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2日港股盘后、美股盘前,腾讯音乐(TME.N; 1698.HK)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整体看超预期,尤其是第二增长曲线的故事得以部分演绎。
但瑕疵也有,即订阅净增继续放缓,侧面印证了财报前市场担忧的竞争加剧影响。目前腾讯音乐与字节的核心用户仍然存在不小的差异(腾讯音乐vs 字节=高线音乐刚需用户vs下沉抖音神曲用户),因此也给了腾讯音乐一些调整巩固的时间。具体如何应对?稍后也可以关注下电话会。
先来看财报:
1. 订阅稳定增长能否持续?:三季度订阅收入增长16%,订阅用户净增130万,人均付费11.9元/月,增长拉动进一步从“量”(+6%)转变到了“价”(+10%)。
这里体现的是核心增长点之一——SVIP的渗透拉动,通过丰富会员权益(内容、功能)来获得用户溢价付费,这个增长逻辑并无问题。海豚君之前也说了,在竞争稳定的时候,无论是量or价驱动,主动权在公司手中,不同季节期间可灵活调整。
但新增订阅数的持续下降,仍然反映了现有生态到顶甚至开始流失的问题,本质上就是竞争带来。这也是财报前腾讯音乐股价持续调整的核心原因,订阅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长期10%-15%)是远期20x PE估值的关键支撑。三季度字节动作较大,这里可以关注下电话会管理层对竞争的看法以及应对措施。
2. 第二曲线初见雏形?:其他音乐收入三季度再超预期,加速增长53%,主要来源于多个艺人线下演唱会门票及周边销售。除此之外,广告、专辑以及6月Bubble推出应该也有不俗的贡献。
围绕音乐产业链,深入上下游扩大价值覆盖是腾讯音乐的主要方向,其中IP衍生包括演唱会、专辑、粉丝经济等都是重点,是腾讯音乐在订阅服务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3. 社交娱乐继续回暖:三季度直播、K歌等收入下降3%,环比下降趋势继续放缓,有望逐步回归正增长。但这一块业务涉及监管和行业下行的发展趋势,以后并非重点,保持稳态为主,但可以通过降低分成来拉动综合毛利率。
4. 利润率提升放缓?:克制了三年的经营费用,这个季度“终于”看到了抬头。不过整体还在低增速区间,同比增长8%。从绝对额来看,主要是行政费用(含研发)的增加。海豚君认为,费用增加意味着腾讯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渴求非常强烈,因此体现到招兵买马的支出上。
最终核心主业的经营利润虽然还在同比34%的高增长,但利润率不再继续改善,而是环比下降了2ppt。经调整利润24.8亿,小超市场预期。
5. 长音频会为现有生态带来破圈吗?:最后来看下流量池。三季度月活5.51亿,环比流失200万用户。汽水音乐继续逆势增长,尤其是三季度有明显加速,截至三季度末,月活已经突破1.2亿(来源QM)。人均时长虽然不及腾讯音乐旗下平台,但已经看齐云音乐,且仍然在缓慢上升中。
6. 现金仍然充沛:截至三季度末,腾讯音乐有净现金223亿元人民币(现金+短期投资-长短期有息债务),合32亿美金。3月宣布的2年10亿美金回购,三季度暂未有新的动作披露。
7. 财报详细数据一览

海豚君观点
二季报财报后,腾讯音乐在一个月内走出了个高点410亿美金,随后开始走下坡路,截至昨日收盘价已经跌去了20%,质疑声也开始重返。“行业成长性到顶”+“竞争格局边际变化”是主要的争议点,而后者也就是竞争的变化,是导致近一个月持续调整的核心导火索。
1. 行业成长性问题:当下并非重点。这是连带着消费降级衍生的老问题了,质疑的声音在2024年中到达顶峰,其中导火索就是腾讯音乐下调三、四季度的新增付费订阅数指引,净增人数从过去单季度300-500万(除Q1因为促销特殊净增达到680万),一下子掉进入100-200万区间。
但与此同时,ARPPU提高也降至低个位数,说明在放缓“涨价”节奏的情况下,并未带来更多的付费用户数。
龙一如此,龙二情况也类似。虽然云音乐去年开始不再披露运营数据,但结合QM等第三方数据(MAU增长停滞),以及云音乐同步涨价的动作、订阅收入增速放缓,云音乐大概率也走完了最容易提变现的一段,现在掉入和腾讯音乐一样的寻找第二曲线的阶段。
但同样在Q2财报之后冲高回落,云音乐的股价调整幅度达到30%,除了本身流动性、身处交易所市场不一样的差异,云音乐下跌更多的原因,可能离不开接下来说的第二点,竞争。
2. 竞争格局边际变化:担忧开始增加。在年初做4Q24点评中,我们就提出今年音乐流媒体可能主要关注点在竞争的变化上,这是因为——根据QM数据,汽水音乐在年初已经达到9000万,这是3年时间完成的用户积累。
按半年维度,从2H22到1H25的净增数在2024年有一个明显加速趋势。尤其是2H23至2H24阶段,净增数按照50%环比增长。
一般而言,对于平台生意,当达到5000万DAU就是一个生态能够保持稳定,且具备长期变现价值的里程碑阶段。因为有抖音跳转导流的因素,汽水的用户粘性(DAU/MAU)能够做到30%,因此5000万DAU对应着1.5亿MAU的规模。
年初我们的假想是,如果净增数按照上述增长斜率(50%环比增长)不变,那么2025年H1有望净增7000万,意味着汽水音乐达成里程碑。因此如果汽水再进一步加大投入、抖音的导流,那么年底的规模甚至可能会超过龙二云音乐。
而实际情况是,汽水音乐今年上半年只净增了2500万人,这让海豚君稍微放松了竞争担忧。但画风一转,汽水用户在进入8、9月后的突然加速增长,光一个三季度就净增了2000多万人。
海豚君认为,增长加速的原因,除了加大买量和抖音曝光导流外,与周杰伦的合作也有一定帮助(周杰伦7月入驻抖音,目前抖音拿到了MV版权)。

11月7日,字节上线“番茄音乐”APP,这是原先“番茄畅听”独立出来的音乐板块,和所有字节系App成长路径一样,主打一个免费。
“番茄音乐”和“汽水音乐”的区别在于核心用户圈层,汽水音乐面向年轻用户(集中在18-35岁,其中学生用户占比达47%,抖音神曲和小众音乐的受众也是重点),而“番茄音乐”,海豚君体验下来看上去暂时主要面向中老年用户,推荐列表中以老歌为主,同时还兼具短剧、听书的大杂烩。
也就是说,字节又开始通过擅长的App工厂模式,以抖音为中台输送流量哺育扶持,对同行多面出击。其中:
1)汽水vs云音乐:汽水在大方向上,对于版权音乐的暂时劣势,字节避开了走头部版权音乐的老路,而是围绕自己的抖音神曲优势,签约小众歌手和作曲人,这不仅节约成本,同时还是更深入产业链。
这与同样以独立音乐人数量、平台推荐小众歌曲为优势的云音乐路线类似,与此同时,对于同样学生为主的核心用户群体,也存在更多的重合。因此,面对汽水的冲击上,海豚君认为云音乐最先受到影响。
2)番茄音乐vs腾讯音乐:番茄主打版权老歌,在华语经典歌曲上与腾讯音乐存在部分重合。虽然番茄从曲库资源来看,相对劣势(比如腾讯音乐一直有优势的韩曲),但腾讯音乐也并非安然无忧。
至少,字节的低价优势会阻碍腾讯音乐的付费转化提升和“涨价”趋势,以及在成长故事上,目前TME缺失的一块下沉市场MAU,也正在被字节抢先渗透。
综合来看,行业成长性问题暂时并未被证明,尽管短期因为大环境,居民消费难免会有影响,但从核心用户的付费力上,以及通过捆绑更多内容、开发新功能来丰富会员权益上,付费率和ARPPU仍然有提高空间。
但竞争的问题,需要开始关注起来了。字节既然开始动作,那后续的变动就还没结束,但我们建议还是要边走边看,核心用户的消费习惯差异还是存在的。因此,不小看长期影响,但也不夸大短期影响。
目前腾讯音乐讲的三个新增长故事——SVIP、粉丝经济、长音频,三季度来看,前两个都在稳步推进中。SVIP带动核心用户的变现价值提高,粉丝经济下的其他收入加速增长。
竞争可能会相对影响SVIP的渗透节奏,但从产业耕耘以及商业诉求的差异上,粉丝经济暂时不受影响;长音频目前喜马拉雅收购还在等待监管审批,尽管目前用户规模已经不如“番茄畅听”,但从目前的低用户重合度10%-15%来看,合并之后能够带来一些新增量。
由于监管和整合效果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市场预期并未包含这一块。关于腾讯音乐的详细价值分析已发布在长桥App「动态-投研」栏目同名文章。

以下详细分析
一、用户生态:MAU仍在流失,付费净增放缓
三季度MAU继续流失200万用户,来到5.51亿。音乐付费用户净增130万,达到1.26亿,付费率22.8%,环比略有提升。不过因为MAU一直走低,走的都是非核心的边缘用户,因此付费率走高是肯定的,不看MAU单纯看付费率其实失去了比较意义。


放到行业里,生态用户滑落得会更加明显一些。与此同时,汽水音乐一路逆势走高,在三季度增长斜率进步陡峭,9月末达到了1.2亿用户。不过暂时还是导流过来的新用户,整体日均用户活跃时长仍然那较低。但尽管如此,已经看齐云音乐。

二、在线音乐:订阅存隐忧,第二曲线初见雏形
1. 订阅:SVIP渗透是关键,生态扩张同样重要
三季度订阅收入增长16%,订阅用户净增130万,人均付费11.9元/月,增长拉动进一步从“量”(+6%)转变到了“价”(+10%)。单价的上涨源于SVIP渗透,上季度1500万人占到了总订阅人数的12%,本季度渗透率海豚君估算为13%(待Callback确认),提升不是太快。
作为收入顶梁柱,订阅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长期12%-15%)是远期20x PE估值的关键支撑。问题是,若按照目前Q3的环比“涨价”幅度,明年ARPPU的增速也会放缓到5%-10%。这种情况下,整体订阅收入的增长只能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
上述增长矛盾,反映了现有生态到顶甚至开始流失的问题,其实本质上就是竞争。能够缓解的方向上,一方面打磨产品,继续提升用户体验,类似于Spotify面对巨头旗下平台竞争时所体现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则是期待喜马拉雅合并后,带来的新增用户。毕竟两个平台核心用户重合度只有10%-15%,但音乐作为普适需求,若以捆绑包形式销售(比如现有会员搭售1-2元溢价),用户的付费转化并不难。



2. 其他音乐服务:增长贡献越来越大
三季度其他音乐服务超预期加速增长53%,达到25亿,已经占到了总营收的30%。
这部分包含广告、数字专辑销售、版权转授权、增值服务等,三季度主要得益于多个艺人的线下演唱会开展。这属于围绕粉丝价值变现的IP衍生周边业务,虽然受众规模要远小于音乐刚需受众,但单人价值量非常高,中国核心用户在这部分的消费力不亚于欧美。

3. 社交娱乐:继续回暖,后续保持稳定即可
三季度收入下降3%,环比继续放缓,有望逐步回归正增长。但这一块业务涉及监管和行业下行的发展趋势,以后并非重点,保持稳态为主,但可以通过降低分成来拉动综合毛利率。

三、利润:盈利改善暂缓,新曲线的投入更重要
三季度毛利率环比略有下滑,可能是因为其他音乐服务的毛利率本身偏低,但本季度增速最快,占收入比重提高带来。
费用端则“终于”看见增长,同比增速8%。从绝对额来看,主要是行政费用(含研发)的增加。虽然暂时停止了利润率改善,但海豚君倾向于并不将该现象作为负面解读。
当下是需要加强第二增长曲线叙事的阶段。尽管第二曲线本身利润率不能和订阅直接比,但当投入期过去,腾讯音乐可以靠产业链的上下联动,减少中间摩擦,向全球音乐巨头迈进。
最终核心主业的经营利润虽然还在同比34%的高增长,但利润率不再继续改善,而是环比下降了2ppt。经调整利润24.8亿,因为有利息等杂项,综合看超市场一致预期。(海豚研究)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