任。今年5月,推荐性国家标准《售后服务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对退货商品的类别、商品完好的标准等作出了更详细规定。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在防止规则被滥用。
电商平台可通过技术迭代升级网购生态。比如:利用大数据识别异常退货行为,建立更精细化的用户信用体系,让“薅羊毛”者无处遁形。同时,为商家提供AI试衣等数字化工具。
消费生态的良性循环,始于商家的匠心,立于平台的智慧,成于消费者的诚信。各归其位方能让“无理由退货”回归本意,而非消耗行业信任的溃堤蚁穴。
“童叟无欺”的古训不只针对商家,也同样适用于消费者,才有“买卖公平”。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