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四川大学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转化,实现产业和企业需求与科研供给的高效匹配,11月12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四川大学专场活动正式举办。校地合作重点项目——面向新经济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现场正式揭牌启用。 记者了解到,面向新经济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医药健康等新经济领域,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它的启用,标志着校地合作又迈出崭新的一步,将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
▲面向新经济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启用仪式
“围绕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的关键环节。我们希望以市场化逻辑,与成都市、高校、武侯区三级联动,来探索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性服务路径。”武侯发展集团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分管负责人周书田在采访中提到,中心以川大关键性学科的强势技术进行交叉学科融合,例如川大的高分子材料、人工智能计算机、大健康医疗等领域“攻克现在市场化、行业化发展的关键领域的需求,以此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事实上,过去,很多高校科研项目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空间不足、载体缺失、服务脱节等问题。交叉与转化中心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些“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在周书田看来,面向新经济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就像一个在川大“家门口”的科创“成果转化加速器”,为高校提供了前置性场所进行前端的创新和科创服务,并依托载体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空间的综合赋能解决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难题。![]()
▲活动现场企业展区
四川智耀海纳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典型的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案例。
“目前四川智耀海纳科技有限公司现行的团队以及相关联的配套实验室设施已经入驻中心,获得了完善的配套支持,项目研发进程显著加快,弥补了此前企业在校内所需空间载体以及关键性服务配套不足的问题。”周书田介绍,下一步,中心将继续拓展市场化运作体系,建立综合服务网络,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双向奔赴”。
“‘开园即满园’,川大团队的不少关键性成果技术已经在中心落地。”周书田提到,“我们建成了南北两栋楼,通过引入成都市人才集团以及相关联的市场化主体,将市场信息推到校内,让校内的科研成果、项目以及人才了解市场需求,并以揭榜挂帅的方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让中心成为高校触达市场的‘桥梁’,而这种转化模式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
![]()
▲面向新经济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国际临床CRO产业中心入驻项目集中签约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一系列签约仪式。面向新经济技术交叉与转化中心、国际临床CRO产业中心入驻项目进行集中签约,其中6个项目签约入驻交叉中心、2个项目签约入驻CRO中心。现场还举行了四川大学校企合作项目集中签约,签署四川大学科研团队与成都、眉山、绵阳等地企业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智能网联方面的优质项目5个。
此外,现场还开展了校企地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武侯区积极拓展未来产业赛道发展空间,促成浙江强脑科技落地成都发展,并携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围绕脑机接口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方面强强合作,共谋发展新方向。
红星新闻记者吕佳羽 摄影记者王勤
编辑 郭庄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