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密集推进 组网提速催生万亿市场机遇

IP属地 中国·北京 财闻 时间:2025-11-11 20:13:03

近期,国内商业航天领域迎来密集发射窗口期,11月9日到10日,短短两天内先后完成4次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既有圆满成功的突破,也面临试验失利的挑战,折射出行业高速发展中的探索与前行。

与此同时,财闻查询相关行业信息获悉,产业链协同发力、低轨卫星组网加速等趋势凸显,万亿级市场新赛道正加速成型。

根据赛迪智库数据,当前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增至500余家,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其中,由国家主导的多个万星星座计划(如GW星座、千帆星座)已进入密集组网阶段,将带来海量的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需求。

商业航天发射喜忧交织

11月9日凌晨,力箭一号遥六运载火箭率先拉开近期商业航天密集发射的序幕。5时01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遥六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新技术试验。

同日11时32分,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再传捷报,力箭一号遥九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顺利将楚天二号技术试验01星、02星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为民营商业航天发射再添佳绩。

11月10日,发射任务持续推进。10时41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迎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低轨卫星组网建设再获实质性进展。

然而仅1个多小时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任务遭遇挫折。12时02分,谷神星一号民营商业运载火箭搭载吉星高分04C星、吉星平台02A04星及中北大学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后,火箭飞行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失利。

产业链多主体深度参与

发射任务的背后,是商业航天产业链上各类企业的协同发力。

针对谷神星一号发射失利,火箭研制方星河动力航天迅速在公众号发文回应,“将始终怀揣对航天技术的敬畏之心,全力查明故障原因,认真严谨组织谷神星一号的归零与复飞工作,确保后续发射任务能够持续圆满成功。”

公开资料显示,星河动力是国内火箭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表现优秀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目前企业成功完成了20次火箭发射,为27家商业卫星客户共计发射了85颗卫星。

星河动力在今年9月底顺利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共计24亿元,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及南京六合区各级投资平台,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旗下四川制造业协同基金和四川区域协同基金,四川成果转化基金,济南中泰交产基金,交融君泓五期南京基金,亦庄中瀛扶摇基金,池州梅岭池香基金,海南和城航天基金等。

10月22日,星河动力正式启动上市辅导,由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辅导机构。

另外,在产业链配套环节,多家企业已深度嵌入核心环节。

航宇科技(688239.SH)曾经披露,公司在商业航天产业链已深度进入星河动力等头部火箭厂商,覆盖谷神星等主力型号。配套产品包括涡轮盘、泵、壳体、法兰等各类环锻件、模锻件,并正向精加工交付+小系统级装配延伸,材料体系涵盖高温合金、钛合金、铝合金等。2025年预计公司商业航天业务收入体量约数千万人民币,公司所处环节属于核心供应商位置,一旦定型替代成本极高,随着商业发射走向高频化,公司该业务板块收入有望快速提升。

上海港湾(605598.SH)也是星河动力的商业合作伙伴。上海港湾介绍,公司依托钙钛矿电池优异的光电转换特性,通过太阳能向电能的高效转化,为卫星运行提供核心能源支持。目前,公司已在多颗卫星上搭载钙钛矿太阳电池开展在轨试验,精准采集电性能数据并监测其在太空环境中的运行状态,持续优化研制技术与工艺——这为该技术后续的大规模应用积累了关键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卫星能源领域的技术前瞻性与布局深度。

此外,天宜新材(688033.SH)控股子公司北京天仁道和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仁道和”)与星河动力于2024年完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就固体、液体运载火箭相关部段研发制造领域开展合作,结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悉,天仁道和将积极配合星河动力商业航天运载火箭新型号的研制;同时积极支持星河动力商业航天发射业务发展,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平台。

万亿市场赛道加速开启

密集的发射活动背后,是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加速的信号。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2025年7月底以来,我国GW星座(“国网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从01-05组星的一到两个月发射间隔,缩短到05-08组星的3-5天发射间隔,组网速度明显加快,或表明我国卫星互联网开始进入高密度组网期。民营液体火箭有望逐步成为建设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的重要力量,卫星互联网建设有望加速。

GW星座是我国首个卫星互联网计划,规划发射12992颗互联网低轨卫星,规模十分庞大。与此同时,我国还有“千帆”星座和“鸿鹄三号”星座等多个万星星座计划在推进中。当我国的数万颗互联网低轨卫星全部就位,所组成的星座将与地面5G/6G网络融合,构建天地一体的高速通信网络。

市场潜力同样备受关注。中信证券认为,2025年将是中国商业火箭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若民营航天公司火箭试验成功,将有望参与到中国星网和千帆星座的发射服务中,火箭运力和发射成本瓶颈或将迎来突破。“万亿市场规模的新赛道即将扬帆起航,为相关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同时,斯瑞新材(688102.SH)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共执行了150多次火箭发射,其中,国内火箭发射35次,随着国家星网、千帆星座等低轨卫星星座加速发射组网建设,商业航天市场对运载火箭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市场需求随之急剧增加。

在具体应用领域,臻镭科技(688270.SH)指出,低轨卫星星座公司在卫星载荷和宽带地面终端已形成显著卡位优势,随着卫星密集发射与组网应用,相关营收规模将显著增长。

民生证券则认为,政策大力支持下,卫星互联网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商业航天的“大航海时代”有望开启,预计天基算力与传输将开启数据基建与应用全新范式,建议重点关注天基算力核心标的,以及天基基础设施能源分系统核心供应商;同时,也建议重点关注具有核心卡位优势的卫星互联网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