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的泉州港,风平浪静,一艘新加坡籍的“美赞”轮静静停靠在肖厝港码头。六根粗壮的管道从码头延伸至船舱,金黄的大豆油正以稳定的速度注入船内。
不远处,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内,日处理4000吨大豆的产能正全速运转。这是泉州口岸首次出口大豆油,也是福建省粮油产品首次走向国际市场的历史性时刻。而实现这一突破的,正是泉港本地企业——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泉州民企百强中的粮油巨头
2025年11月,泉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如期发布。在这份竞争激烈的榜单上,安踏集团以708.26亿元的营收蝉联榜首,成为泉州民企的领头羊。在这份榜单上,一家粮油企业以其稳健的表现引人注目——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以128.4亿元的营收位列榜单第6位,稳坐泉州泉港区民企的头把交椅。
![]()
榜单数据显示,今年泉州百强民企的入围门槛已达5.94亿元,较上年增长超四成,营收总额达4434.58亿元,资产总额突破5654.10亿元。在这一背景下,福海粮油能够稳居前列,其实力不容小觑。
而在早前发布的2025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福海粮油同样以128.3亿元的营收位列全省第41位,显示出其在全省范围内的竞争力。作为一家专注于粮油加工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民营企业榜单中能够与安踏、恒安等知名品牌共同位居前列,充分体现了其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从行业分布看,泉州百强民企中制造业企业达67家,福海粮油正是这制造业大军中的中坚力量。而泉州百强民企纳税总额达241.91亿元,吸纳就业36.34万人,福海粮油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写中国出口格局的破冰之旅
2025年10月10日,将成为泉州粮油加工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当天,装载6000吨大豆油的新加坡籍“美赞”轮从泉州肖厝港启航驶往印度,实现了泉州口岸大豆油出口“零的突破”,同时也标志着福建省粮油产品首次走向国际市场。这批大豆油全部由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生产,通过肖厝港的管道高效装船出口。
![]()
肖厝港作为泉州唯一直通铁路的港口,依托完善的仓储与物流体系,实现了从生产到出口的无缝衔接,为福海粮油的出口业务提供了坚实保障。对于这家一直以来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来说,这次出口意味着重大的战略转型。
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油脂产线负责人施宝兰表示:“借助国内加工技术提升和国际市场价格机遇,企业成功开拓国际市场,此批订单预计可增收约2-3%。”国际豆油价格走强与国内供应宽松形成的价差,为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市场机遇。
与此同时,国内大豆油加工技术的提升和产能优化,则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出口意味着中国从传统豆油进口国向出口国转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有助于提升中国豆油在国际油脂市场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
日吞4000吨大豆的产业巨兽
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实力,从其产能规模便可见一斑。公司主要从事大豆深加工及相关贸易业务,设有4000吨/天榨油厂(含大豆膨化车间)、1000吨/天精炼厂、1600吨/天小包装厂、500吨/天棕榈油分提厂。这意味着,这家企业每天可以消化掉4000吨的大豆原料,年加工进口大豆能力超过100万吨,是福建省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粮油加工企业之一。
庞大的产能背后是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公司同时配套先进的废气处理系统及80吨/天酸化油厂、500吨/天污水处理站,形成了从原料加工到副产品处理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成立于2002年,2004年9月建成投产,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沙格码头,项目占地面积125亩。
![]()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益海嘉里集团旗下福建地区的粮油加工企业,也是福建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丰苑”牌豆粕和“金龙鱼”“口福”牌等系列食用油,这些产品通过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背靠年入2388亿的粮油巨鳄
福海粮油之所以能在国际市场上强势崛起,与其背后强大的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密不可分。泉州福海粮油是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持有前者100%股份。而益海嘉里金龙鱼则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创始人为著名爱国华侨郭鹤年先生和他的侄子郭孔丰先生。
益海嘉里金龙鱼在国内拥有庞大的生产体系:在全国拥有83个已投产生产基地,100多家生产型企业,并新建多个生产基地。公司主要涉足油籽压榨、油脂精炼、油脂灌装、专用油脂、油脂科技、水稻循环经济、玉米、小麦、大豆加工及其延伸产业链、食品原辅料、粮油科技研发、中央厨房、大健康产品等产业,形成了极为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益海嘉里金龙鱼旗下拥有“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金龙鱼丰益堂”“海皇”“金味”“丰苑”“锐龙”“洁劲100”等知名品牌。建立了覆盖零售、餐饮、食品工业等全渠道的营销网络,产品涵盖食用油、大米、面粉及挂面、调味品、专用油脂、食品原辅料等家庭、餐饮及工业用厨房食品。
![]()
2020年10月15日,益海嘉里金龙鱼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发行价为25.70元/股,首日开盘涨幅达90.51%,总市值一度突破2600亿元,成为创业板史上最大规模的IPO项目之一。根据其最新财报,2025年三季度金龙鱼营业收入达1842.7亿元,全年营收预计将接近2388亿元,稳居行业第一的宝座。
![]()
神秘掌门人的产业报国路
而执掌这一粮油巨鳄的,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新加坡华裔企业家——郭孔丰。
![]()
郭孔丰,祖籍福建福州,1949年出生于新加坡,新加坡国籍,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商管理学士。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1973年,当时他加入Federal Flour Mills Berhad,从业务经理一路升至总经理。1980年至1989年,他任Kuok(Singapore)Limited董事,主管食用油和粮食的贸易与采购,从此与粮油行业结下不解之缘。1989年至1991年,他任Kuok Oils&Grains Pte Ltd总经理,主管粮油业务,并负责在中国筹建了第一家现代食用油工厂——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现代食用油工业的重要里程碑。
1991年,郭孔丰迎来了事业的重要转折点。他担任Wilmar Trading Pte Ltd董事长及总经理,在此期间,开始在中国进行投资及开展粮油相关业务。2006年,他担任丰益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将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他开始担任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直接领导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在郭孔丰的领导下,益海嘉里金龙鱼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网络,拥有80个已投产生产基地,成为中国粮油食品行业的重要力量。
郭孔丰在农产品及食品行业经验丰富,被誉为中国现代食用油产业的开拓者之一。2025年,他以170亿人民币财富位列《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624位,展现了其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比财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对中国粮油产业现代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从泉州到世界
福海粮油的出口突破,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成就,更是泉州乃至中国民营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的缩影。在2025年11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泉州600余家企业组成“采购天团”集体亮相,首日便签下3.6亿美元的采购项目。其中,泉州福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与丰益国际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
福海粮油公共事务主任林志康穿梭在丰益国际的展台前,他们企业今年再度向丰益国际抛出3.6亿美元的采购订单,延续了多年的良好合作。“进博会平台让我们能直接对接全球顶尖供应商,不仅拓展了视野,更精准把握了国际市场趋势与诉求。”林志康介绍。
通过进博会的长期对接,企业的供应链稳定性持续提升,此次采购的食用油、面粉等产品将进一步丰富泉州及周边地区的市场供给。这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正体现了泉州民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智慧。
一方面,通过进博会等平台引进全球优质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将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实现双向流通。而支撑这一全球化战略的,是泉州民企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4年度,泉州百强民企研发费用总额达82.14亿元,较上年增加4亿元;研发人员增至1.76万人,整体研发强度1.85%。企业创新成果丰硕,共拥有国内有效专利16619件,其中发明专利4017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32项、行业标准333项。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也成为泉州民企的重要方向。50家泉州百强企业推进智能制造,64家企业实施绿色低碳转型,30家企业开展“绿色化+智能化”全流程改造。这些数据背后,是像福海粮油这样的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上不断攀升。
作为丰益国际在中国运营的核心平台,益海嘉里金龙鱼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本土化运营、全球化视野”战略。在郭孔丰的领导下,益海嘉里在中国市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深度本土化是其一贯策略。益海嘉里在全国建立的83个生产基地,不仅考虑了物流效率,更注重与当地农业资源的结合。
2025年11月初,泉州福海粮油在进博会上与丰益国际签下3.6亿美元采购订单的场景,与一个月前大豆油首次出口印度的画面,形成了奇妙的呼应。
“引进来”与“走出去”, 在这家泉州民企身上实现了完美统一。厂区内,日处理4000吨大豆的机器仍在轰鸣;码头边,下一批出口产品正在紧张装船。从泉州港驶出的,不只是载满大豆油的货轮,更是一个民族企业走向世界的梦想与决心。
而这一切的背后,那位出生于新加坡的华裔企业家郭孔丰,正用他独特的商业智慧,书写着一段跨越国界的产业传奇。(闽商文化馆)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