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Meta力推AI短视频“Vibes”进欧洲!全AI生成内容引争议,“AI版TikTok”是未来还是“AI泔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Chinaz 时间:2025-11-07 16:21:21

继在美国上线六周后,Meta正式将旗下全AI生成短视频产品——Vibes——推向欧洲市场。作为Meta AI应用内的独立内容流,Vibes中的每一则短视频均由人工智能生成,用户既可输入文字提示创作视频,也能“Remix”他人作品,叠加音乐、调整风格、组合画面,最终一键分享至Vibes Feed、Instagram、Facebook等平台。Meta将其定位为“社交化、协作式的AI创作体验”,试图打造一个由AI驱动的下一代短视频生态。

然而,这一战略却与Meta此前强调“真实内容”“反对低质短内容”的立场形成鲜明反差。今年早些时候,Meta曾公开呼吁创作者聚焦“真实叙事”,并采取算法手段打压“无原创性”的内容。如今却高调押注全AI生成视频,引发用户与业界广泛质疑。

用户质疑声浪高涨:“没人想要AI泔水”

早在9月Vibes首次亮相时,Meta CEO扎克伯格的官宣帖下就涌出大量负面评论。高赞留言直指:“没人想要这个”“兄弟,你在自己App上发AI泔水(AI slop)?”更有用户困惑发问:“我说话能代表所有人——这到底是什么鬼?”

“AI slop”——这一网络热词,正被用来形容大量低质量、同质化、缺乏人类情感的AI生成内容。随着Sora、Vibes等平台涌现,社交网络正面临“内容通胀”危机:视频数量激增,但信息密度与情感价值却急剧稀释。

Meta的矛盾逻辑:一边打压“无价值内容”,一边主推AI生成流

讽刺的是,就在Vibes欧洲上线之际,YouTube等平台正加紧出台政策限制AI生成内容,要求明确标注甚至限流低质AI视频。而Meta却反其道而行,宣称自Vibes上线以来,Meta AI应用内的媒体生成量已增长超10倍,显示出其对AI内容生态的坚定押注。

公司辩称,Vibes并非替代人类创作,而是提供一种“协作新范式”——朋友可共同Remix视频、叠加创意,形成“集体AI叙事”。但批评者指出,在缺乏原创性输入和情感真实性的前提下,这种“协作”不过是算法模板的无限复制。

效率与真实性的终极博弈

Vibes的推出,折射出科技巨头在AI内容浪潮中的深层焦虑:如何在内容规模化与用户信任之间取得平衡?Meta选择优先拥抱效率,寄望通过AI降低创作门槛、提升用户粘性;但若无法解决“AI slop”带来的审美疲劳与信任危机,这一策略恐将适得其反。

AI短视频的未来,不应只是“更快、更多”,而应是“更懂、更有温度”。当AI成为画笔,人类仍是画家——否则,再流畅的AI视频,也不过是数字时代的空洞回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