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图|视觉中国
“以前买房是先上车再说,慢了就等于亏,现在可以慢慢挑,挑到真正合心意的才出手。” 这是当下很多购房者的真实心态。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新阶段,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已成为普遍共识。大家想要的 “好房子”,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居所,更是包含优质户型、舒适社区、完善服务的全周期居住体验。
在这样的市场变革中,贝壳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给出了清晰的转型答卷。其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 Q3 实现净收入 231 亿元,同比增长 2.1%;总交易额(GTV)达 7367亿元,基本盘稳固;经调整净利润 12.86 亿元,盈利质量稳步。更值得关注的是,家装、租赁等第二赛道居住延伸服务收入占比已攀升至 45%,创历史新高。
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从单一交易撮合升级为多元居住服务,贝壳的转型之路,也是房地产下半场发展的重要观察切片。
先把 “买房” 这件事做透
对消费者而言,无论需求如何升级,“买一套放心房” 始终是居住体验的起点。在新房供应结构优化、二手房市场占比提升的当下,贝壳没有陷入 “拼成交规模” 的内卷,而是聚焦 “交易效率” 与 “服务保障” 两大核心,把买房这件事的每个环节做深做透。
当下购房者的痛点早已不是 “没房可选”,而是 “选房太耗时”“优质房源难甄别”,因此贝壳在优化供给上发力,通过完善服务网络与技术创新,让好房子主动找到对的人。
截至 Q3 末,贝壳平台活跃门店达 5.9 万家,活跃经纪人 47.15 万人,服务网络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拓展。更重要的是,平台化协同效应显著增强,非链家连接门店(贝联)的 GTV 贡献占比持续提升,打破了不同品牌间的房源壁垒,这意味着消费者无论选择哪个门店,都能接入全平台的优质房源库,无需在多家中介间反复比价、筛选。
在存量房业务中,这种协同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韧性。Q3 贝壳存量房 GTV 达 5056.4 亿元,同比提升 5.8%,呈现跑赢同期二手房市场整体态势。
而在新房领域,贝壳则聚焦 “好房子” 供给,前三季度新房 GTV 同比增长约 11%。针对低线城市居民的改善需求,贝壳试点 “B+” 轻运营模式,在确保真房源的基础上,为更多城市房产经纪门店和经纪人提供系统能力,目前已在4城试点,计划年底覆盖超 30 个城市,让县域市场的消费者也能享受到与一线城市同等标准的选房体验。
同时,技术赋能则让匹配效率大幅提升。贝壳经纪人 AI 助手 “来客” 已实现 41.4 万经纪人全覆盖,能自动识别客户核心需求,快速筛选符合条件的房源,并生成包含户型亮点、周边配套、性价比分析的智能报告。
今年年中在上海试点的 “房客分离” 机制更是实现了服务模式的革新:通过房源维护与客源开发的专业化分工,让专属经纪人专注维护房源真实性与时效性,另一批经纪人聚焦客户需求匹配,形成 “好经纪人打造好房源、好房源吸引好客户” 的正向循环。上海试点“房客分离”机制后,房源去化率由2.6%提升至3%以上。
买房是人生重大消费,“交易安全” 永远是消费者的底线诉求。解决了 “找到好房子” 的效率问题后,贝壳深刻洞察这一点,开始构建行业领先的 “真保障” 服务体系。
目前贝壳已形成了包含 35 项服务承诺的完整保障矩阵,涵盖 6 个平台级承诺与 29 个品牌级承诺,从房源核验到资金安全,从交易流程到售后维权,实现全链路覆盖。更重要的是,针对最受关注的房款安全问题,贝壳打造了 “专业把关、资金监控、智能风控、平台兜底” 四重防护网。通过银行专户存管、交易节点实时监控、AI 识别异常交易等多重措施,将房款损失概率控制在 0.006% 的极低水平,相当于十万分之一的风险发生率。
做深多元居住,抵御市场波动
如果说 “买对房” 是居住体验的起点,那么 “住得好” 才是长期需求的核心。在房地产市场从增量时代迈向存量时代的转型期,单一业务结构难以抵御市场波动。贝壳以 “一体三翼” 战略为核心,构建起覆盖房产交易、家装家居、房屋租赁、贝好家等的多元居住服务生态,既精准承接了消费者从 “住有所居” 到 “住有优居” 的需求升级,也为自身搭建了更具弹性的业务架构。
贝壳的多元业务精准捕捉了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
针对改善型群体对 “住得好” 的核心诉求,贝壳以 “产品化 + 数字化” 重构家装逻辑。Q3家装家居业务收入 43 亿元,利润率 32.0%,同比提升 0.8 个百分点,成为多元业务中的重要增长极。
旗下整装品牌推出 “产品化样板房”,消费者所见样板间效果即最终交付标准,避免了“卖家秀和买家秀天差地别”的困扰。在北京,整装精品馆的到店转化率显著高于传统装修门店,印证了这种模式的受欢迎程度。
为保障资金安全,“整装资金存管” 落地 30 余城、服务超 2 万家庭,以 “专款专户、节点解冻” 规避 “钱付活停” 风险;供应链集采品类扩至 13 种,部分采购单价下降,优化性价比与盈利结构;HomeSaaS 平台通过 BIM 技术与 AI 摄像头,让消费者手机可查施工及材料明细,契合 “老房改好房” 政策。
针对年轻人与新市民的租赁刚需,贝壳以 “线上化 + AI” 破解行业非标痛点。Q3 租赁收入达 57.3 亿元,同比增45.3%,在管房源超 66 万套,且实现城市层面扣除总部费用前盈利。
在收房环节,AI 通过网格化管理 1 分钟模拟 9 万种人员配置方案,宁波试点区域人员投入减少 10% 但收房规模上涨10%;出房环节,AI 动态调价缩短空置周期,累计去化托管房源 35 万套,占全部外展房源的 73.5%,年节省成本超 1 亿元;租客端,“新青年计划” 减免押金、支持月付,“公积金直付房租” 服务覆盖北京、济南等城市,参与人员超4000 人,再加上明确的维修响应与押金返还机制,有效解决 “租房难、退押难” 问题,进一步巩固用户粘性。
若说家装、租赁是后端承接,贝好家则从源头定义 “好房子”。针对开发商精准开发需求,贝好家通过数据驱动打通“居住需求 - 产品设计” 链路。
依托贝壳新房、二手、潜客等多维度数据,构建需求模型,通过分析海量用户数据,贝壳发现:年轻人偏好小而精户型与智能配置、有孩家庭关注学区与通透性、老年群体重视无障碍设计与医疗配套。贝壳将真实需求反馈给开发商,让房屋设计从 “开发商主导” 转向 “用户需求主导”。
截至 2025 年 10 月底,贝好家已在北京、上海等地落地 17 个项目,覆盖刚需、改善等多个产品线,实现 “新房子建成好房子” 的初期目标。这种需求前置模式,既帮助开发商提升去化效率、降低市场误判风险,也让消费者买到真正契合生活需求的房子,从源头提升居住体验,为多元服务生态提供前端支撑。
总的来看,“交易 + 延伸服务” 的多元逻辑十分清晰:核心房产交易业务为家装、租赁提供天然流量入口,反之,家装、租赁业务又拉长了服务周期,让用户与平台的连接从 “一次性交易” 转向 “长期陪伴”。这种双向联动不仅强化了用户对平台的信赖,更让整体业务架构具备了更强的市场适应力。
其中优势从财务数据中可见一斑,Q3 贝壳非房产交易业务净收入占比已达 45%,其中家装、租赁两大核心延伸业务利润贡献占比创新高。凭借非房业务的快速成长与各板块协同效应,贝壳得以在行业调整期获得稳定增长支撑,持续增强抗周期能力。
当人们对 “家” 的期待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更包含社区温度、服务便捷度与生活品质感,当行业发展从 “快速成交” 转向 “长期价值创造”,贝壳的转型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拥抱变化。
说到底,这种转型其实很简单:不再把 “卖房子” 当成终点,而是以 “住得好” 为核心,把服务延伸到买房、装修、租房的全周期。贝壳用财报数据证明,这种 “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的转型是成功的 —— 既稳住了基本盘,又打开了新增长空间。
如今的贝壳,早已不是一家单纯的房产交易公司,而是真正的居住服务企业。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3793.html?f=wyxwapp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