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部酒企的战略重点,从“求增速”转向“保质量”。
作者 | 周若涵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白酒行业的“寒气”还在继续,相较于短期的业绩,头部酒企现在越来越注重长期价值的深耕。
2025年10月30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75亿元。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洋河股份在行业寒冬中的战略抉择。当行业从“铺货即增长”转向“硬核内功”的竞争新阶段,洋河展现出难得的战略定力:研发投入同比暴增77.92%,合同负债64.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36%。其正通过“去库存、提势能、稳价盘”的系列举措,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中暗自修炼内功,布局未来。
![]()
部分券商亦对洋河股份表示看好。西南证券分析指出,当前白酒行业景气度持续承压,存量竞争的格局加速演进,行业集中、分化趋势进一步凸显,洋河股份立足长远发展和理性发展,结合当前环境把握经营节奏,以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主,聚焦主导产品和重点市场,强化品质表达和口碑引领,加之其股息率行业领先,配置价值凸显。
华创证券则表示,洋河股份全年深度出清、思路清晰,来年更有望轻装上阵。预计Q4公司会持续出清,省外出清速度有望加快,减轻包袱后明年有望逐步改善,省内先行企稳回升,随后带动省外经营好转。
01
坚守品质
研发投入同比大增77.92%
2025年,白酒行业正经历新一轮业绩深蹲。中国酒协报告显示,近八成酒企遭遇市场寒流,传统旺季“旺不动了”,渠道库存高企与价格倒挂并存。
在宏观消费环境变迁与产业政策引导下,白酒行业告别过去量价齐升的黄金时代。头部酒企的战略重点普遍从“求增速”转向“保质量”,行业竞争逻辑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
图注:数字化生产——洋河智能工厂
在行业极致承压下,作为头部酒企的洋河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存逻辑。尽管营收短期承压,但洋河并未动摇对产品品质的投入。今年前三季度,洋河股份研发投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7.92%,彰显了其坚守品质生命线的决心。
以老窖池、老工艺、老酒为根基,洋河始终将消费需求置于首位。7万口名优窖池、70万吨原酒储量、梦之蓝手工班的高端年份标杆、蓝色经典系列的绵柔工艺传承,早已在消费端形成了稳定的品质认知,也成为其在行业调整期仍然能够在消费者群体中保持粘性的重要基础。
今年以来,洋河推出的6款新产品,也正是其研发创新的集中体现。“年销一亿瓶,年饮三亿人”的海之蓝焕新升级,洋河高线光瓶酒上市即“顶流”,洋河国宾首秀,金梦九(M9)全新出发,超级足球闪亮登场,微分子新品亮相,其与时俱进的品质价值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了惊喜和期待。
![]()
图注:白酒行业第一个智能化立体仓库
与此同时,洋河打破对传统大单品的依赖,通过场景化、个性化产品切入细分市场,系统布局从高端引领到大众消费的立体化产品矩阵。2025年以来,其延续“双名酒、多品牌、多品类”战略,形成了顶天立地、覆盖全价格带的产品矩阵。高端以梦之蓝手工班为引领,次高端以梦之蓝M6+、梦之蓝水晶版为主力,中端以天之蓝和海之蓝为基础,中低端则以洋河大曲和双沟大曲为代表。全价格分布和清晰的产品定位,进一步适应消费分级趋势,抗风险能力更强。
在行业人士看来,洋河的核心优势源于其对“品质基石”的长期坚守。通过产能、储能与技术三重护城河,确保产品矩阵的差异化竞争力。品质背书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信任度,更支撑了价格体系稳定性。海之蓝开瓶率实现近两位数增长,梦之蓝手工班凭借“真年份”认证,成功站稳千元高端市场,都是例证。
洋河的矩阵化转型,也与白酒行业的趋势相契合。消费者从重包装转向重口感,洋河就以老酒储备与真实年份认证回应市场需求;消费者追求理性消费,洋河就推动高线光瓶酒与海之蓝焕新,平衡性价比与品质;消费者消费场景选择多样化,洋河就推出低度酒适配休闲社交,文创酒满足收藏与礼品需求。
![]()
图源:公众号“梦之蓝社区”
这种从大单品驱动到矩阵化作战的转型,也绝非短期战术,而是基于行业变局与消费分级的战略必然。通过第七代海之蓝巩固大众基本盘、高线光瓶酒开辟新增量、低度酒与文创酒破圈年轻市场,洋河的产品矩阵既覆盖全价格带,又实现品质与品牌协同。更重要的是,这一路径以老酒储备与工艺创新为根基,以渠道优化与文化IP为翅膀,使洋河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与可持续增长潜力。
02
开瓶为王
直击年轻消费群体
过去长期以来,白酒行业一度依赖“渠道压货”的增长模式弊端逐渐显露,一些酒企直接因此而面临库存过高、价格倒挂的困境。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开瓶为王”逐渐成为各大酒企的核心战略之一,将考核的重心从“铺货量”转向“开瓶率”。
洋河以“内容+场景+体验”为核心,构建了一套立体化、互动化的品牌传播体系,实现从“被看到”到“被记住”、再到“被需要”的认知升级。
比如,洋河通过赞助苏超实现场景化用户运营,“进球抽福袋”将观赛激情即时转化为消费动力;“主场礼遇”则通过线下品鉴增强品牌温度;极具代表性的“海之蓝龙虾嘉年华”单月引流15万人,成功将大众娱乐、体育热情与白酒消费融为一体,完成从流量到销量的高效转化。值得关注的是,洋河还邀请客队球迷免费游览酒厂,把短期赛事关注转化为品牌的深度体验,延伸了品牌触达链条,实现品效合一的闭环。
与体育跨界,更与文化牵手。今年,洋河独家冠名了CCTV4的大型文化节目《遇鉴文明》,将白酒文化置于全球文明坐标,引发白酒文化热潮;携手央视打造《梦响中国音乐盛典》,以“一城一韵”的创新模式渗透文旅场景。
这背后也隐藏着洋河抓住年轻消费群体的强烈欲望。中国酒协报告显示,白酒的主力消费群体正在进行代际更迭:1985-1994年出生的人群成为新主力,占比34%;而1995年后出生的成年群体占比18%,他们对文化认同的需求较上一代提升。洋河通过文化IP的现代演绎,成功实现品牌年轻化转型,新品在年轻群体中的试用率提升。
![]()
图源:公众号“梦之蓝社区”
“对于愿意长线投资视角的投资者,这段‘最难受’的时期,反而可能是洋河新一轮腾飞的起点。”白酒行业分析师肖竹青指出,洋河先挤泡沫、再蓄动能,通过“破局—筑基—实现突围”逻辑清晰。他强调,与一般酒企不同,洋河是通过“以促动销”而不是“压任务”的方式去化:通过扫码红包、宴席政策、品鉴等C端拉动高净值人群共鸣与共情——让货真正让目标消费者喝掉,而不是在渠道空转。
“面对当前白酒行业价格带下移现状,公司腰部产品通过海之蓝迭代巩固市场,底部则以高线光瓶酒开辟新市场,精准市场卡位。”海通国际研报指出,在区域端,区域端,公司省内市场持续精耕,推动渠道精细化运作,强化区域网络渗透,聚焦婚宴、家宴等高频消费场景;省外市场分类突破,聚焦梦之蓝M6+等大单品,通过控量稳价稳定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在渠道端,面对行业库存压力,洋河通过“阶段释放压力”模式实现全国库存两位数去化,主导产品如梦之蓝M6+、M3、海之蓝等价格在中秋后稳中有升,在白酒板块中较为稀缺,反映出经销商对品牌发展的信心。
“洋河出清进程领先行业,后续有望率先复苏。”在国泰海通看来,短期看,洋河业绩调整幅度较大,但高分红高股息有望支撑估值;中期看,公司出清进程领先于行业,随着周期修复,洋河有望率先复苏,兑现弹性;长期看,随着行业走出本轮周期,步入稳态阶段,公司作为有全国影响力的名酒品牌,产能、产品、渠道禀赋仍在,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作为头部酒企之一,洋河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渠道库存实现两位数去化,主导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经营质量显著提升。随着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只有被消费者真正喝掉的酒才能为企业创造持续价值。洋河股份构建品牌与消费者的长效链接,也为行业穿越周期提供了宝贵经验。
效果已经在悄然显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洋河股份公司合同负债64.2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9.66亿元大幅增加29.36%,可以看出经销商的信心也正在逐步恢复,市场份额持续巩固。白酒行业的调整期终将过去,而对于像洋河这样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来说,暂时的业绩回调也只是为了未来更好的跃升。
你喜欢洋河的哪一款酒?评论区聊聊吧。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