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地方实践(二):情满巴渝地 力行忠义心

IP属地 中国·北京 Daily每日财报 时间:2025-11-12 16:20:33

重庆忠县,这座被誉为“三峡留城·忠义之州”的历史名城,连绵的橘园与古朴的街巷相映成趣。作为渝东北地区的重要县域,忠县不仅以“忠文化”闻名,更在特色农业、传统手工艺、康养服务等领域展现出独特魅力。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通过其发起设立的忠县稠州村镇银行,深入产业一线,以创新金融服务精准破解发展瓶颈,为这片充满人文底蕴的沃土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促养殖业“牛”转乾坤

“想扩大规模,但牛舍是租的,活牛不能抵押,跑了好几家银行都碰壁。”忠县兆淑养殖场负责人姚小红的一席话,道出了当地养殖户的普遍困境。从事肉牛养殖3年的他,已将规模发展到近200头,却因缺乏合格抵押物,扩建计划和生态循环模式改造所需资金迟迟没有着落。在忠县这样的农业大县,养殖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但“轻资产、缺抵押”的行业特性让许多像姚小红一样的养殖户在发展关键期举步维艰。养殖场多为租赁经营,活体畜禽无法作为有效抵押物,传统的信贷模式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稠州银行在深入调研后,通过对经营流水、养殖规模和市场前景的综合研判,打破了传统信贷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在3个工作日内即为姚小红的养殖场完成了100万元纯信用贷款的发放。获得资金支持后,该养殖场不仅新建了标准化发酵池,实现了“酒糟饲料+沼气发电”的生态循环模式,还将肉牛存栏量提升30%,带动周边12户农户加入合作养殖。


图为稠州银行工作人员走访肉牛养殖户现场 许安龙/摄

姚小红的实践案例,成为稠州银行推广整村授信模式的重要契机。该行以点带面,将单个养殖户的信贷服务经验,拓展为支持整个养殖产业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构建数字化整村授信模式,实现了从贷款申请到审批放款的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农户通过手机端即可完成“秒批秒贷”,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

这一模式下,该行已为忠县2800户农户提供6.2亿元信贷支持,其中65%投向了生猪、肉牛等养殖产业,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养殖业发展的融资难题。该行还建立了“驻村客户经理+农业专家”联动机制,已帮助32家养殖场实现技术升级,形成了“数字赋能+专业支撑”的双轮驱动服务格局,让普惠金融服务真正覆盖到农村产业的每个角落。

助柑橘产业“橙”风破浪

重庆忠县被誉为“中国柑橘城”,柑橘产业已发展成为面积达36.5万亩、年产量50万吨、综合产值65亿元的支柱产业。这里不仅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三峡橘乡”的所在地,更是全国最大的NFC橙汁加工中心 ,据介绍,国内市场每售出10杯NFC橙汁,就有3杯原料源自此地。然而,这里虽有完整且庞大的柑橘产业链,但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也面临着现实挑战:农业项目普遍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与传统贷款期限不匹配;加工企业引进智能化分选设备等动辄上千万元的投入,让许多经营主体望而却步,三甲生态农业就是其中一家。

面对这一困境,稠州银行为三甲生态农业量身定制了“设备租赁+流动资金贷款”组合金融服务方案,该方案通过灵活的融资组合和还款安排,精准匹配了农业企业的现金流特点。在该笔资金的支持下,该企业建成了智能化分选车间,橙汁年加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企业还建成了沼气池、有机肥加工厂等设施,形成了“柑橘种植-畜牧养殖-沼气发电-有机肥还田”的生态循环体系,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带动了周边8个村集体实现年增收120万元。

稠州银行还针对柑橘产业链各环节的特点,配套开发了“种植贷”、“加工贷”、“经销贷”等系列产品,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该行已为忠县柑橘产业提供超5000万元信贷支持,累计支持了23个重点项目,服务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30余家,有效促进了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依托“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的带动效应,稠州银行的金融服务模式已推广至忠县双桂镇、石宝镇等5个特色小镇建设,带动6.67万户果农实现户均年增收1.5万元。通过全周期融资方案助力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这片古老的柑橘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守非遗技艺“豆”志昂扬

始创于清代的忠州腐乳酿造公司承载着三百余年的匠心传承,这家拥有“重庆老字号”金字招牌的企业,其腐乳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市场消费升级的浪潮中,作为年产值超1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也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既要保持传统工艺的本真,又要适应现代消费需求;既要坚守品质,又要拓展市场。


图为稠州银行与忠州腐乳酿造公司负责人在产品展示厅交流现场 许安龙/摄

“我们计划建设腐乳文化研学基地,推动‘非遗+文旅’融合发展,但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压力不小。”企业负责人黄代平坦言。

了解这一情况后,稠州银行创新推出“非遗传承贷”专项产品,通过组合融资模式提供260万元信贷支持,重点用于企业研学基地建设。该产品在传统信贷模式基础上,创新性地将企业的非遗品牌价值和发展潜力纳入授信评估体系,有效解决了老字号企业“轻资产、难融资”的困境。

在该行助力下,企业不仅完善了研学基地配套设施,还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了集“大豆种植-古法酿造-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研学线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该项目已带动周边120余户豆农参与其中,实现户均年增收约8000元,让传统技艺的传承真正惠及当地百姓,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如今,这家百年老店已初步构建起集非遗技艺展示、现代化生产和数字电商于一体的发展格局,让传统腐乳制作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传统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护幸福晚年“情”暖夕阳

在忠县新立镇双北村的一志养老院,老人们或在棋牌室怡然自乐,或在书报厅静享时光。这家充满温情的养老院,背后有着一个动人的创业故事:谁能想到,这家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养老院,是原为长途汽车司机黄一志与乡村医生的妻子毛桂容倾尽家财所创办。2007年因救助倒在家门口的空巢老人,黄一志变卖长途汽车并贷款25万元,将自家酒厂改建为老年康乐院。从最初仅收留6位孤寡老人的小院,发展到如今600余老人的连锁养老机构,这家养老院见证了当地农村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与发展。

“我们走过了艰辛的18年。稠州银行是我们坚强的后盾”黄一志回忆道,在计划扩建新院区时,资金压力曾让发展一度陷入困境,稠州银行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为其量身定制了“养老机构专属融资方案”,提供了100万元信贷支持。该行将机构的服务口碑、管理水平等软实力纳入风险评估体系。获得资金支持后,养老院得以完善设施、提升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行还助力养老机构首创更适合农村实情的“委托赡养”模式,并在当地流行推广,让专业化养老服务惠及更多农村长者。


图为稠州银行工作人员探访一志养老院老人 许安龙/摄

“真情付出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当别人因为你的付出而幸福时,你的人生才会更快乐、更有意义。”这是黄一志的座右铭。特别让夫妻俩欣慰的是,因为一时热心而办起来的养老院现在已扩展到五个院区。这一“金融+养老”的创新实践,不仅解决了养老机构的融资难题,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手段助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发展路径,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展现了金融机构在支持社会民生领域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

深耕一方水土,赋能万家灯火。稠州银行以“一行一策”的精准服务模式将金融服务的温度与深度,融入各地高质量发展的脉络之中,让发展的脚步在乡间沃土间更加坚实而深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