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双11”AI眼镜“神仙打架”,谁将戴上“下一个手机”的桂冠?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静 同壁财经 时间:2025-11-07 14:56:05
“双11”的镜中战场,巨头抢滩“第一视界”

同壁财经

2025年的双11,战火已从传统的电商折扣蔓延至科技前沿。百度、阿里、BOLON、影目、联想等巨头纷纷抢在黄金销售节点发布AI智能眼镜,一场关于下一代计算终端的卡位战已然打响。这不仅是新品的集中爆发,更是AI从云端走向边缘、从对话走向视界的关键一步。

近期,市场对AI终端的期待持续升温,$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作为捕捉AI硬核科技趋势的工具,其表现也反映了资本对AI+终端浪潮的高度关注。当AI大模型找到了眼睛这个新载体,它所撬动的不仅是消费电子的版图,更是上游芯片、光学、算法等全产业链的价值重估。

一、双11的镜中战场,巨头抢滩第一视界

刚刚进入11月,AI眼镜赛道便已硝烟弥漫。根据近期密集的公开资讯,我们发现巨头们正沿着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对消费者的第一视角发起总攻。

1.路径一:拍摄+AI平民化的智能记录者

以百度(小度AI眼镜)、BOLON(与Rokid合作)、大朋(DPVR)为代表的厂商,率先推出了一批以拍摄为核心功能的AI眼镜。

百度小度AI眼镜Pro:在2024年百度世界大会亮相近一年后,终于在11月1日开启预售(售价2299元)。它搭载高通AR1芯片,主打1200万像素的4K照片与1440P视频拍摄,并辅以百度擅长的AI算法,如专属风格滤镜、AI识物、AI翻译等。

图:小度AI眼镜Pro(京东小度京东自营旗舰店)

BOLON AI智能眼镜:10月30日开启预售(售价2199元),这是传统眼镜巨头BOLON与AI技术公司Rokid的强强联合。同样采用高通AR1芯片,定位为不带显示的拍摄类眼镜。其核心优势在于BOLON强大的品牌力与超3万个线下销售网点,结合Rokid成熟的软件研发能力。

图:BOLON AI智能眼镜(京东BOLON暴龙京东自营旗舰店)

这条路径的逻辑是高频带低频。它们更像是穿在脸上的运动相机,以相对亲民的价格切入市场,主打解放双手的第一视角记录,辅以基础的AI助手功能。它们赌的是用户愿意为即刻拍摄的便利性买单。

2.路径二:显示+AI全天候的超级助理

以阿里巴巴(夸克AI眼镜S1)、影目(INMO GO3)、联想(V1)为代表的厂商,则押注了技术更复杂、价格更昂贵的显示类眼镜,试图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随身超级助理。

夸克AI眼镜S1:10月24日开启预售(售价3999元),这无疑是阿里AI to C战略的旗舰产品。它搭载高通AR1与恒玄BES2800双旗舰芯片,采用双目衍射光波导显示方案。其野心不止于显示,更在于深度融合阿里生态内置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无缝对接高德(近眼导航)、支付宝(看一下安全支付)、淘宝(AI比价)等核心应用。

图:夸克AI眼镜S1(京东夸克智能设备旗舰店)

影目INMO GO3:10月16日发布(售价3299元),定位为AR+AI多模态眼镜。它在显示的基础上,强化了AI交互能力,尤其在智能翻译上支持77种语言,并高调宣布携手中国移动、蚂蚁集团、腾讯应用宝、智谱AI等巨头共建生态。

图:影目INMO GO3(京东INMO京东自营旗舰店)

联想V1 AI眼镜:同样选择在双11开售(售价3999元),主打38克极致轻薄(采用树脂衍射光波导)和单/双目显示切换,定位翻译、提词、导航等生产力场景。

图:联想V1 AI眼镜(京东联想京东自营旗舰店)

这条路径显然更接近下一代计算平台的终极形态。它们不再是手机的附属,而是试图在特定场景(如骑行、会议、购物)中取代手机。巨头们不惜成本地整合自家最强的大模型与生态资源,赌的是用户愿意为解放双手的信息交互买单。

这场双11的价格战与功能战,标志着AI眼镜正加速脱离极客玩具的范畴,进入主流视野。无论是拍摄还是显示,巨头们的集体入局,都在向市场传递一个清晰信号:AI终端化的浪潮已经到来,而眼镜被寄予厚望。

二、从芯片到生态,谁在为AI眼镜供电?

AI眼镜看似轻巧,实则是集光学、声学、计算、AI算法于一体的精密系统工程。这场终端之战,真正率先受益的,是隐藏在品牌背后的上游卖铲人。

1.上游核心硬件:AI终端的军火库

AI眼镜的爆发式增长,正对上游供应链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也催生了明确的增量需求。

AI SoC芯片是所有智能功能的核心。高通凭借AR1平台占据了先发优势(小度、BOLON均采用)。但我们欣喜地看到,恒玄科技(BES)的BES2800芯片已成功打入阿里夸克S1供应链,与高通芯片协同工作。这标志着国产芯片厂商在AI可穿戴设备这一高价值领域正迎头赶上。未来,随着AI眼镜功能日趋复杂,对低功耗、高算力AI芯片的需求将持续爆发,这为寒武纪(MLU)、芯原股份(IP授权)等专注于AI计算的科创板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光学显示是显示类AI眼镜成本最高、壁垒最高的一环。联想V1采用的树脂衍射光波导技术,影目GO3的单光机双目显示架构,都是为了解决看得清、看得久、戴得舒适的核心痛点。Micro-LED、光波导等技术的成熟度,直接决定了AI眼镜能否从尝鲜走向常用。

传感器包括摄像头(如索尼IMX传感器)、麦克风阵列(夸克S1采用5麦+1骨传导)。AI眼镜需要通过传感器来感知世界。第一视角的高清拍摄、复杂环境下的精准语音唤醒,都依赖于高性能传感器的支持。

2.中游模型算法:AI眼镜的灵魂

一副没有AI的智能眼镜只是带摄像头的MP3。AI大模型才是赋予其灵魂的关键。夸克S1的背后是通义千问,小度眼镜的背后是文心大模型,影目GO3则接入了智谱AI。大模型的能力(知识问答、多模态识别、逻辑推理)定义了AI眼镜的智能上限。

AI眼镜受限于体积和功耗,不可能在本地运行千亿参数模型。因此,端云协同成为必然本地轻量级模型处理实时唤醒、简单指令;复杂的多模态识别和内容生成,则通过高速连接上传至云端大模型处理。

3.下游应用生态:锁定用户的护城河

如果说硬件决定了用户愿不愿戴,那么生态则决定了用户能不能离得开。

阿里夸克S1在这一点上展现了最清晰的战略: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硬件,而是阿里生态的第一视角触点。通过眼镜直接调用高德导航、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这种无缝的生态整合,是其他厂商短期内难以复制的护城河。这也预示着,未来的AI眼镜之战,终将是AI+硬件+生态的全面战争。

三、 投资逻辑:AI+终端浪潮下,为何科创AI值得关注?

从双11AI眼镜的集体爆发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新奇的消费电子产品,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AI正从云端溢出,涌向离用户最近的终端。这场变革,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配置逻辑,而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所跟踪的指数,恰好与这一趋势高度契合。

整体逻辑:AI眼镜之战,无论最终哪个品牌胜出,都是对上游AI+硬件产业链的巨大拉动。AI终端化趋势一旦确立,将开启一个不亚于智能手机的全新硬件替换周期。投资单一品牌(如阿里、百度)风险较高,而通过ETF一键布局支撑这些巨头的核心技术供应商,是分享时代红利更稳健的路径。

1.长期成长逻辑:下一代计算平台的iPhone时刻?

智能手机的形态已近十年未变,交互方式(触控)也已成熟。AI眼镜提供的第一视角和语音/视觉交互是革命性的。它解放了双手,实现了即看即所得、即说即所达的无缝体验。夸克S1的近眼导航、影目GO3的实时翻译,都展现了其在特定场景下对手机的降维打击。我们可能正处于AI终端爆发的前夜,类似2007年第一代iPhone问世的0到1阶段。

2.硬件驱动逻辑:上游核心卖铲人率先受益。

无论消费者是买了小度、夸克还是BOLON,他们都必须采购AI SoC芯片、光学模组、传感器和存储芯片。AI眼镜的高性能需求(如阿里夸克S1采用高通+恒玄双芯片)将显著提升硬件的平均价值量(ASP)。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的成分股中,包含了恒玄科技(智能可穿戴AI SoC龙头)、寒武纪(AI算力芯片)、芯原股份(芯片IP)、澜起科技(内存接口芯片)等一批核心的硬科技供应商。它们是这场终端大战中稳妥的军火商。

3.软件赋能逻辑:AI大模型找到最佳宿主。

AI大模型的能力需要一个比手机更直观、更即时的载体。AI眼镜就是这个最佳宿主。反过来,AI眼镜的普及,也将倒逼AI应用和算法的快速迭代。例如,为了在眼镜上实现会议纪要,就需要金山办公这样的软件厂商开发适配新形态的应用;为了实现AI识人,就需要云天励飞这样的算法公司提供高效的视觉识别方案。

配置逻辑:一键捕获全栈AI+机遇。

在产业爆发初期,押注单一技术路线或单一公司都存在不确定性。AI眼镜是拍摄类先赢,还是显示类后来居上?是阿里生态更强,还是百度技术更优?这些都难以预判。而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提供了一个全打包的解决方案。它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从科创板中精选30只业务布局于人工智能硬件-算法-应用全产业链的龙头公司。

①高含科量的硬件底座:AI眼镜之战,本质上是硬科技之战。该指数成分股中,硬件公司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且均是各自领域的技术尖兵。例如:恒玄科技:全球智能音频SoC芯片的龙头,此次已成功进入阿里夸克S1供应链,是AI眼镜、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核心大脑供应商。寒武纪-U:国产AI算力芯片的领军者,其云边端一体的产品布局,为未来AI终端的本地推理提供了算力基础。芯原股份:领先的芯片IP供应商,为AIoT、可穿戴设备等芯片设计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表:前十成分股权重与市值(中证指数公司,Wind,截止至2025.11.4,以上不作为个股推荐,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②全产业链覆盖:该指数不仅包括上述硬件卖铲人,还囊括了中游的算法层(如云天励飞)和下游的应用层(如金山办公)。这确保了无论AI浪潮的红利是率先体现在硬件销售、算法授权还是应用付费上,指数均能有效捕捉。

③高研发与高弹性:科创板属性赋予了这些成分股极高的研发投入特征,指数研发费用占比显著高于主流宽基指数,使其在技术迭代中更具爆发力。同时,20cm的涨跌幅限制也为其在主题行情发酵时提供了更高的弹性空间。

表: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与市场其他指数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中证指数公司,Wind,截止至2025.11.4,以上不作为个股推荐,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对于希望分享AI终端产业化红利的投资者而言,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提供了一键布局AI全产业链核心资产的便捷途径。同时,也可关注AI在应用端的另一大核心赛道$机器人ETF(562500)$,它聚焦于具身智能的最终形态,与AI终端设备同属AI+大趋势下的重要分支。

双11的硝烟终将散去,但AI终端的浪潮才刚刚启航。这不仅是一场关于眼镜的竞赛,更是一场关乎视界的革命。当AI从遥远的云端,真正戴在了我们的眼前,一个更高效、更直观、更智能的交互时代或许已触手可及。

在这场变革中,是巨头们打造的生态闭环更胜一筹,还是上游掌握核心技术的硬核玩家笑到最后?时间终将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