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深海生物制造开启破冰之旅,助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IP属地 中国·北京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11-07 14:18:37

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科研机构将联手打造深海生物制造产业,助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今天(11月7日)召开的“首届深海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研讨会”上,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唐冬梅表示,深海作为地球上最为神秘和未被充分探索的领域之一,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唐冬梅说,深海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是生物制造新兴产业的创新源头。深海生物制造、生物经济和深海科技未来将是黄金赛道。

她透露,自然资源部近日组织召开了海洋生物产业座谈会,提出要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海洋生物制造产业,加快出台全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生物遗传基因资源的开放、共享和试点,助力地方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造产业。

2024年,“生物制造”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生物制造作为未来产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生物制造列为前瞻布局的新增长点。

多位专家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我国最具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是落实“蓝色经济”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未来十年将是深海生物制造从基础研究迈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

“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其中约有90%的海域水深大约1000米。”研讨会上,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刘庆丰说,在浩瀚的深海之中,存在着无穷多的深海生物。深海低温低氧高压的特殊环境,赋予了深海生物独特的遗传物质和代谢产物,造就了与陆地生物所不具有的化学结构、药理机制等。


11月7日,首届深海生物制造与生物经济研讨会现场。摄影/章轲

刘庆丰说,深海海域是地球面积最广、容积最大的地理空间,是人类可利用的最大潜在的战略空间。21世纪以来,世界大国持续加大对深海科技、深海产业、深海军事的战略投入。

深海以高压、低温和黑暗为特征,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之一,却孕育了独特的生物群落。研究发现,在深海环境中生存和繁衍,海藻、微生物、鱼类等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产生了结构奇特、活性多样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不少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源泉,“向海问药”势在必行。

第一财经记者在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期间了解到,厦门目前正在着手布局深海生物制造产业链。鹭江创新实验室等发起设立的中欧蓝色发展投资基金,首期募资规模为20亿欧元,并在此框架下设立人民币基金100亿元,将重点投向可持续蓝色经济与产业领域,包括海洋信息与数字孪生、蓝碳经济与海洋传统产业脱碳、深海智能装备、海洋特种机器人、蓝色食品、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资源高值化开发、深海生物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海洋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等。

7日上午揭牌成立的“深海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将加速厦门在深海生物制造体系建设与蓝色生物经济布局,推动深海生物制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技术协同、成果转化、工程化应用等方面形成合力。“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深海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负责人邵宗泽表示,目前,我国深海进入与资源获取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但产业化利用率有待提升。

邵宗泽透露,将针对国际生物制造前沿与国内外市场重大需求,开发深海合成生物和生物制造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深海极端酝酿酶、深海药物及农业/环境微生物制剂,建成深海生物制造的产业创新基地,培育深海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深海生物制造领域,我们将构建完整的产学研金用的链条,带动资本与深海生物资源的对接,加快产业化进程。”邵宗泽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