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猛增79.1%!西北第一城,要翻身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西部城市 时间:2025-11-12 20:19:56



文丨西部君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近段时间,“西北第一城”西安,又进入了一个微妙时刻。

这座城市的发展,再一次站到了新的路口。下一步如何走,很多人都在关注。

不过,如果梳理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数据,没必要过于担心。

种种迹象表明,西安正在加大马力突围。

一个最重要标志是,今年以来,西安长期以来的短板——工业,正呈现出显著的上扬势头。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西安工业投资增长25.3%,工业企业技改投资更是猛增71.9%。

这表明,在工业补短板和产业转型升级上,西安正在悄然加速,打响一场翻身仗。

01

观察这几年西安的GDP增速,波动大是一个突出特点。

2022年,西安GDP增速位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

2023年,回落至5.2%,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

2024年,西安GDP增速4.6%,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某些季度甚至在万亿城市中垫底。

但是,2025年以来,西安的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今年上半年,西安GDP增速为5.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增量位居北方城市第二。



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为5.1%,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支撑经济的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上半年,西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六大支柱产业,即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17.4%。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9%,在28个万亿城市中仅低于合肥、烟台、唐山,位居第四。

如果从更具体的产业看,亮点就更突出了。

前三季度,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1%,汽车制造业增长28.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8.3%。

更重要的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兴产业均呈现高增长态势: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增长357.0%,3D打印设备增长135.7%,民用无人机增长50.7%,充电桩增长48.4%,太阳能电池增长19.4%,新能源汽车增长12.5%,锂离子电池增长11.5%。

02

很多人知道,过去几年,西安产业升级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

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到2024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仍仅次于深圳、合肥、上海,居全国第四。



但是,仅靠新能源汽车“唱主角”,不足以真正让西安的制造业短板得到根本性改善。

并且,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一产独大”的风险不可小视。

或许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尝到了制造业崛起的“甜头”。如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登顶全国第一的同时,西安GDP增速也拿下了副省级城市的头牌。

这几年,西安在制造业补短板上的发力明显更坚定。

如2023年,西安提出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工业倍增引导基金。

同年,西安明确实施“北跨”战略,志在打造万亿级渭北工业大走廊。

2024年,西安投入研发经费667.94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56%,居全国第三位;在“2024全球科技集群Top100”中,西安排名提升至第18位。

同时,加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今年8月,西安发布了《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围绕大飞机、光伏、半导体、智能网联汽车等13个重大产业方向布局创新平台。

更重要的,更多的投资,在向制造业领域转移。

前三季度,西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5%。从重点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下降了44.3%。

但与此同时,工业投资增长25.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了27.1%,且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均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尤为显眼的是,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46.3%,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71.9%。

与此形成呼应的是,同期,西安金融机构制造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7%。

这样的“一降一升”表明,西安正在把更多的资源、资金投向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上。一定程度上说,西安GDP增速的含金量正在提升。

长期以来,与同类城市相比,西安的制造业一直被视为是最大的“软肋”。

如工业增加值规模,不仅显著低于成都、武汉等中西部强省会,甚至低于后晋级万亿俱乐部的烟台、唐山等一般地级市。



二产规模,更是在万亿城市中垫底。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解释西安GDP增速为何波动较大。

说到底,就是最重要的制造业支撑不足,影响了经济韧性。

03

不过,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西安制造业的发展有望实现“后发优势”。

要知道,作为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在发展高端产业上,西安恰恰是有比较优势的。



近几年西安明确提出打造“硬科技”之都,陕西层面也设立了秦创原这一创新驱动平台,致力于把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应该说都是精准发力、抓住了重点。

千万别低估了这种转型的重要性。

如进出口方面,前三季度,西安全市进出口总值3549.29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在“西部三雄”(重庆、成都、西安)中居于第一。其中,出口总值2467.39亿元,增长20.1%。

这说明,在外贸方面,西安也正在拓宽新的空间。但究其原因,还是离不开制造业升级的支撑。

如前三季度,西安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8.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4.4%,“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33.8%,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79.7%。

也就是说,制造业的强与弱,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也在政策层面得到呼应。

日前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就明确提出: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不夸张地说,在新的发展周期和城市竞争周期里,西安要想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实现新的综合竞争力进位,就必须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这或也是继续留待新的主政者的重任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