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2025数字信任生态合作大会举办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11-11 12:18:53

光明日报客户端

日前,2025数字信任生态合作大会在上海市徐汇区举办。大会以“智链筑基 信任领航”为主题。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南新生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数字身份、区块链、隐私保护等技术为支撑的数字信任体系,对于保障数据安全可信流通、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有序发展至关重要。标准是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下设的数字信任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已开展大量研究工作,通过制定标准、编制报告、组织研讨会等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未来,协会将强化政策与标准衔接,增加有效标准供给,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我国数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和数字协作的深化,构建以“信任”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日益迫切。数字信任通过融合区块链、数字身份、隐私增强等技术,构建“身份—规则—过程—结果”可信的闭环体系,是加速数据流通、增强跨域协作的关键支撑。中国信通院前期发布了《数字信任发展报告》,推动星火·链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可信区块链评测服务等,形成了大量数字信任相关的研究成果。下一步,中国信通院将持续深化与徐汇区战略合作,与产业各方一道,携手共建开放、协同、共赢的数字信任新生态。

“数字信任是人际、制度与技术信任的有机融合,区别于侧重防对抗的数字安全,其核心在于通过密码算法、物联网、区块链、数字身份等技术促进合作与价值流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何伟介绍,当前,国内外数字信任概念认可度持续加深,政策与产业层面均加速推进相关布局,量子密码算法、区块链、物联网、数字身份、隐私增强等技术加速演进,信任即服务、数字内容溯源证真、新型支付协议与金融服务模式引起广泛关注,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会上,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高级业务主管刘宾发布《数字信任产业全景图(2025)》,梳理了区块链、数字身份、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的产业生态。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张立锋解读《数字信任系列国际标准》,介绍了数字信任相关的国际标准研制现状。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坤)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