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CEIC2025在深开幕,终端厂商竞逐根技术与AI全场景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11-07 20:16:20

11月6日,全球首届消费电子创新大会(CEIC 2025)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开幕。本届大会以“新电子・新体验・新消费”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科技企业,超2000项科技新品集中亮相,首日吸引了1.8万余人次观展。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与传统消费电子展会侧重单一产品展示不同,本届CEIC 2025的核心议题之一聚焦于“根技术”的突围与全场景生态的构建。此外,大会聚焦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家园、数字健康与新技术五大方向,呈现了从技术到场景的创新链路。

分析人士指出,在人工智能重塑产业格局之际,消费电子的竞争正从硬件参数的“内卷”转向底层系统和AI生态的“外拓”。中国技术标准正试图构建新的产业“话语权”,推动全球消费电子创新中心向中国转移。



终端竞逐“根技术”

智能终端区成为本届大会竞争最激烈的缩影。华为与荣耀的展台均将“生态”与“底层技术”作为展示重点。

华为展台首次面向全球展出了鸿蒙6全系产品,覆盖电视、电脑、平板、手机和穿戴设备五大类终端。现场演示显示,基于鸿蒙6的分布式能力,设备间的协同成为核心亮点,如手机导航可无缝流转至车机,平板内容也能实时同步到电脑。

“根技术”的突破正从系统层延伸至连接层。在开幕式上,华为终端BG CEO何刚发布了新款星闪耳机。星闪是华为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近距离无线连接技术。据现场信息,相较于传统蓝牙,星闪在传输时延上仅为其1/30,传输速率提升6倍,连接数提升10倍,覆盖范围提升2倍。

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目前星闪生态已覆盖200多类商用产品,从家电到鼠标键盘都有成熟产品。其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正在为终端设备带来技术升级。

另一家终端公司荣耀,则将其展台重点放在折叠屏的场景化应用和新型显示技术上。其折叠屏产品通过多角度悬停、平行视界等功能演示了折叠形态的独特价值。同时,荣耀还首次展出了裸眼全息空间VR设备,该设备可变身为桌面空中成像或车载悬浮显示终端,无需辅助器具即可呈现立体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终端全面AI化,数据隐私安全正成为厂商构筑生态信任的基石。在AI战略布局上,厂商已开始强调“安全可信”。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就在不久前的9月26日,荣耀YOYO智能体获得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颁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个人信息和用户权益保护能力证书”。在经过32个方面、114项具体要求的全面测试后,YOYO智能体取得了最高“卓越型”的评估结果。

YOYO智能体所展现的颠覆性体验,是荣耀系统性AI战略厚积薄发的成果。在10月举办的Magic8系列新品发布会上,荣耀推出了首款自进化AI智能体YOYO,其基于荣耀魔法大模型3.0,构建了“看见、记忆、执行”三大核心能力,完成了从“被动工具”到“主动伙伴”的角色升级,使YOYO智能体能够像人类助理般拆解复杂任务、调度跨应用资源、闭环完成操作流程。

业内人士认为,AI大模型在终端的深度应用必须首先解决用户对数据隐私的核心关切。荣耀此举标志着头部厂商正将隐私安全能力前置,深度融入AI智能体的设计与运行中,以此作为AI终端生态竞争的差异化优势。

AIoT全景落地:从汽车、机器人到“根技术”芯片

当鸿蒙与星闪等“根技术”的能力溢出手机和PC,一个覆盖全场景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图景正在加速落地。

在智能汽车区,华为乾崑、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车企均展示了实车座舱。其核心功能集中在“车家互联”,参观者可通过车载中控屏远程控制家居设备。同时,基于星闪高精准定位技术的数字车钥匙,也实现了“远距离迎宾、近距离解锁”的无感交互。

智能家园区则展现了AI大模型的落地能力。中国移动展示了视联网家庭大模型,可覆盖老人、幼儿、宠物等全域看护生态;移动爱家则带来了首个家庭陪伴机器人“灵犀”。



如果说终端应用是“面子”,那么新技术展区则亮出了中国消费电子的“里子”——支撑各类智能设备运转的核心芯片与元器件。

上海海思等芯片企业展示了面向消费电子和智慧家庭的系列芯片及解决方案;欧冶半导体带来了全球领先的龙泉560系列车规级AI芯片;亿维瑞光展现了固态激光量子雷达“鬼成像”技术,被视为下一代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的“眼睛”;启声科技则展示了其全球独创的超高精度声源定位技术。

此外,人形机器人和新型智能硬件也成为焦点。亿航智能展示了全球首款适航载人无人机;众擎、乐聚企业带来了多款人形机器人;瑞龙外科则展示了首款上市的模块化手术机器人。



大模型从云端走向“具身智能”,也成为AI落地的关键路径。在商汤科技展台,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一款AI讲解机器人。据现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机器人搭载了商汤“日日新多模态大模型Omni”,其核心能力在于具备“主动目标意识”,而非被动问答。系统融合了视觉、语音与推理能力,即使用户中途提问打断,AI也能在解答后自然衔接回主讲解流程,主要面向展厅、博物馆等场景。

这款机器人的背后,是商汤正加速布局的具身智能赛道。就在今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商汤正式发布了全新「日日新SenseNova V6.5」大模型体系,行业首个突破图文交错思维链技术,多模态推理与交互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让智能走出数字空间、进入物理世界,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必须走出的关键一步。

大模型的竞争已进入“落地为王”的阶段,商汤集团董事长徐立此前所言,AI的价值在于“百姓之日用”,即能否嵌入真实的业务流程中。从CEIC展出的讲解机器人,到背后的「商汤日日新大模型」,显示出大模型厂商正竞相为其AI技术寻找现实世界的物理“肉身”。

这场“从根技术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展示,背后离不开深圳的产业政策支持。

今年3月,深圳出台专项政策,设立50亿元人工智能终端基金和10亿元网络与通信基金,重点投向消费电子产业链。同时,深莞共建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正为创新技术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CEIC组委会主任何明在开幕式上表示:“在人工智能重塑消费电子格局之际,我们相信,随着底层根技术、创新产品、精彩体验的全链路打通,将会推动消费电子技术创新进入全新的阶段。”

CEIC 2025更被业界视为一个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全球合作的平台。从华为、荣耀等头部企业的“秀肌肉”,到海思、欧冶等上游芯片厂商的“亮底牌”,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正迎来从技术追随到创新引领的历史性转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