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现在还有入场AI的蓝海?

IP属地 中国·北京 虎嗅APP 时间:2025-11-12 18:18:15


题图|视觉中国

十几年前,安卓以开放性赢得市场规模,催生了海量应用和商业创新。iOS则凭借封闭生态和精致体验,打造了高质量应用生态。这两大阵营的对峙与融合成就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十年。

如今,历史再次站在相似的拐点。易观千帆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应用生态活跃用户增长已放缓至2.28%。当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创新空间收窄,单纯的应用开发不再是高增长赛道时,人们将希望寄托在AI系统上并以此开启了新一轮的基础建设。



根据易观分析《鸿蒙应用生态市场发展分析2025》,以鸿蒙为代表的全场景智能系统,通过万物互联的分布式技术,向用户打造一个全域、智能、安全的智能生态。得益于鸿蒙生态的优势,社交通讯、金融支付、医疗健康、旅游出行等赛道上生长出了面向万物互联和AI时代的新蓝海。

AI系统的潜在蓝海

易观分析在报告中指出,社交通讯、金融支付、音频娱乐、新闻信息、应用管理、体育文化、医疗健康、母婴儿童、电商购物、旅游出行,共计十大鸿蒙生态潜力赛道。这些赛道并非空白,而是在鸿蒙系统与AI适应后出现的潜力窗口。


以金融支付赛道为例,核心与消费支付场景主要集成在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超级App里,安卓、iOS、鸿蒙三者用户占比基本持平。但在生活与公共支付这一细分领域里,鸿蒙尚未饱和的业态成为了一次可以弯道超车的尝试。

不同于核心支付场景的高度整合,公共服务场景下的支付仍分散在实体卡、线下网点、林林总总的APP,难以满足用户对支付便捷性、安全性的综合需求。此时就需要借助鸿蒙元服务、分布式服务,让支付能力像积木一样能被嵌入到需要的场景中,简化用户注册、选择APP的重复流程。同时,系统级的可信执行环境和风控体系,也让安全与便捷得以兼得。

而在音频娱乐、新闻信息这些传统意义上高度依赖“听”的赛道,因为播客、有声书、知识付费等媒介形态的普及,用户延伸出“听读一体”的深度阅读需求。这不仅要求应用对阅读标记、AI概括等“可读”场景适配,还需要终端设备的打通,保障用户使用的连续性。


在此基础上,AI接入音频新闻也正在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从“我要什么你推什么”变成“我没说但你得懂”,鸿蒙所具备的AI与场景感知能力,也在这一背景中获得放大。比如识别到用户在驾驶模式下,应用会播报简短的交通新闻、本地资讯;晚间休息时则更倾向推送轻松的文化新闻。

在鸿蒙生态里新闻不再是一种需要用户主动寻找的内容产品,而是让系统理解用户细分场景下的需求,让内容消费变成了随场景流动的智能服务。这种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医疗健康、运动健身这些“强服务”的赛道里,可以释放更大的生态价值。



常规的健康App多停留在记录身高体重步数、睡了多久;旅行App只订机票酒店。现在系统能打破应用墙和设备墙,把手表、体脂秤、车载传感器的数据全整合起来。从被动记录转型向能够主动干预的智慧助理。

对于多终端的鸿蒙家庭用户而言,全家出游可以顺畅完成地图导航、旅游攻略设计、美食探店整理和整合。而当家人出现异常心率、跌倒等突发情况时,鸿蒙元服务卡片也会将预警信息实时推送到家庭成员的智能设备。

这些潜力赛道里,鸿蒙生态展现出独特优势。依靠元服务和分布式能力,让AI服务既能深度理解单一设备的语义,也能在设备之间流转出连续的体验。这意味着一款基于鸿蒙开发的应用,其用户体验上限和功能护城河,从诞生之初就可能高于传统系统。

当AI红利流向开发者


随着AI能力接入操作系统底层,AI生态的红利也开启了一条从“算法”流向“系统”,再流向“开发者“的链路。

“药管家”的创始人刘子文,最初只是为父亲开发用药提醒工具,但在鸿蒙生态中,这一想法被迅速放大。

鸿蒙的跨端分布式能力,使得药管家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多设备同步,从而降低开发成本和周期。同时,鸿蒙元服务API和低代码能力,让开发者可以快速推出智能提醒、用药管理、数据可视化等功能,以方便家里的中老人快速上手使用。


(鸿蒙应用市场对“药管家”进行推荐)

便捷完善的服务体验赢得了众多用户的喜爱,药管家元服务单月新增用户峰值达到千万,日点击量超过200万次,内容点击率提高116%。这一成功经验坚定了他all in鸿蒙的开发的信心,随后的几年里,他组建团队接连开发上架了销小白、小象喝水、小象天气、选择易等多个元服务产品。

“示路”的开发者王维杰则是一个典型的“个体户”,他的开发灵感源于自驾旅行中那些细小的痛点,比如自驾路线的纠结,多人算账的零散、多人实时路线修改等。


示路鸿蒙版从零开发到2.0版仅一个半月,依靠鸿蒙提供的元服务框架和跨设备能力,实现了原本构思阶段难以落地的交互设计。在他的自述中,2025年3月,“示路“两个字挂在应用商店专题最醒目的位置,“我愣了三秒,然后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我们这两个兼职开发的“野路子”,真的被看见了。”

对于开发者而言,鸿蒙生态有效降低创意的实现门槛,让他们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解决多设备适配和数据同步问题,从而能将核心创造力聚焦于场景洞察与体验设计。

随着AI系统的开发红利流向中小型开发者和创业团队,在帮助开发者们收获经济收益、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让一些极其微小的声音,在鸿蒙系统中被听见、被放大。

王荣庆的“吾声BeMyVoice”是一款针对发声障碍人士服务的应用,为用户提供文字转语音功能,并根据不同场景提供预设语句模板,最大限度降低操作门槛。上线初期,吾声就获得了接近2000次下载。用户在评论里留言,“甲状腺手术损伤声带,找到了这个软件,谢谢开发者给无声者带来生活的希望。”


在那一刻,技术从冷冰冰的功能,变成了被听见的温度。当AI的红利从算力层、模型层流向开发者和普通人,这种善意的流动,也让智能的意义被重新定义。

相比算法竞赛与大模型的规模角逐,系统与终端的协同更直接决定了普通人感知AI的上限。当用户从繁琐操作中解脱,从机械指令转向被理解与响应的体验时,他们所获得的不只是便捷,而是一种被关注的温度。

而那些流向开发者的红利,最终也会转化为用户对生态的信任与选择,让整个系统在技术与情感的循环中持续生长。

投资窗口期 重金换时间

历史经验表明,操作系统生态势能的积累并非线性增长,而是在关键节点实现爆发。2010年Android手机全球份额仅为23.9%,到了2013年3季度,这一数字超过了80%。一旦错过短暂的黄金期,便再难追赶。

对于像鸿蒙这样的新兴系统来说,当前面临着市场整体占有率尚小,开发者迁移、用户教育等成本高的难题。如何让更多开发者盈利,鼓励创意生长,实现良性的循环,也是思考的命题。

2024年鸿蒙宣布每年投入超过6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和激励鸿蒙开发者创新。今年9月鸿蒙又一次启动“天工计划”,投入10亿元支持AI生态创新。这些投入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一方面,用真金白银加速“创意-开发-上市”的正循环,鼓励早期入场者,按下鸿蒙AI生态的加速器。另一方面,树立“什么才是好的AI生态体验”的标准,拿下用户端的定义权。


对于开发者而言,借助鸿蒙生态他们可以不局限于单一设备的功能开发,而是思考如何利用系统能力,重新构建场景化用户体验。例如,有的人可以选择成为“场景整合者”打造跨设备的智能服务;有的可以深耕垂直领域,在医疗、教育等赛道上构建专家级数字服务。

以个人开发者身份接触鸿蒙生态的李尚儒,从2021年起已陆续开发了20多个产品,仅2023年,鸿蒙开发服务的收入就达到400万元,其中主要来源是一款名叫“日出日落时间”的元服务。

随着鸿蒙生态的扩大,这些开发者也开始成为各地政府争抢的对象。例如,为了吸引高新技术企业与人才落户东莞松山湖,当地政府设立了30亿AI专项基金和300亿半导体产业支持政策。放眼全国,大批城市政府也加入到了鸿蒙生态的支持中。

上海政务应用鸿蒙化超过500款,本地应用覆盖金融、交通、医疗等核心场景,并结合20亿元集成电路基金推动硬件端生态完善;南京设立鸿蒙生态专项基金,推动政务、金融、医疗等领域超400款应用的鸿蒙化适配,建设开发者创新中心及开鸿城市产业园。

对于投资人,鸿蒙生态正处早期阶段,其“生态位价值”比“流量价值”更具长期潜力。虽然短期内可能不够成熟,但却具备了锁定未来生态价值的核心优势。再加上鸿蒙通过资金、流量和政策构建的支持体系,很大程度上也为开发者提供了难得的培育环境。

目前,鸿蒙应用智能体已上架80多个,超3万款鸿蒙应用和元服务正在开发更新,吸引超900万开发者入局。当顶尖AI人才开始用脚投票涌向一个新平台时,开发者社区的活跃度与创新速度,远比一时的营收数据更能预示一个生态的未来。

结语

技术史的每一次跃迁,都伴随着权力的再分配。

AI操作系统的崛起,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生态规则的重写。它打破了设备边界的桎梏,重构了应用与系统的关系,重新定义了用户体验的标准。

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最大的机遇不在于在旧地图上寻找未被发现的角落,而在于亲手参与绘制新时代的第一张地图,而那些人往往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定义者。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3546.html?f=wyxwapp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