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于11月5日19时20分,联合中科天仪,在紫牛新闻APP、抖音及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超级月亮”升空实况。10万网友直播共赏“超级满月”,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中科天仪朱庆生研究员现场为网友讲述了“月亮的故事”,并饶有兴致地解答了网友们“脑洞大开”的问题。
![]()
专家现场讲述“月亮的故事”
在天仪大厦最顶端,9米天文圆顶缓缓打开,400mm、150mm等口径卡塞格林望远镜等设备伸出来,这个望远镜可观测太阳、月亮、大行星、恒星、彗星、星团、星云、星系等天体等。
在观测的同时,朱老师还为观众讲解了月亮的相关天文知识,并用ppt、视频通俗形象地演示了月相成因、同步自转等天文现象,使观众对这些天象的理解,从似是而非、字面理解,到豁然开朗、深刻领会。
“超级月亮”只是炒作出来的噱头吗?
事实上,它确有科学依据
朱庆生说,当地球恰好位于月球与太阳之间,且月球运行到其轨道“近地点”——即距离地球最近(约36万公里)的位置时,我们所看到的满月,会比起在远地点(约40万公里)时明显更大、更亮,这便是“超级月亮”的由来。它的视直径与亮度,确实因距离变化而产生肉眼可辨的提升。
有人感觉“超级月亮”出现时会失眠,是真的吗?
与其说是月亮本身导致失眠,不如说是光线在影响睡眠。
《生命时报》曾引述一项发表于《科学进步》的研究,指出月相对人类睡眠存在可观测的影响:在满月前后,由于月光更亮,人们普遍入睡更晚、总睡眠时间缩短。
研究人员认为,这源于月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光线越强,大脑释放的褪黑素越少,人也就越难入睡。在人工照明尚未出现的时代,满月的月光是夜晚唯一足够强烈的光源。如今,我们同样需注意夜间光环境,例如调暗卧室灯光、避免蓝光设备、选用低反光材料等,为身体创造一个易于入睡的“暗环境”。
朱庆生表示,其实月亮主要影响的是潮汐、气体、岩石等,对人的睡眠影响不大。
“超级月亮”真的每年只能看到一次吗?
并非如此
朱庆生表示,“超级月亮”并不算罕见天象,每年可能出现1-4次。例如今年的11月5日晚与12月5日凌晨,都将迎来“超级月亮”,且两者大小相当,皆为观测良机。
理想观测时间在日落后约一小时,可选择高楼平台、山顶或海边等视野开阔处。若天气晴好,不妨走出家门,抬头欣赏这轮天文与诗意交织的夜空主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校对 胡妍璐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