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发售不到两个月,国内总激活量超825万台,同比激增40%。今年的iPhone 17系列,真是卖疯了。
![]()
苹果手机热销,身后一众“果链”成员也跟着吃香喝辣。其中受益最深的莫过于蓝思科技,不光三季度营收(536亿元)利润(28亿元)均突破了历史新高,市值也跟着突破1500亿元大关。在《2025胡润女企业家榜》里,创始人周群飞力压一众翘楚,以1100亿元财富位列第二。
这位来自湖南的湘妹子,从手表玻璃厂女工到服务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的“果链女王”,她用了30年时间,带领蓝思科技做到消费电子结构件市场市占率全球第一。
你可能从未听说过蓝思科技,但你手里的iPhone、Apple Watch,戴在头上的Rokid,乘坐的小米SU7和特斯拉Model 3,很可能都印刻着蓝思科技的工艺痕迹。
PART.01
从“打工妹”到“果链女王”
蓝思科技的崛起,处处可见苹果的身影。
![]()
年轻时的周群飞
1970年,周群飞出生于湖南湘乡贫困山村。15岁那年,她辍学南下深圳,成为了一家玻璃厂的流水线女工,负责镜片打磨。
日复一日的机械操作并没有磨平她的野心,几年后,周群飞揣着攒下的数万元积蓄,以手表玻璃业务为起点,开启了创业之路。
![]()
2003年,周群飞带领几十人创立蓝思科技,主营手机玻璃镜片。起初公司只是承接小订单,靠微薄利润生存。在这个过程中,周群飞逐步尝试着将不易变形、耐高温的手表玻璃工艺,应用到手机面板生产上。凭借玻璃工艺的创新实践,蓝思科技曾与当时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有过深度合作。
但真正改变蓝思科技命运的是与苹果的合作。2007年,苹果对手机外壳材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时大多数厂商仍停留在塑料材质阶段,周群飞敏锐察觉到玻璃将成为未来新趋势,迅速投入研发适用于手机的超薄玻璃加工技术。
最终,蓝思科技凭借玻璃盖板核心技术成功打入“果链”,为初代iPhone生产玻璃面板,并成为最早向苹果提供手机前盖玻璃的中国供应商。
至此,蓝思科技一战成名,以高精度、高强度玻璃闻名业内,逐步渗透进苹果的核心供应链。从第一代iPhone到如今的iPhone 17,蓝思科技几乎参与了苹果所有主力机型前后盖和摄像模组玻璃组件的供货。
![]()
背靠苹果这棵大树,蓝思科技在手机玻璃这一细分领域不断壮大,业绩跟着水涨船高。2015年,蓝思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周群飞也在当年的胡润女富豪榜上登顶。其产品不仅服务苹果,也逐步扩展至三星、华为、小米、OPPO等终端品牌。
今年,蓝思科技仅用83天,就完成从IPO备案、递表到通过港交所聆讯的全过程,创下“果链”企业港股IPO的最快纪录。
财报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4年,蓝思科技的营收从60亿元飙升至699亿元。2025年,受iPhone 17系列畅销影响,蓝思科技全年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
不过,与苹果十余年的深度绑定既是蜜糖,也是毒药。一方面,蓝思科技在苹果订单驱动下,拥有了横跨技术、制造和议价能力的壁垒;另一方面,公司重要业务基本看苹果“脸色”行事,兴衰只在对方一念之间。
这种不受控制的外部结构性风险是任何企业都难以接受的。
PART.02
果链集体“二次创业”
2016年,由于iPhone销量下滑,蓝思科技来自苹果的收入下降了超三成;2021年苹果销量不及预测,又恰逢原材料涨价和业务投入加大,蓝思科技净利润缩水了近60%;2024年第四季度,iPhone在中国销量下滑25%,也导致蓝思科技单季净利润同比减少9%。
这种“苹果依赖症”的苦果,蓝思科技已经尝了不止一次。一旦被砍单,就会面临巨额的资产减值。
周群飞深知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早在数年前就开启了蓝思科技的转型,试图将玻璃的应用场景从手机、电脑延伸至汽车、AR眼镜、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
2020年,蓝思科技定增募集150亿元,其中大量资金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项目和智能穿戴项目的建设。为将手机领域的成功经验复制至汽车这一新赛道,蓝思科技推出了汽车超薄夹胶玻璃等产品,以抢占智能驾舱增量市场,目前已与小米、特斯拉等30多家车企合作。你的小米SU7/YU7、Model 3/Y用的很可能就是蓝思科技的玻璃。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产品方面,今年2月,蓝思科技与AI眼镜企业Rokid达成合作,为其提供AI眼镜全系产品从镜架、镜片、功能模组到全自动组装的服务;与此同时,蓝思科技也与北美头部AI眼镜厂商有合作,为其提供精密结构件、光学部件以及声学模组等产品。
此外,蓝思科技先后与智元机器人共同成立公司,领投人形机器人灵宝CASBOT近亿元的天使+轮融资;蓝思科技还和越疆机器人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并签署了1000台机器人采购订单。
蓝思科技在10月底接受调研时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将出货人形机器人3000台、四足机器狗上万台,2025年机器人业务营收有望达到数亿元。
但以上策略只能说是初见成效。据蓝思科技披露,公司来自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已经从2022年的70.96%降到2024年的49.45%。虽然蓝思科技没有明说,但从过往信息可以推断,大概率就是苹果。
![]()
而2025年上半年,蓝思科技力推的智能汽车、智能头显和包含机器人在内的其他智能终端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9.6%、5%和1%,它们对其营收的贡献依然微弱。同时,智能汽车业务毛利率仅为9.84%,是其所有业务中毛利率最低的。受此影响,企业整体毛利率也从29.44%下滑到16%左右。
当前,蓝思科技仍未走出智能手机业务“一家独大”以及盈利能力下滑的窘境。短期内,AI眼镜和人形机器人业务都难以替代公司核心的消费电子业务。
事实上,近年来果链企业都急于寻求业务多元化。除了蓝思科技,立讯精密、领益智造等公司也在不断拓展新的业务场景,寻找“第二曲线”。
比如立讯精密正加速东南亚和美国生产基地布局,同时切新能源汽车、AI硬件等赛道,构建“去苹果化”生存体系;则横跨欧美亚建立生产基地,从消费电子零部件切入服务器、折叠屏等增量市场。
蓝思科技周群飞、立讯精密王来春、领益智造曾芳勤——三位“果链”女掌门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全球布局+技术升级+赛道多元化的组合拳,在果链光环与风险并存的当下,寻求开辟出“后苹果时代”增长路径的机会。
去重苹果的背后,离不开资本加持。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资本迎来史诗级“回血”,港股IPO数量达到了87家。其中,内地A股公司奔赴港股占了大多数,且不断更新进度。
在这一波资本狂潮里,“制造实业”企业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宁德时代以52亿美元成为上半年全球最大IPO,蓝思科技也借助港股的流动性与国际化属性,为汽车、穿戴显示、机器人等前沿业务备足弹药,意图降低“果链依赖”,撕掉“果链代工”标签。
手机行业增长降速已经存在多年,未来或许还会加剧。蓝思科技A+H布局与其说是为了再筹一桶金,倒不如说对未来行业格局的提前下注。
从财务角度看,蓝思科技账上现金充足,但重资产投入的压力不容忽视。2024年固定资产从109亿元膨胀至366亿元,翻了3倍。一旦被踢出苹果供应链,蓝思科技资产减值风险很可能爆发。
与此同时,被寄予厚望的汽车、穿戴显示、机器人等业务仍出去转型初期,增收不增利,技术壁垒不筑牢等情况依旧存在。面对当下的资本风口,蓝思科技能否顺利完成“去苹果化”,仍是未知数。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